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二十一明集·雜證謨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明集·雜證謨 (3)

1. 論治(共七條)

一、治反胃之法,當辨其新久,及所致之因,或以酷飲無度,傷於酒濕;或以縱食生冷,敗其真陽;或因七情憂鬱,竭其中氣,總之,無非內傷之甚,致損胃氣而然。故凡治此者,必宜以扶助正氣,健脾養胃為主。但新病者,胃氣猶未盡壞,若果飲食未消,則當兼去其滯,若有逆氣未調,則當兼解其鬱。

若病稍久,或氣體稟弱之輩,則當專用溫補,不可標本雜進,妄行峻利開導、消食化痰等劑,以致重傷胃氣,必致不起也。

一、虛在上焦,微寒嘔惡者,惟薑湯為最佳,或橘皮湯亦可。若氣虛為寒所侵,而噁心嘔食者,宜黃芽丸,或橘皮乾薑湯之類主之。若寒痰勝者,宜小半夏湯,或大半夏湯之類主之。

白話文:

治療反胃,要先辨別病程的長短,以及病因。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酒,損傷脾胃;或是貪食生冷,損傷陽氣;也可能是因七情鬱結,耗損中氣。總之,都是由於內傷嚴重,損傷了脾胃之氣而引起的。因此,治療反胃一定要以扶助正氣、健脾養胃為原則。

如果是新發生的反胃,脾胃之氣還沒有完全損傷,如果食物沒有消化,則要兼顧去積;如果有逆氣未消,則要兼顧解鬱。

如果是久病,或者體質虛弱的人,就應該專用溫補的藥物,不要把標本兼治的藥物混在一起使用,也不要輕易使用峻利開導、消食化痰的藥物,以免加重胃氣損傷,導致病情加重。

如果上焦虛寒,伴隨輕微的寒性嘔吐,用生薑湯效果最佳,也可以用橘皮湯。如果是氣虛被寒氣侵襲,導致噁心嘔吐,可以用黃芽丸,或橘皮乾薑湯等。如果寒痰較多,可以用小半夏湯,或大半夏湯等。

一、虛在中焦,而食入反出者,宜五君子煎、理中湯、溫胃飲、聖朮煎之類主之。若胃虛甚者,宜四味回陽飲,或黃芽丸主之。若兼寒痰者,宜六君子湯,或理中化痰丸之類主之。或水泛為痰者,宜金水六君煎主之。若胃不甚寒,而微虛兼滯者,宜五味異功散主之。

白話文:

如果脾胃虛弱,導致吃下去的食物又吐出來,可以服用五君子湯、理中湯、溫胃飲、聖朮煎等藥方。若胃虛嚴重,則可用四味回陽飲或黃芽丸。如果伴隨寒痰,可以服用六君子湯或理中化痰丸。若有水泛成痰的情況,則可用金水六君煎。若胃不至於很寒,但略虛兼有食積,可以服用五味異功散。

一、虛在下焦,而朝食暮吐,或食入久而反出者,其責在陰,非補命門以扶脾土之母,則火無以化,土無以生,亦猶釜底無薪,不能腐熟水穀,終無濟也。宜六味回陽飲,或人參附子理陰煎,或右歸飲之類主之。此屢用之妙法,不可忽也。

一、反胃初起,而氣體強壯者,乃可先從清理,如二陳湯、橘皮半夏湯之類,皆可清痰順氣。平胃散、不換金正氣散、五苓散之類,皆可去濕去滯。半夏乾薑散、仲景吳茱萸湯、橘皮湯之類,皆可去寒。然此惟真有邪滯,乃可用之,若病稍久而胃氣涉虛者,則非所宜。

白話文:

如果虛弱在下焦,吃進去的食物早上就吐出來,或是一直吃東西卻又吐出來,問題出在陰虛。必須補益命門來扶持脾土的根本,否則火氣無法轉化,土氣無法生成,就像鍋底沒有柴火,無法煮熟食物一樣,最終無濟於事。適合使用六味回陽飲、人參附子理陰煎或右歸飲等藥方治療。這些方法效果顯著,不可輕忽。

反胃剛開始,氣體還很強壯的人,可以先從清理入手,例如二陳湯、橘皮半夏湯等,可以清痰順氣。平胃散、不換金正氣散、五苓散等,可以去除濕氣和積滯。半夏乾薑散、仲景吳茱萸湯、橘皮湯等,可以去除寒氣。但這些藥方僅適用於有邪氣積滯的情況,如果病症持續一段時間,胃氣已經虛弱,就不適合使用這些藥方。

一、反胃證,多有大便閉結者,此其上出,固因下之不通也,然下之不通,又何非上氣之不化乎。蓋脾胃氣虛,然後治節不行,而無以生血,血涸於下,所以結閉不行,此真陰枯槁證也。必使血氣漸充,臟腑漸潤,方是救本之治,若徒為目前計,而推之逐之,則雖見暫通,而真陰愈竭矣。

