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明集·雜證謨 (1)

1. 外感嗽證治(共五條)

一、外感之嗽,無論四時,必皆因於寒邪,蓋寒隨時氣入客肺中,所以致嗽。但治以辛溫,其邪自散,惟六安煎加生薑為最妙。

凡屬外感,悉宜先以此湯加減主之。若肺脘燥澀,痰氣不利,或年老血衰,咳嗽費力者,於本方加當歸二三錢。若寒氣太盛,或中寒肺氣不溫,邪不能解者,於此方加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若冬月寒盛氣閉,邪不易散者,即麻黃、桂枝俱可加用,或用小青龍湯。若傷風見寒,或傷寒見風,而往來寒熱,咳嗽不止者,宜柴陳煎主之。

若寒邪不甚,痰氣不多者,但以二陳湯加減主之,則無有不愈。

一、外感之嗽,凡屬陰虛少血,或脾肺虛寒之輩,則最易感邪。但察其脈體稍弱,胸膈無滯,或腎氣不足,水泛為痰,或心𩞄嘔惡,飢不欲食,或年及中衰,血氣漸弱,而咳嗽不能愈者,悉宜金水六君煎加減主之,足稱神劑。

若兼陽分氣虛,而脈微神困,懶言多汗者,必加人參,勿疑也;若但以脾胃土虛不能生金,而邪不能解,宜六君子湯以補脾肺;或脾虛不能制水,泛而為痰,宜理中湯,或理陰煎、八味丸之類以補土母,皆良法也。

一、外感咳嗽而兼火者,必有內熱喜冷脈滑等證,亦但以二陳、六安等湯酌加涼藥佐之,熱微者可加黃芩一二錢,熱甚者再加知母、梔子之屬。若火在陽明而兼頭痛熱渴者,惟加石膏為宜。

一、外感之證,春多升浮之氣,治宜兼降,如澤瀉、前胡、海石、栝蔞之屬是也。夏多炎熱之氣,治宜兼涼,如芩、連、知、柏之屬是也。秋多陰濕之氣,治宜兼燥,如蒼朮、白朮、乾薑、細辛之屬是也。冬多風寒之氣,治宜兼散,如防風、紫蘇、桂枝、麻黃之屬是也。經言歲氣天和,即此之類。

然時氣固不可不知,而病氣尤不可不察,若當其時而非其病,及時證有不相合者,又當舍時從證也。至於各臟之氣,證有兼見者,又當隨宜兼治,故不可任膠柱之見。

一、咳嗽凡遇秋冬即發者,此寒包熱也,但解其寒,其熱自散,宜六安煎、二陳湯、金水六君煎三方,察其虛實壯老,隨宜用之。如果內熱甚者,不妨佐以黃芩、知母之類。

白話文:

外感咳嗽的治療(共五條)

  1. 外感引起的咳嗽,不論哪個季節,通常都是因為寒邪入侵所致。寒邪會隨著時節的氣候進入肺部,導致咳嗽。治療上,應該使用辛溫的藥物來驅散寒邪,其中以六安煎加生薑的效果最好。

凡是外感引起的咳嗽,都應該先用這個藥方進行加減調整。如果肺部或胸口感覺乾燥緊澀,痰液難以排出,或是年老體弱、氣血不足、咳嗽時感覺費力,可以在原方中加入當歸二三錢。如果寒氣太重,或是因為受寒導致肺氣不溫,寒邪無法解除,可以在原方中加入北細辛七八分或一錢。如果冬季寒冷,氣機閉塞,寒邪不易散去,則可以加入麻黃、桂枝,或是使用小青龍湯。如果是因為受風寒侵襲,出現時而怕冷時而發熱,咳嗽不止,可以使用柴陳煎來治療。

如果寒邪不嚴重,痰液不多,可以用二陳湯加減調整來治療,通常都能痊癒。

  1. 外感引起的咳嗽,如果屬於陰虛血少、或是脾肺虛寒的人,就特別容易受到邪氣侵擾。觀察他們的脈象通常較弱,胸部沒有滯礙感。也可能是腎氣不足,水濕停滯形成痰液,或是出現心煩噁心、不想吃東西的狀況,或是年紀大了,氣血逐漸衰弱,導致咳嗽無法痊癒。這些情況都應該使用金水六君煎加減調整來治療,效果很好。

