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7)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7)
1. 述古
華元化《陽厥論》曰:驟風暴熱,雲物飛揚,晨晦暮晴,夜炎晝冷,應寒不寒,當雨不雨,水竭土壞,時歲大旱,草木枯悴,江河之涸,此天地之陽厥也。暴壅塞,忽喘促,四肢不收,二腑不利,耳聾目盲,咽乾口焦,喉舌生瘡,鼻流清涕,頰赤心煩,頭昏腦重,雙晴似火,一身如燒,素不能者乍能,素不欲者乍欲,登高歌笑,棄衣奔走,狂言妄語,不辨親疏,發躁無度,飲水不休,胸膈膨脹,腹脅滿悶,背疽肉爛,煩潰消中,食不入胃,水不穿腸,驟腫暴滿,叫呼昏冒,不省人事,疼痛不知去處,此人之陽厥也。陽厥之脈,舉按有力者生,絕者死。
《陰厥論》曰:飛霜走雹,朝昏暮靄,雲雨飄颻,風露寒冷,當熱不熱,未寒而寒,時氣淋淫,泉生田野,山摧地裂,土壞河溢,月晦日昏,此天地之陰厥也。暴啞卒寒,一身拘急,四肢拳攣,唇青面黑,目直口噤,心腹滿痛,頭頷搖鼓,腰腳沉重,語言謇澀,上吐下瀉,左右不仁,大小便滑,吞吐酸淥,悲憂慘慼,喜怒無常者,此人之陰厥也。陰厥之脈,舉指弱,按指大者,生。
舉按俱絕者,死。一身悉冷,額汗自出者亦死。陰厥之病,過三日勿治。
白話文:
[述古]
華元化的《陽厥論》說:突然颳起大風,天氣變得異常炎熱,雲朵快速飛動,早晨昏暗,傍晚卻放晴,夜晚炎熱而白天卻寒冷,應該寒冷的時候卻不寒冷,應該下雨的時候卻不下雨,水源枯竭,土地乾裂,時值大旱,草木枯萎,江河乾涸,這是天地陽氣衰竭的現象。人如果突然氣血壅塞,呼吸急促,四肢無力,大小便不順暢,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清,咽喉乾燥,口舌焦渴,喉嚨和舌頭長瘡,鼻涕清稀,臉頰發紅,心中煩躁,頭暈頭重,雙眼像火燒一般,全身發熱,平時不能做的事情突然能做,平時不想要的東西突然想要,喜歡登高歌唱,脫掉衣服奔跑,胡言亂語,分不清親疏,情緒暴躁沒有節制,不停地喝水,胸腹脹滿,背部長出癰疽,肌肉腐爛,煩躁不安,身體消瘦,吃不下東西,水喝了也不能吸收,突然腫脹,腹脹難忍,大聲叫喊,昏迷不醒,不省人事,疼痛得不知該如何是好,這就是人的陽氣衰竭的現象。陽厥的脈象,輕輕觸摸或用力按壓都有力道的就還能活,如果脈象完全消失就沒救了。
《陰厥論》說:突然降下霜雪冰雹,早晚雲霧瀰漫,陰雨連綿,風冷潮濕,應該熱的時候卻不熱,還沒到寒冷的時候就覺得冷,時氣陰濕,泉水從田野湧出,山崩地裂,土地崩壞,河水氾濫,月亮昏暗,太陽無光,這是天地陰氣衰竭的現象。人如果突然聲音嘶啞,身體發冷,全身僵硬,四肢蜷縮,嘴唇發青,臉色發黑,眼睛直視,嘴巴緊閉,心腹脹痛,頭頸搖晃,腰腿沉重,說話困難,上吐下瀉,身體左右半邊麻木,大小便失禁,吞嚥後吐出酸水,心情悲傷憂愁,喜怒無常,這就是人的陰氣衰竭的現象。陰厥的脈象,輕輕觸摸脈象微弱,用力按壓脈象反倒變大的就能活,輕輕觸摸和用力按壓脈象都消失的就沒救了。全身冰冷,額頭冒汗不止的也是沒救了。陰厥這種病,超過三天就不要再治療了。
2. 厥逆論列方
獨參湯(補三五),大補元煎(新補一),六君子湯(補五),鎮陰煎(新熱十三),四陰煎(新補十二),六味回陰飲(新熱二),清化飲(新因十三),化肝煎(新寒十),四味回陽飲(新熱一),二陳湯(和一),排氣飲(新和六),金水六君煎(新和一),通瘀煎(新因五),四磨飲(和五二),加減一陰煎(新補九),蘇合香丸(和三七一),八味順氣散(和二四四)
白話文:
厥逆論列方
- 獨參湯(以人參為主,大補元氣)
- 大補元煎(新加入的強力補氣藥方)
- 六君子湯(補益脾胃的常用方劑)
- 鎮陰煎(新加入的溫熱藥方,以鎮靜陰氣)
- 四陰煎(新加入的補益陰氣藥方)
- 六味回陰飲(新加入的溫熱藥飲,滋養陰液)
- 清化飲(新加入的針對氣機鬱滯的藥飲)
- 化肝煎(新加入的寒性藥方,用於疏理肝氣)
- 四味回陽飲(新加入的溫熱藥飲,恢復陽氣)
- 二陳湯(調理痰濕的常用方劑)
- 排氣飲(新加入的調和藥方,用於排除體內氣滯)
- 金水六君煎(新加入的調和藥方,滋養肺腎)
- 通瘀煎(新加入的針對血瘀的藥方)
- 四磨飲(行氣止痛的常用方劑)
- 加減一陰煎(新加入的補陰藥方,並可根據情況調整)
- 蘇合香丸(芳香開竅的常用藥丸)
- 八味順氣散(調理氣機的常用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