故治此之法,但見其陰虛兼寒者,宜以補陽為主,而大加當歸、肉蓯蓉、韭汁、薑汁之屬;陰虛兼熱者,宜以補陰為主,而加乳汁、童便、酥油、蜂蜜、豕膏、諸血之屬。然此等證治,取效最難,萬毋欲速,非加以旬月功夫,安心調理,不能愈也。其有糞如羊矢,或年高病此者,尤為難治。

白話文:

反胃的症狀,常伴隨便秘,這是因為下面不通暢,導致上面的氣機無法順利上升。但下面不通暢,又何嘗不是因為上面的氣機沒有消化好呢?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氣機運行失調,無法生血,血液在下面凝滯,造成便秘。這是真陰枯竭的表現。必須讓血氣逐漸充盈,臟腑逐漸滋潤,才能真正治好病。如果只顧眼前,強行推拉排泄,雖然能暫時通暢,但真陰會更加虛耗。

所以治療這種病,如果患者是陰虛兼寒的,應該以補陽為主,並加入當歸、肉蓯蓉、韭汁、薑汁等藥物;如果患者是陰虛兼熱的,應該以補陰為主,並加入乳汁、童便、酥油、蜂蜜、豕膏、諸血等藥物。然而,這些病症的治療,效果最難預測,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必須花費十天半個月的时间,安心調理,才能痊癒。如果患者的糞便像羊屎一樣,或者年紀大了才患上這種病,治療起來就更加困難了。

一、反胃由於酒濕傷脾者,宜葛花解酲湯主之。若濕多成熱,而見胃火上衝者,宜黃芩湯,或半夏瀉心湯之類主之。

白話文:

一、如果因為飲酒過量導致脾臟受損產生反胃的情況,應該使用「葛花解酲湯」來治療。但如果濕氣轉變為熱毒,並且出現胃火上沖的症狀時,則可以選擇使用「黃芩湯」,或者「半夏瀉心湯」等相關方劑來進行治療。

2. 述古(共三條)

仲景曰: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師曰: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脈弦者,虛也,胃氣無餘,朝食暮吐,變為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今脈反弦,故名曰虛。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食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

《巢氏病源》曰:營衛俱虛,氣血不足,停水積飲在胃脘則臟冷,臟冷則脾不磨,脾不磨則宿食不化,其氣逆而成反胃也。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來寒熱。甚者食已即吐,其脈緊而弦,緊則為寒,弦則為虛,虛寒相搏,故食已則吐,名為反胃。

白話文:

張仲景說:病人脈搏跳動快,脈象數就是發熱,應該要好好吃飯,但反而會吐出來,這是為什麼呢?老師說:因為病人發汗,陽氣衰弱,隔膜之氣虛弱,所以脈象才跳動快。跳動快是客熱引起的,客熱不能消化食物,胃中空虛寒冷,所以才會吐。脈象弦緊,表示虛弱,胃氣不足,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就叫做胃反。寒氣在上,醫生卻用下行的治療方法,現在脈象反而是弦緊的,所以叫做虛。足陽明經的脈搏浮而澀,浮表示虛弱,澀表示脾臟受損,脾臟受損就不能磨化食物,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宿食不消化,叫做胃反。脈象緊而澀,這種病很難治療。

《巢氏病源》中說:營氣和衛氣都虛弱,氣血不足,水飲停積在胃脘,就會導致臟腑寒冷,臟腑寒冷就會使脾臟無法磨化食物,脾臟無法磨化食物就會導致宿食不消化,氣逆上衝就會造成反胃。因此,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出來,心下(心窩處)脹滿如同杯子大小,寒熱交替出現。嚴重者,吃完飯馬上就吐,脈象緊而弦,緊表示寒氣,弦表示虛弱,虛寒交搏,所以吃完飯就吐,叫做反胃。

戴原禮曰:翻胃證,血虛者,脈必數而無力。氣虛者,脈必緩而無力。氣血俱虛者,則口中多出沫,但見沫大出者,必死。有熱者脈數而有力,有痰者脈滑數,二者可治。血虛者,四物為主。氣虛者,四君子為主。熱以解毒為主,痰以二陳為主。

白話文:

戴原禮說:翻胃的症狀,如果血虛,脈象必然是數而無力。氣虛,脈象必然是緩而無力。氣血俱虛,則口中會經常吐沫,如果吐沫量很大,必定會死亡。如果有熱,脈象會數而有力;如果有痰,脈象會滑數,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治療。血虛者,以四物湯為主治。氣虛者,以四君子湯為主治。熱症以解毒為主治,痰症以二陳湯為主治。

3. 簡易方

一方,用甘蔗汁二分,薑汁一分,和勻,每服半碗或一碗,日三服,則止。

一方,用人參,見嘔吐門。

白話文:

【第一個方子,使用甘蔗汁兩份,薑汁一份,混合後,每次服用半碗或一碗,每日服用三次,則可止咳。】

【第二個方子,使用人參,詳見嘔吐部分。】

4. 灸法

上脘、中脘、下脘(各二七壯)、天樞(三七壯)。

白話文:

上脘、中脘、下脘(各進行27次壯度操作)、天樞(進行37次壯度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