如果同時有陽虛氣弱的症狀,像是脈搏微弱、精神困倦、不想說話、容易出汗,就一定要加入人參來補氣,不要遲疑。如果只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氣血來滋養肺部,以至於寒邪無法解除,應該用六君子湯來補益脾肺。如果脾虛無法控制水分,導致痰液增多,則應該使用理中湯,或是理陰煎、八味丸之類的藥方來補益脾土,都是很好的方法。

  1. 外感咳嗽同時有火熱症狀,通常會有體內發熱、喜歡冷飲、脈象滑數等表現。這時仍然使用二陳湯、六安煎等藥方,但要根據情況加入一些清涼的藥物來輔助治療。如果熱象輕微,可以加入黃芩一二錢;如果熱象嚴重,可以再加入知母、梔子之類的藥物。如果火熱在陽明經,同時有頭痛、口渴等症狀,最好加入石膏來清熱。

  2. 外感疾病,春季多為向上升散的氣機,治療時應該兼顧降逆,可以加入澤瀉、前胡、海石、栝蔞等藥物。夏季多為炎熱的氣候,治療時應該兼顧清涼,可以加入黃芩、黃連、知母、黃柏等藥物。秋季多為陰濕的氣候,治療時應該兼顧燥濕,可以加入蒼朮、白朮、乾薑、細辛等藥物。冬季多為風寒的氣候,治療時應該兼顧發散,可以加入防風、紫蘇、桂枝、麻黃等藥物。古籍中提到的「歲氣天和」,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時令氣候固然重要,但病情的本質更應該仔細觀察。如果時令氣候與疾病症狀不符,或者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就應該以疾病的實際情況為準,而不應拘泥於時令。至於各個臟腑之間的氣機,如果有兼見的症狀,也應該根據情況進行兼顧治療,不能抱持著固定的看法。

  1. 咳嗽如果每到秋冬季節就發作,通常是屬於寒邪包裹著內熱的「寒包熱」現象。這時只要解除寒邪,體內的熱就會自然消散。可以使用六安煎、二陳湯、金水六君煎這三個藥方,觀察患者的體質是虛弱還是強壯、年老還是年輕,然後根據情況選用。如果體內熱象很嚴重,可以適當加入黃芩、知母之類的藥物來輔助治療。

2. 內傷嗽證治(共七條)

一、凡內傷之嗽,必皆本於陰分。何為陰分?五臟之精氣是也。然五臟皆有精氣,而又惟腎為元精之本,肺為元氣之主,故五臟之氣分受傷,則病必自上而下,由肺由脾以及於腎;五臟之精分受傷,則病必自下而上,由腎由脾以極於肺,肺腎俱病,則他臟不免矣。所以勞損之嗽,最為難治,正以其病在根本,而不易為力也。

病在根本,尚堪治不求本乎?故欲治上者,不在乎上而在乎下;欲治下者,不在乎下而在乎上。知氣中有精,精中有氣,斯可以言虛勞之嗽矣。

一、肺屬金,為清虛之臟,凡金被火刑則為嗽,金寒水冷亦為嗽,此咳嗽所當治肺也。然內傷之嗽,則不獨在肺。蓋五臟之精皆藏於腎,而少陰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所以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涸,正以子令母虛也。故凡治勞損咳嗽,必當以壯水滋陰為主,庶肺氣得充,嗽可漸愈,宜一陰煎、左歸飲、瓊玉膏、左歸丸、六味地黃丸之類擇而用之。

其有元陽下虧,生氣不布,以致脾困於中,肺困於上,而為喘促,為痞滿,為痰涎嘔惡,為泄瀉畏寒,凡脈見細弱,證見虛寒而咳嗽不已者,此等證候,皆不必治嗽,但補其陽而嗽自止,如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理中湯,劫勞散之類皆當隨宜速用,不得因循,以致汲深無及也。

一、內傷咳嗽,凡水虧於下,火炎於上,以致火爍肺金,而為乾渴煩熱,喉痛口瘡,潮熱便結,喜冷,尺寸滑數等證,則不得不兼清火,以存其水,宜四陰煎,或加減一陰煎、人參固本丸主之。此當與咳血證參酌,其治詳見血證門。

