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從集·雜證謨 (2)

1. 經義(並附釋義)

此云煎厥者,即熱厥之類。其因煩勞而病積於夏,亦今云暑風之屬也。若見抽搐痰涎卒倒者,當即以前暑風之法治之。薄厥者,急迫相搏之謂,因於大怒,即氣厥血厥之屬,治法如後。

《通評虛實論》曰:凡治消癉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膈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內氣暴薄也。不從內、外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

詳此膏粱之疾,即酒色之傷,脾腎之病也。暴憂之病,即悲憂傷肺之屬也。內氣暴薄,即鬱怒傷肝之屬也,凡此皆內傷之病。其有不從內,而外中於風者,則必留著經絡,故為消瘦痛痹之病。是可見內傷外感之辨,其不可混言有如此。

《逆順肥瘦篇》曰:夫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入膕中,伏行骭骨內,下至內踝之後屬而別。其下者,並於少陰之經,滲三陰。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

詳此衝脈之義,則上自頭,下自足,後自背,前自腹。凡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無所不稟,故稱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海。夫海為百川之宗,凡諸經發源之處,即皆有會合之義,其於通身血氣盛衰皆歸乎此可知也。然衝脈起於胞中,即其經絡之所,亦即其聚蓄之所,故稱為血海,亦稱為命門。

此即所謂根本之宅也。若素縱情欲,以致精氣之源傷敗於此,則厥脫暴僕等病,亦因於此。不然,則何以忽然仆倒而神形俱敗,表裡俱殘,全無知覺,一至於此,是豈一經一臟之病之所致歟?於此察之,則實由衝脈崩敗必無疑矣。故凡治此者,欲舍根蒂而求其濟,吾知其必無是理也。

衝脈詳義具《類經·經絡類》第二十七篇注中。

《繆刺論》曰: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屍,或曰屍厥。剃其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仍有刺法,詳二十七卷耳證門)

詳此屍厥一證,乃外邪卒中之惡候。凡四時不正之氣,及山魔土煞五屍魘魅之屬,皆是也。犯之者,忽然手足厥冷,肌膚寒慄,面目青黑,精神不守,或口噤妄言,痰涎壅塞,或頭旋運倒,不省人事,即名飛屍卒厥,宜用針法,具見本經。若用艾灸,則無如秦承祖灸鬼法及華陀灸陽脫法為妙。

凡用藥之法,當知邪之所湊,必因氣虛,故在本經即以左角之血餘,用補五絡之脫竭,其義可知。若此危急之際,非用參附回陽等藥,何以挽回?若果邪氣壅盛,胸膈不清,則不得不先為開通,然後調理,宜不換金正氣散,流氣飲,蔥薑湯,蘇合丸之類酌而主之。

白話文:

經義(並附釋義)

這裡說的「煎厥」,就是熱厥之類。它的原因是因過度勞累,病在夏天累積,也就像現在說的「暑風」。如果出現抽搐、痰多、突然昏倒等症狀,就應該用之前治療暑風的方法來治療。「薄厥」,是說病情急迫、相互搏擊,通常是因為大怒所引起,屬於氣厥和血厥之類,治療方法在後面會提到。

《通評虛實論》說:凡是治療消癉(消渴病)、突然仆倒、半身不遂、痿軟厥逆、氣脹滿發逆等病,如果發生在肥胖富貴的人身上,那就是因為飲食過於肥膩導致的疾病。如果出現胸膈堵塞、上下不通的狀況,那是因為突然憂愁所引起的疾病。突然昏倒並且耳聾,是因為氣機閉塞不通,體內氣機暴衝所導致。如果不是因為內、外感風邪引起的疾病,就會導致身體消瘦。

仔細分析「膏粱之疾」,就是因為酒色傷身,導致脾腎功能失調。「暴憂之病」,就是因為悲傷憂愁導致肺部受損。「內氣暴薄」,就是因為鬱悶憤怒導致肝臟受損,這些都是屬於內傷引起的疾病。如果不是因為內傷,而是外感風邪引起的疾病,那麼病邪就會停留在經絡之中,導致身體消瘦、疼痛麻痹等症狀。由此可見,內傷和外感風邪的辨別是如此重要,絕對不能混淆。

《逆順肥瘦篇》說:衝脈是五臟六腑的海洋,五臟六腑都依賴它來供給營養。往上,它從頭部的額骨下方出來,滲透到陽氣中,灌注精氣。往下,它注入少陰經的大絡,從氣街出來,沿著大腿內側,進入膝膕中,然後沿著脛骨內側潛伏向下,到達內踝後方分開。往下,它與少陰經並行,滲透三陰經。往前,它潛伏著從足背出來,沿著足背,進入大腳趾之間,滲透到各個絡脈,溫養肌肉。所以,如果別絡阻塞,就會導致足背無法活動,無法活動就會發生厥逆,厥逆就會寒冷。

詳細解釋衝脈的意義,它上到頭部,下到足部,後到背部,前到腹部。所有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沒有哪個不依賴它來提供養分,所以稱它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海洋。大海是百川的源頭,所有經脈發源的地方,都具有匯合的意義,它對全身氣血的盛衰都產生影響,可以從這裡看出。衝脈起於胞宮,這裡既是它經絡循行的地方,也是它積蓄能量的地方,所以稱它為「血海」,也稱為「命門」。

這就是所謂的根本所在。如果平時過度放縱情慾,導致精氣之源受損,那麼厥脫、突然倒地等病症,也是由此引起的。不然的話,為什麼會突然倒地,導致精神和形體都衰敗,內外都受損,完全沒有知覺,以至於如此的地步?難道只是一個經脈、一個臟腑的病變所造成的嗎?從這裡觀察,實在是因為衝脈崩潰所導致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凡是治療這種疾病,如果想捨棄根本而追求痊癒,我知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衝脈詳細的解釋在《類經·經絡類》第二十七篇的註解中。

《繆刺論》說:邪氣侵入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經的絡脈,這五條絡脈都匯集到耳朵中,向上聯絡到左邊的額角。如果五條絡脈都衰竭,就會導致身體脈動,但是身體卻沒有知覺,呈現像屍體的狀態,或者叫做「屍厥」。刮掉左邊額角一寸大小的頭髮,燒成灰,用美酒一杯送服,不能喝的就灌下去,立刻就會好轉。(還有針刺的方法,詳細內容在第二十七卷耳證門)

詳細解釋「屍厥」這一病症,屬於外邪突然侵襲引起的危重情況。凡是四季不正的氣候,以及山精鬼怪、五屍魘魅之類,都屬於這種情況。如果觸犯了,就會突然手足厥冷、肌膚寒顫、面色青黑、精神渙散,或者口噤、胡言亂語、痰涎壅塞,或者頭暈目眩、昏倒不省人事,這就叫做「飛屍卒厥」,應該用針刺的方法治療,具體的內容在《內經》中有記載。如果用艾灸,那麼沒有比秦承祖灸鬼法和華陀灸陽脫法更好的了。

凡是用藥的方法,應該知道邪氣侵襲的原因,一定是正氣虛弱,所以在《內經》就用左邊額角的血餘來補益五條絡脈的衰竭,其中的道理可以理解。如果遇到這種危急的情況,不用人參、附子等回陽救逆的藥物,怎麼能夠挽回?如果邪氣過於強盛,胸膈不通暢,就不得不先開通氣機,然後再進行調理,可以酌情使用不換金正氣散、流氣飲、蔥薑湯、蘇合丸之類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