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八理集·雜證謨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八理集·雜證謨 (5)

1. 論治(共五條)

凡治消之法,最當先辨虛實。若察其脈證果為實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則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則悉屬陰虛,無論上中下,急宜治腎,必使陰氣漸充,精血漸復,則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則陰無以生,而日見消敗,益以困矣。

一、上消善渴,中消善飢。雖曰上消屬肺,中消屬胃,然總之火在中上二焦者,亦無非胃火上炎而然,但當微為分別以治之。若二焦果由實火,則皆宜白虎湯主之。若渴多飢少,病多在肺者,宜人參白虎湯主之。若水虧於下,火炎於上,有不得不清者,宜玉女煎,或加減一陰煎之類主之。

白話文:

治療消渴症,首先要辨別虛實。如果脈證顯示是實火導致津液耗損,只要去除火氣,津液就會自然恢復,消渴症也會自然停止。如果原因是真水不足,就屬於陰虛,無論是上消、中消還是下消,都應該急需滋補腎陰,讓陰氣逐漸充盈,精血逐漸恢復,疾病自然會痊癒。如果只知道清火,陰氣就無法生成,反而會日漸消亡,更加虛弱。

上消口渴,中消善飢。雖然說上消屬肺,中消屬胃,但總體來說,火在中焦和上焦者,都是因為胃火上炎,只是需要略微區分治療。如果中焦和上焦都是實火,就應該使用白虎湯治療。如果口渴多,飢餓少,病症多在肺部,就應該使用人參白虎湯治療。如果腎水不足,火氣上炎,不得不清火,就應該使用玉女煎或加減一陰煎等方劑治療。

一云上焦渴是心火刑金所致,宜降火清金,以蘭香葉、白葵花、黃柏、知母,少加升麻以引清氣上升,而渴自止,此說亦可酌用。

一、中消火證,以善飢而瘦,古法直以調胃承氣湯及三黃丸之類主之。然既以善飢,其無停積可知,既無停積,則止宜清火,豈堪攻擊,非有乾結不通等證而用此二劑,恐非所宜。若其果屬胃火,別無虛證,則三補丸、玉泉散、白虎湯及抽薪飲之類,皆可擇而用也。

白話文:

有人說上焦口渴是由心火灼傷肺金引起的,應當降火清金,可以用蘭香葉、白葵花、黃柏、知母,再加少許升麻引導清氣上升,這樣口渴就能止住。這個說法也可以參考。

另外,對於中消火證,患者容易餓卻消瘦,古法通常用調胃承氣湯和三黃丸之類的藥物治療。然而,既然患者容易餓,就說明沒有停積,既然沒有停積,就應該清火,不適合用攻伐的藥物。除非有乾結不通等情況才可以使用這兩種藥方。如果確實是胃火,沒有其他虛證,就可以選擇三補丸、玉泉散、白虎湯、抽薪飲等藥方。

一、下消證,小便淋濁,如膏如油,或加煩躁耳焦,此腎水虧竭之證,古法用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固其宜矣。然以余觀之,則亦當辨其寒熱滑澀,分而治之,庶乎盡善。若淋濁如膏,兼熱病而有火者,宜補而兼清,以加減一陰煎,或補陰丸、大補陰丸,或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之類主之。若下消而兼澀者,宜補宜利,以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

若下焦淋濁而全無火者,乃氣不攝精而然,但宜壯水養氣,以左歸飲、大補元煎之類主之。若火衰不能化氣,氣虛不能化液者,猶當以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若下焦無火而兼滑者,當以固腎補陰為主,宜秘元煎、固陰煎及苓朮菟絲丸之類主之。

白話文:

下消症,小便混濁,像膏油一樣,甚至伴隨煩躁耳鳴,這是腎水虧損的表現。古法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治療,確實有效。但我認為,還要辨別寒熱滑澀,分症施治,才能更完善。若淋濁如膏,又伴隨發熱,屬於內熱者,要補腎兼清熱,可用加減一陰煎,或補陰丸、大補陰丸,或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等藥物治療。若下消伴隨小便澀滯,則需補腎利水,可用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治療。

若下焦淋濁,完全沒有內熱,是氣虛不攝精導致,就應該滋陰壯水,可用左歸飲、大補元煎之類的藥物治療。若火衰無力化氣,氣虛無力化液,則應補腎溫陽,可用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治療。若下焦沒有內熱,還伴隨小便滑利,則應以固腎補陰為主,可用秘元煎、固陰煎以及苓朮菟絲丸等藥物治療。

一、三消證,古人以上焦屬肺,中焦屬胃,下焦屬腎,而多從火治,是固然矣,然以餘論之,則三焦之火多有病本於腎,而無不由乎命門者。夫命門為水火之腑,凡水虧證固能為消為渴,而火虧證亦能為消為渴者何也?蓋水不濟火,則火不歸原,故有火遊於肺而為上消者,有火遊於胃而為中消者,有火爍陰精而為下消者,是皆真陰不足,水虧於下之消證也。

