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二入集 (3)
卷之二入集 (3)
1. 臟象別論(十八)
臟象之義,余所類於經文者不啻詳矣,然經有所未及,而同中有不同,及有先同後異者,俱不可以不辨也。夫人身之用,止此血氣。雖五臟皆有氣血,而其綱領,則肺出氣也,腎納氣也,故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本也。血者水穀之精也,源源而來,而實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臟受於肝,宣布於肺,施泄於腎,而灌溉一身。所謂氣主噓之,血主濡之,而血氣為人之橐籥,是皆人之所同也。
若其同中之不同者,則臟氣各有強弱,稟賦各有陰陽。臟有強弱,則神志有辨也,顏色有辨也,聲音有辨也,性情有辨也,筋骨有辨也,飲食有辨也,勞役有辨也,精血有辨也,勇怯有辨也,剛柔有辨也。強中強者,病其太過,弱中弱者,病其不及。因其外而察其內,無弗可知也。
白話文:
關於臟象的道理,我已經在經文中詳細闡述,但經文裡有些地方沒有提及,而且有些看似相同,卻有細微差異,甚至有些是先相同後不同的,這些都需要我們仔細辨別。
人體的運作全靠氣血,雖然五臟都有氣血,但主導氣血的是肺和腎,肺主出氣,腎主納氣,所以肺是氣的統帥,腎是氣的根本。血是水穀精華,源源不斷地生成,而脾主化生血液,心主血脈,肝主藏血,肺主宣發血氣,腎主排泄,血液滋養全身。氣主呼吸,血主滋潤,血氣如同人體的風箱,這是人體共有的特性。
但相同之中也有差異,每個臟器的氣都有強弱之分,天生禀赋也各有陰陽。臟氣強弱不同,就會表現在神志、面色、聲音、性格、筋骨、飲食、勞作、精血、膽識、剛柔等方面。過於強壯的臟器,容易出現過度現象;過於虛弱的臟器,容易出現不足的現象。通過觀察外在表現,就能推測臟腑的內在狀況,無所不知。
稟有陰陽,則或以陰臟喜溫暖,而宜薑、桂之辛熱;或以陽臟喜生冷,而宜芩、連之苦寒。或以平臟,熱之則可陽,寒之則可陰也。有宜肥膩者,非潤滑不可也;有宜清素者,惟膻腥是畏也。有氣實不宜滯,有氣虛不宜破者。有血實不宜澀,有血虛不宜泄者。有飲食之偏忌,有藥餌之獨礙者。
有一臟之偏強,常致欺凌他臟者。有一臟之偏弱,每因受制多虞者。有素挾風邪者,必因多燥,多燥由於血也。有善病濕邪者,必因多寒,多寒由於氣也。此固人人之有不同也。其有以一人之稟而先後之不同者,如以素稟陽剛而恃強無畏,縱嗜寒涼,及其久也,而陽氣受傷,則陽變為陰矣。或以陰柔而素耽辛熱,久之則陰日以涸,而陰變為陽矣。
白話文:
人體的陰陽特性不同,因此對食物的喜好也各不相同。陰性臟器喜溫暖,適合食用薑、桂等辛熱之物;陽性臟器喜生冷,適合食用芩、連等苦寒之物。而平性臟器則可以根據情況適當調節,熱則可偏陽,寒則可偏陰。有些人適合食用肥膩的食物,因為需要潤滑;有些人適合食用清淡的食物,因為怕油膩。有些人氣盛不宜吃容易滯留的食物,有些人氣虛不宜吃容易損耗氣力的食物。有些人血氣旺盛不宜吃容易阻滯血液的食物,有些人血氣虛弱不宜吃容易損耗血液的食物。飲食方面各有偏好和禁忌,藥物方面也有各自的獨特作用。
有些臟器天生偏強,容易欺凌其他臟器;有些臟器天生偏弱,容易受到其他臟器的影響而產生問題。有些人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往往是因為體內燥氣過盛,而燥氣多源於血虛。有些人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往往是因為體內寒氣過盛,而寒氣多源於氣虛。這些都是個人體質差異所致。除此之外,同一個人,其體質在不同的時期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天生陽氣旺盛的人,如果長期嗜食寒涼之物,就可能損傷陽氣,陽氣轉變為陰氣。同樣地,天生陰氣旺盛的人,如果長期食用辛熱之物,就會導致陰氣日漸虛弱,陰氣轉變為陽氣。