一、咳嗽聲啞者,以肺本屬金,蓋金實則不鳴,金破亦不鳴。金實者,以肺中有邪,非寒邪即火邪也;金破者,以真陰受損,非氣虛即精虛也。寒邪者宜辛宜溫,火邪者宜甘宜清,氣虛者宜補陽,精虛者宜補陰。大都此證,邪實者,其來暴,其治亦易,虛損者,其來徐,其治亦難。治損之法,當與後乾咳證參酌用之。

一、內傷虛損之嗽,多不宜用燥藥及辛香動氣等劑,如六安、二陳之類,皆不可輕用。惟甘潤養陰,如乳酥、蜂蜜、百合、地黃、阿膠、麥冬、去皮胡桃肉之類,皆所宜也。

一、外邪證多有誤認為勞傷而遂成真勞者,此必其人氣體柔弱,而醫家望之已有成心,故見其發熱,遂認為火,見其咳嗽,遂認為勞,不明表裡,率用滋陰降火等劑。不知寒邪既已在表,涼藥不宜妄投,若外既有寒,而內又得寒,則表裡合邪,必致邪留不解,延綿日甚。俗云:傷風不愈變成勞。

夫傷風豈能變勞?特以庸醫誤治而日加清削,則柔弱之人能堪幾多清理,久而不愈,不至成勞不已也,此實醫之所誤耳。故醫於此證,最當詳察在表在裡,及新邪久病等因,脈色形氣等辨,辨得其真,則但以六安煎、金水六君煎,或柴陳煎之類,不數劑而可愈矣。醫之不精,此其一也。

一、乾咳嗽證,在丹溪云:火鬱之證,乃痰鬱火邪在肺中,用苦梗以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不已則成勞,須用倒倉法。此證多是不得志者有之。愚謂丹溪此說,殊不其然,夫既云不得志,則其憂思內傷,豈痰火病也?又豈苦梗倒倉所宜攻也?蓋乾咳嗽者,以肺中津液不足,枯涸而然,此明系內傷虧損,肺腎不交,氣不生精,精不化氣,所以乾澀如此。

但其有火無火,亦當辨治:若臟平無火者,止因肺虛,故必先補氣,自能生精,宜五福飲之類主之;若臟氣微寒者,非辛不潤,故必先補陽,自可生陰,宜理陰煎或六君子湯之類主之;若兼內熱有火者,須保真陰,故必先壯水,自能制火,宜一陰煎,或加減一陰煎兼貝母丸之類主之。若以此證而但知消痰開鬱,將見氣愈耗,水愈虧,未免為涸轍之鮒矣。

白話文:

內傷咳嗽的治療(共七條)

一、凡是內傷引起的咳嗽,根本原因都在於陰液虧虛。什麼是陰液?就是五臟的精氣。雖然五臟都有精氣,但腎是精氣的根本,肺是元氣的主管。所以五臟的氣分受損,病症就會由上往下,從肺開始,經過脾,最終影響到腎;五臟的精分受損,病症就會由下往上,從腎開始,經過脾,最終影響到肺。如果肺和腎都生病了,其他臟腑也難以倖免。因此,因勞損引起的咳嗽最難治療,正是因為病根深在,難以處理。

既然病根深在,難道就不探求根本原因了嗎?所以,要治療上部的病症,不能只從上部著手,而是要從下部著手;要治療下部的病症,不能只從下部著手,而是要從上部著手。明白氣中包含精,精中包含氣的道理,才能談論虛勞引起的咳嗽。

二、肺屬金,是清虛的臟器。金受火的煎熬會引起咳嗽,金寒水冷也會引起咳嗽,這說明咳嗽應該從肺來治療。但是,內傷引起的咳嗽,問題不僅僅在肺。五臟的精氣都藏在腎中,而且足少陰腎經從腎向上貫穿肝臟、膈膜,進入肺中,沿著喉嚨,夾著舌根,所以肺氣虛弱,很多時候是因為腎水枯竭,這正是「子令母虛」的道理。因此,治療勞損咳嗽,必須以補益腎水、滋養陰液為主,這樣肺氣才能充足,咳嗽才能逐漸痊癒。可以使用一陰煎、左歸飲、瓊玉膏、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等藥方,選擇合適的方劑服用。

