《景岳全書》~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卷之十從集·雜證謨 (1)
1. 經義
《骨空論》曰:風者,百病之始也。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
《陰陽應象大論》曰:邪風之至,疾如風雨。
《太陰陽明論》曰:陽受風氣,陰受濕氣。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歲露論》曰:賊風邪氣,乘虛傷人。
《八正神明論》曰: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如其情,莫見其形。
《平人氣象論》曰:脈滑曰風。
《風論》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飲食,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評熱病論》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清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此節有說在咳嗽門)
白話文:
《骨空論》說:風是所有疾病的開端。風從體外侵入人體,會使人發冷顫抖、流汗、頭痛、身體沉重而且怕冷。治療應該從風府穴下手,調和身體的陰陽平衡。不足的時候就用補法,有餘的時候就用瀉法。
《陰陽應象大論》說:邪風侵襲人體的速度,就像暴風雨一樣快速。
《太陰陽明論》說:陽氣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陰氣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如果受到風邪的傷害,身體的上半部會先出現症狀;如果受到濕邪的傷害,身體的下半部會先出現症狀。
《歲露論》說:不正常的風邪之氣,會趁著人體虛弱的時候侵入並傷害人體。
《八正神明論》說:當身體正氣與邪氣交戰時,如果因為用力、流汗導致毛孔張開,遇到虛弱的風邪,它侵入人體的力量會比較微弱。所以這種情況難以察覺它的真實狀況,也難以看到它的具體表現。
《平人氣象論》說:脈搏摸起來滑溜,代表是風邪引起的。
《風論》說:風邪之氣藏在皮膚的間隙之中,無法向內流通,也無法向外散發。風邪的特性是容易遊走並且變化多端,當毛孔張開時,人就會感到發冷顫抖;當毛孔閉合時,人就會感到發熱而且悶悶的。發冷的時候會使人食慾下降,發熱的時候會使肌肉消瘦。所以,會讓人感到寒冷顫抖而吃不下飯,這種病症就稱為寒熱。
《評熱病論》說:過勞引起的風邪會侵襲肺部下方,這種疾病會使人眼睛向上瞪視,吐出的痰像鼻涕一樣,怕風而且發冷顫抖。這就是過勞引起的風邪疾病。如果體質強壯的人,大概三日後;中年的人,大概五日後;體質差的人,大概七日後,會咳出清黃色的痰,痰的樣子像膿,大小像彈丸一樣,從口或鼻子排出。如果痰排不出來,就會損傷肺部,肺部受損就會死亡。(這裡提到咳嗽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