不惟飲食,情欲皆然。病有出入,朝暮變遷,滿而更滿,無不覆矣。損而又損,無不破矣。故曰: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此在經文固已明言之矣。
夫不變者,常也;不常者,變也。人之氣質有常變,醫之病治有常變,欲知常變,非明四診之全者不可也。設欲以一隙之偏見,而應無窮之變機,吾知其遺害於人者,多矣。故於此篇之義,尤不可以不深察。
白話文:
不只是飲食,情慾也是如此。疾病有進有出,早晚變化無常,飽滿到極點就會轉變,沒有不覆滅的。損耗又損耗,沒有不破滅的。所以說,長時間累積就會增加氣,這是萬物的變化規律;氣增加又持續時間長,就會導致早夭。這在經典中已經明確說明了。
不變的,是常態;不常的,是變化。人體的氣質有常態也有變化,醫治疾病也有常態和變化,想要了解常態和變化,必須精通四診才能做到。如果想要用片面的觀點,去應對無窮的變化,我知道這會給病人帶來很多危害。所以對於這篇文章的意義,尤其不能不深入研究。
2. 天年論(十九)
夫人之所受於天而得生者,本有全局,是即所謂天年也。余嘗聞之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又嘗聞之老子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余因此言,乃知失天之畀而不得盡其全者有如是。然則後天之養,其為在人,可以養生家而不以此為首務乎!故常深慨於斯,而直窮其境,則若老氏所云十中之三者,蓋亦言其約耳。而三之倍倍,則尤有不忍言者,茲請得而悉之。
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可由此而生,亦可由此而死。故凡天亦殺人,有如寒暑不時,災荒薦至,或妖祥之橫加,或百六之難避,是皆天刑之謂也。地亦殺人,則如旱潦無方,水火突至,或陰毒最以賊人,或危險多能困斃,是皆地殺之謂也。人亦殺人,如爭鬥傷殘,刀兵屠戮,或嫁禍陰謀,或明欺強劫,是皆人禍之謂也。
白話文:
一個人天生就擁有的生命,本來就有一定的限度,這就是所謂的天年。我曾經聽岐伯說,上古時代的人,他們懂得遵循陰陽法則,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制,作息有常規,不亂勞作,所以他們的身體和精神都能保持協調,活到天年,一百歲才離去。我又曾經聽老子說,人生下來的人,只有三分之一能活到老;死掉的人,也只有三分之一是自然死亡;而人們的生活,經常處於危險之中,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活下來。
我從這些話裡,明白到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而無法活到天年的,有這麼多。所以,後天的養生,就靠自己了,難道養生的人不應該把這當作首要的任務嗎?因此,我一直對此感到深深的感觸,並努力探究其中的道理。老子的話說「十中之三」,其實只是保守的說法而已。而「三」的倍數,還有更多難以言說的死亡原因,這裡我希望能將這些原因都列舉出來。
人出生於大地,卻依靠著天地的運行而生存,我們可以因此而活,也可以因此而死。所以,天也會殺人,比如寒暑失調,災荒頻繁,或者妖魔鬼怪的侵擾,或者天災人禍難以避免,這些都是上天懲罰的表現。大地也會殺人,比如旱災水災無處不在,水火突然襲來,或者毒蟲猛獸襲擊,或者意外事故奪去性命,這些都是地殺的表現。人也會殺人,比如爭鬥造成傷殘,刀兵相向,互相屠殺,或者嫁禍陰謀,或者明目張膽的欺騙搶劫,這些都是人禍的表現。
凡此三者,十中約去其幾。再若三者之外,則凡孽由自作而致不可活者,猶有六焉。何以見之?則如酒色財氣,及功名之累,庸醫之害皆是也。故有困於酒者,但知米汁之味甘,安思曲糵之性烈?能潛移禍福而人難避也,能大損壽元而人不知也。及其病也,或血敗為水,而肌肉為其浸漬,則鼓脹是也。