如果體內元陽虧虛,生發的氣機無法運行,導致脾臟困於中焦,肺臟困於上焦,就會出現喘促、胸悶腹脹、痰涎嘔吐、腹瀉怕冷等症狀。如果脈象細弱,症狀虛寒,並且咳嗽不止,這些情況都不必單獨治療咳嗽,只要補益陽氣,咳嗽自然會停止。可以使用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理中湯、劫勞散等藥方,應該根據情況迅速使用,不要拖延,以免延誤病情。

三、內傷咳嗽,凡是腎水虧虛於下,虛火上炎,導致火熱灼傷肺金,就會出現口渴、煩躁、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潮熱、大便乾燥、喜冷、脈滑數等症狀,這種情況不得不兼顧清熱,以保全腎水。可以使用四陰煎,或者加減一陰煎、人參固本丸等藥方。這應該與咳血的病症參照考慮,其治療方法可以參考血證的相關內容。

四、咳嗽聲音嘶啞,因為肺屬金,金屬堅實時不會發出聲音,破損時也不會發出聲音。金屬堅實,是因為肺中有邪氣,不是寒邪就是火邪;金屬破損,是因為真陰受損,不是氣虛就是精虛。寒邪應該用辛溫的藥物治療,火邪應該用甘涼的藥物治療,氣虛應該補益陽氣,精虛應該補益陰液。總體來說,邪氣實證發病急,容易治療;虛損證發病慢,難以治療。治療虛損的方法,應該參考後面乾咳證的內容。

五、內傷虛損引起的咳嗽,大多不適合使用燥熱的藥物以及辛香發散的藥劑,例如六安煎、二陳湯等,都不可以輕易使用。應該使用甘潤養陰的藥物,例如乳酥、蜂蜜、百合、地黃、阿膠、麥冬、去皮的核桃肉等,這些都是適合的。

六、外感病症常常被誤認為是勞損而最終發展成真正的勞損,這一定是患者體質柔弱,而醫生主觀認定是勞損導致的,所以看到發熱就認為是火熱,看到咳嗽就認為是勞損,不清楚表裡虛實,就隨便使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殊不知寒邪已經在體表,不應該隨便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體表有寒邪,體內又受到寒涼藥物的影響,就會導致表裡邪氣相合,必將邪氣留滯,無法去除,病情不斷加重。俗話說:「傷風不治好會變成勞病。」

其實傷風怎麼可能變成勞病呢?只是因為庸醫誤診,每天都在使用寒涼的藥物進行清理,體質柔弱的人怎麼能承受得了這麼多的清理呢?久病不愈,就會發展成勞損的病症,這實際上是醫生的錯誤造成的。所以醫生在治療這類病症時,最應該詳細觀察病邪是在體表還是體內,是新發的病還是久病,並且要仔細辨別脈象、氣色、形態等,辨別清楚病因,然後使用六安煎、金水六君煎,或者柴陳煎等藥方,數劑藥就可以痊癒。醫術不精是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

七、乾咳的病症,朱丹溪認為是火鬱的表現,是痰鬱、火邪在肺中,應該用苦梗來開解,再用補陰降火的藥物治療,如果還不好,就會變成勞損,必須使用倒倉法。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失意的人身上。我認為朱丹溪的這種說法,實在是不正確。既然說是因為失意,那麼就是憂思內傷,怎麼會是痰火病呢?又怎麼應該用苦梗倒倉來攻伐呢?乾咳的根本原因是肺中津液不足,枯竭乾燥所導致的。這明顯是內傷虧損,肺腎不交,氣不生精,精不化氣,所以才如此乾澀。

但是,有無火熱也應該辨別清楚:如果臟腑平和沒有火熱,只是因為肺虛,就必須先補益肺氣,自然就能夠生津,可以使用五福飲等藥方;如果臟腑之氣微微寒涼,非辛溫的藥物不能滋潤,就必須先補益陽氣,自然可以生陰,可以使用理陰煎或者六君子湯等藥方;如果兼有內熱火盛,就必須保護真陰,所以必須先壯大腎水,自然就能夠制約火熱,可以使用一陰煎,或者加減一陰煎兼貝母丸等藥方。如果只知道消痰開鬱,就會導致氣更加耗損,津液更加虧虛,就像乾涸的水溝中困住的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