或濕邪侵土,而清濁苦於不分,則瀉痢是也。或血不養筋,而弛縱拘攣,甚至眩暈卒倒,則中風是也。或水泛為涎,而滿悶不食,甚至脾敗嘔喘,則痰飲是也。耽而不節,則精髓胡堪久醉,陰血日以散亡,未及中年,多見病變百出,而危於此者不知其幾何人矣。
白話文:
這三種情況,十個人裡面大約有幾個會發生。除此之外,還有六種情況,都是因為自身過失而造成的致命後果。為什麼這麼說呢?像是酒色財氣,以及功名利祿的糾纏,庸醫的傷害等等,都是。所以,有些人沉迷於酒,只知道米酒的甜味,卻不了解釀酒的烈性。酒精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禍福,讓人難以避免,還能大大損害壽命,卻無人知曉。等到生病了,可能是血液潰敗成水,肌肉浸泡其中,就成了鼓脹病;或是濕邪入侵脾胃,清濁混淆,就成了瀉痢;或是血液不能滋養筋脈,導致筋骨弛緩拘攣,甚至頭昏眼花、突然昏倒,就成了中風;或是水氣上泛成痰液,導致胸悶氣短、無法進食,甚至脾胃衰敗、嘔吐喘息,就成了痰飲。沉溺其中不加節制,精氣神如何經得起長期沉醉?陰血日漸耗散,還沒到中年,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有多少人因此而危在旦夕,我們根本無法得知。
有困於色者,但圖嬌豔可愛,而不知傾國之說為何,伐命之說為何。故有因色而病者,則或成勞損,或染穢惡,或相思之失心,或鬱結之盡命。有因色而死者,則或以竊窺,或以爭奪,或以蕩敗無蹤,或以驚嚇喪膽。總之,好色之人必多淫溺,樂而忘返,安顧身家?孰知實少花多,豈成瑞物,德為色勝,非薄則邪,未有貪之戀之而不招殃致敗。凡受色中之害者,吾又不知其幾何人矣。
有困於財者,止知財能養命,豈識財能殺人。故鄙吝者,每以招尤。慢藏者,因多誨盜。奔波不已者,多竭其力。貪得無厭者,常忘其身。顧利不顧義,骨肉為之相殘,聚斂盡膏血,賈怨所以致敗。蓋財本通神,不容脧剝,積則金精崇作,爭則罄囊禍生。凡受利中之害者,又不知其幾何人矣。
白話文:
沉迷於美色的人,只知道追求嬌豔可愛,卻不懂得傾國傾城之美,也不明白色欲會耗損生命。所以有些人因為色欲而生病,有的勞損傷身,有的染上疾病,有的因相思而心神失常,有的鬱結於心而喪命。有些人更因色欲而死,有的偷窺被捉,有的爭風吃醋,有的荒淫無度,有的被嚇破膽。總之,好色之人大多沉溺其中,樂不思蜀,哪裡還顧得上家事?殊不知美色易逝,財富難聚,只有德行才能超越美色,否則就會招致災禍。凡是被色欲所害的人,實在是不計其數。
沉迷於財富的人,只知道財富能養命,卻不知道財富也能殺人。所以吝嗇的人,總是招人怨恨;藏富的人,容易引來盜賊;奔波勞碌的人,往往精疲力盡;貪得無厭的人,常常忘記自身安危。只顧利益而不講道義,甚至骨肉相殘,聚斂財富卻不擇手段,招致怨恨,最終導致失敗。要知道,財富本是天地之精華,不可貪婪剝奪,積累財富就能精氣神旺盛,爭奪財富就會傾家蕩產,禍患橫生。凡是被財富所害的人,同樣是不計其數。
有困於氣者,每恃血氣之強,只喜人不負我,非驕矜則好勝,人心不平,爭端遂起,事無大小,怨恨醉心,豈虞忿怒最損肝脾,而隔食氣蠱,疼痛泄瀉,厥逆暴脫等疾,犯者即危。又或爭競相傾,公庭遘訟,寧趨勢利以卑汙,甘受醜凌於奴隸,及被他人之苛辱。既不敢相抗於後,何若親識之小忿。
即涵容少遜於前,終身讓路,不失一步,孰得孰失,孰知孰愚?甚至破家蕩產,骨肉分離之害,纖須不忍,悔時遲矣。夫氣本無形,有何涯際,相諒則無,偏執則有,歷觀往事,誰直誰非?使不能達觀自策,則未免以我之軀,陰受人無申無訴之蝕,而自愚自斃者,又不知其幾何人矣。
白話文:
對於那些感到心神困擾的人來說,他們往往依賴於身體和血液的強壯,只喜歡別人不對抗自己,或是表現出自大或者好勝的態度,內心的不平導致了糾紛的產生,無論事情的大小,他們都沈浸在怨恨之中,卻從未考慮到怒氣最傷害肝脾,而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突然昏倒等疾病,一旦發生就會危及生命。此外,當人們互相競爭和傾覆,進入公堂打官司,他們寧願追求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尊嚴,甘心受到奴隸般的欺凌,甚至被他人無理地侮辱。他們不敢在後面反抗,也無法控制親朋好友的小怨恨。
即使他們在開始時表現得稍微寬容一些,終生都選擇讓步,從不退縮一步,誰能獲得,誰會失去,誰明確,誰愚蠢?甚至可能導致破產、家庭分裂等嚴重後果,這些痛苦是無法忍受的,但等到後悔時已經太遲了。氣原本沒有形狀,也沒有邊界,如果能夠相互理解,那麼就沒有問題;但如果執著於某種觀點,那麼問題就會出現。從過去的事例來看,誰是正確的,誰是錯誤的?如果不能夠以通達的態度自我策劃,那麼就是白白地讓自己遭受他人無處申訴的侵害,並且自我誤解和消極,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
有困於功名者,誰不有飛騰之念?誰不有功業之期?第既達者,或多鼎足之虞。未濟者,每遭監車之厄,受燈窗寒苦之負,望眼徒穿者有之。憶榮枯今昔之異,熱腸為裂者有之。甚至焦思切心,奔趨竭力,榮華杳然,泉壤遽及者有之。慨古傷今,凡受斯枉而湮沒無聞,浩氣受抑者,又不知其幾何人矣。
有困於醫者,凡疾苦之望醫,猶凶荒之望歲,其懇其切,其念何如。第此中神理,微妙難言,使不有天人之學,絕倫之聰,則何以能聞於無聲,見於無跡,直窺乎窈冥之鄉,而必得其情乎?使必得其人而後可以言醫,則醫不易談,蓋可徵矣。既難其人,則次乎此者,雖未知神,猶知形跡,此即今之上醫也,然此醫亦不易得。
白話文:
想要追求功名的人,誰不想飛黃騰達?誰不想建功立業?可是,功成名就的人,往往會面臨著各種困難和危機。那些還沒成就大事的人,經常要忍受著車馬勞頓的辛苦,在寒冷的燈光下辛苦讀書,結果卻是白白付出,一事無成。想到過去的興衰榮辱,如今的變化無常,心中滿是感慨,肝腸寸斷的人也不少。甚至有些人,拼命努力,絞盡腦汁,想要獲得榮華富貴,結果卻是空歡喜一場,最終落得個身死埋骨的下場。可悲的是,那些懷才不遇,默默無聞,壯志未酬的人,更是不知凡幾。
想要從事醫術的人,病人求醫的渴望,就像荒年求雨一樣迫切。他們希望醫生能解救他們,他們有多麼渴望,他們的念頭有多麼強烈。然而,醫術中的奧妙玄理,實在是難以言說,沒有上天入地般的學識,沒有與眾不同的智慧,怎麼能夠從無聲處聽出病因,從無跡處看清病情,直接探究到隱藏在身體深處的秘密,並且準確地診斷出病症呢?想要做一名好醫生,必須要有真才實學,因此,醫術可不是那麼容易學的。既然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醫生這麼難,那麼,比不上那些天才醫生的人,雖然他們可能不太懂醫術中的奧妙,但至少能掌握一些經驗和方法,這些人就是當今的優秀醫生。然而,這樣的醫生也並不容易找。
而舍此之外,則昧者居其八九。庸醫多,則殺人亦多,每見其寒熱倒施,虛實謬認,一匕之訛,吉凶隨應。困者莫知其然,雖死不覺,明公鑑其多誤,能無惻心?顧造化大權,本非凡庸所可窺弄。而性命重託,又豈淺輩所宜輕付耶!第彼非無自,蓋自《原病式》以來,祖述相傳,日以滋甚,醉者不醒,逝者無詞,而黎元陰受此害者,蓋不知若干若干人矣。而聞者未知其詳,猶或未之信也。
由是乘除,則既有前三,又有後六,凡此淘汰之餘,而得盡其天年者,果剩其幾?吾故曰:老氏言十之三者,蓋亦言其約耳。興言及此,誠可為人生之痛哭者也。然徒悲何益?曷亦為人之計乎,則惟上知者有可曉也。雖前之三者,或多出於莫測,則有可避者,有不可避者,即聽之天,無不可也。
白話文:
除了這些真正精通醫術的人之外,其他的醫生大多水平不高,甚至可以說八九成都是庸醫。庸醫多,自然害死的人也多,常常看到他們把寒熱症狀治反了,把虛實狀況搞錯了,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導致病人命喪黃泉。病人身處困境,根本不知道原因,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甚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明公您見識過他們太多錯誤,難道不會心痛嗎?當然,生死由命,我們凡人無權干預。但性命攸關,又豈能輕易託付給那些醫術淺薄的人呢?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從《原病式》一書出現後,祖師爺的醫術就一代代傳承下來,而且越來越糟糕,這些醉心於醫術的人迷途知返,而那些已經逝去的人也無法再說話,因此,黎民百姓蒙受這種醫療危害的,恐怕不計其數。而那些聽到這種事情的人,卻不清楚其中的原委,甚至還不相信。
這樣算來,如果把那些真正精通醫術的算作前三,把那些庸醫算作後六,經過這番淘汰,最終能夠活到天年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說,老子說的「十之三」只是個保守的說法。談到這裡,實在令人心痛,可光悲傷有什麼用呢?我們要如何才能為天下人謀求福祉呢?這就需要那些真正懂得醫術的人來解答了。雖然那些真正精通醫術的人,有時也會遇到不可預測的情況,但至少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無法避免的,遇到不可避免的情況,也只能聽天由命了,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然知者見於未然,而得天者天庇之,得地者地庇之,得人者人庇之。得此三庇,即得生之道也;失此三庇,則失生之道也。人道於此,豈曰盡無其權乎!至於六殺之防,則全由乎我矣。酒殺可避,吾能不醉也。色殺可避,吾能不迷也。財殺可避,吾能不貪也。氣殺可避,吾能看破不認真也。
功名之殺可避,吾能素其行藏也。庸醫之殺可避,吾能相知以豫也。夫如是而培以為善,存以無欺,守以不行險,戒以毋僥倖,則可全收其效矣。孔子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蓋示人以無勉強也。廣成子曰:毋勞爾形,毋搖爾精,乃可以長生。蓋形言其外,精言其內,內外俱全,盡乎道矣。
白話文:
明智的人能預見禍患,得到天時的人,天會庇佑他;得到地利的人,地會庇佑他;得到人心的人,人會庇佑他。得到這三種庇佑,就能得到生存之道;失去這三種庇佑,就會失去生存之道。人生之道如此,怎麼說沒有自主權呢!至於六種致命的危害,則完全靠自己防範了。酒的危害可以避免,我就能做到不醉;色的危害可以避免,我就能做到不迷;財的危害可以避免,我就能做到不貪;气的危害可以避免,我就能做到看破不執著;功名的危害可以避免,我就能做到淡泊名利;庸醫的危害可以避免,我就能做到明辨善惡,提前預防。這樣做,並且以善為本,存以誠信,守以不走險路,戒以不存僥倖心理,就能完全收穫成效。孔子說:無意,無必,無固,無我,意思是教導人們要無為而治,不勉強自己。廣成子說:勿勞形,勿搖精,才能長生。意思是說,要保養好外在的身體,也要保養好內在的精神,內外兼修才能達到道。
是皆古聖人垂念蒼生,至真至極之良方也,可不佩乎。或曰:子言雖是,而實亦近迂,獨不見有不識不知而偏躋上壽者,又何人力之足恃耶?余曰:此正所謂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然予論誠迂矣,倘亦蒙知者之相顧而咀之識之,或亦可為天年之一助否?
白話文:
這些都是古聖先賢為百姓著想,極其真誠有效的良方,難道不值得珍視嗎?
有人可能會說:你的話雖然有道理,但卻顯得過於迂腐。難道你沒見過那些不學無術的人卻也能長壽嗎?人又怎麼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呢?
我說:這就是所謂的「知可及也,愚不可及也」。意思是說,知識可以學習,愚昧卻無法克服。
我的觀點確實顯得迂腐,如果能得到有識之士的認同,並用心去理解,或許也能對延年益壽有所幫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