又有陽不化氣則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則有降無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飲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陽不足,火虧於下之消證也。陰虛之消,治宜壯水,固有言之者矣。陽虛之消,謂宜補火,則人必不信。不知釜底加薪,氤氳徹頂,槁禾得雨,生意歸巔,此無他,皆陽氣之使然也。

白話文:

三消症,古人將上焦歸屬於肺,中焦歸屬於胃,下焦歸屬於腎,多以火來治療,這固然是正確的。但我認為,三焦的火氣很多時候源於腎臟的病變,而根本原因則在於命門。命門是水火交匯之處,水氣不足固然能導致消瘦、口渴,但火氣不足也能導致消瘦、口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水氣不足,火氣無法回到原位,因此火氣會游走於肺部導致上消,游走於胃部導致中消,灼傷陰精導致下消,這些都是真陰不足、水氣虧虛導致的下消症狀。

此外,陽氣不足無法化生氣血,導致水精無法運行,水氣得不到火氣的蒸騰,就會向下而不向上,直接流入膀胱,導致小便量多而尿液清澈,泉源枯竭,天地乾涸,這些都是真陽不足、火氣虧虛導致的下消症狀。陰虛引起的消瘦,應該以滋補水氣來治療,這已經是大家公認的。陽虛引起的消瘦,有人說應該補火,但很多人不會相信。其實,就像在鍋底添柴,熱氣蒸騰直達頂部,枯萎的草木得到雨水,生機勃勃,這些都是陽氣作用的結果。

亦生殺之微權也。余因消證多虛,難堪剝削,若不求其斫喪之因而再伐生氣,則消者愈消,無從復矣,故再筆於此,用以告夫明者。

白話文:

這是在談論中醫學裡調節生命能量的微妙原則。我注意到在治療消瘦症狀時,常常會發現病人的體質虛弱,難以進行治療。如果我們不尋找導致病情惡化的根本原因,並再次滋養生命之氣,那麼病情只會更加嚴重,無法得到恢復。因此,我再次強調這個觀點,以此提醒那些明理的人。

2. 述古(共六條)

《巢氏病源》曰: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者是也。由少年服五石諸丸散,積經年歲,石氣結於腎中,使人下焦虛熱,及至年衰血氣減少,不能複製於石,石勢獨盛,則腎為之燥,故上為飲水,下為小便不禁也。其病變多發癰疽,此因熱氣留於經絡,血澀不行故成癰膿。

陳無擇曰:消渴屬心,故煩心,致心火散漫,渴而引飲,諸脈軟散,皆氣實血虛也。消中屬脾,癉熱成則為消中。消中復有三:有因寒中,陰勝陽郁,久必為熱中。經云:脈洪大,陰不足,陽有餘,則為熱中。多食數溺為消中。陰狂興盛,不交精泄,則為強中。病至強中,不亦危矣。

消腎屬腎,壯盛之時不禁,而縱欲房勞,年長腎衰,多服金石,真氣既喪,口乾精溢自泄,不飲而利。經云:不渴而小便自利,名曰腎消,亦曰內消。

白話文:

《巢氏病源》說,消渴症的症狀是口渴不止,小便頻繁。這病是年輕時服用含有金石藥物的丸散,長期積累,藥石的毒氣積聚在腎臟,導致下焦虛熱。等到年老體衰,血氣不足,無法抑制藥石的毒性,藥石的毒性就會獨占鰲頭,使腎臟變得乾燥,因此病人不停喝水,卻又不停地排尿。這種病症容易發展成癰疽,因為熱氣滯留在經絡,血液流通不暢,導致膿腫形成。

陳無擇說,消渴症屬心,所以病人會煩躁,心火旺盛,口渴引飲,脈象軟弱,都是氣盛血虛的表現。消中症則屬脾,脾胃濕熱就會導致消中症。消中症又分為三種:一種是因寒邪入侵脾胃,陰盛陽虛,長期積累就會轉化為濕熱。醫書記載,脈象洪大,陰氣不足,陽氣有餘,就是濕熱的表現。多食多尿是消中症的典型表現。陰氣過盛,不交合,精液不泄,就是強中症。強中症發展到後期,非常危險。

消腎症則屬腎,年輕時縱慾房勞,年老腎氣衰敗,又服用含有金石藥物的藥物,真氣耗損,就會出現口渴、精液自泄、不喝水也頻繁排尿的情況。醫書記載,不渴而小便自利,稱為腎消,也叫內消。

潔古老人曰:能食能渴者,白虎加人參湯。不能食而渴者,錢氏白朮散倍加乾葛治之,上中既平,不復傳下消矣。前人用藥,厥有旨哉。

東垣曰: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飲。《逆調論》云:心移熱於肺,傳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叔和所謂口乾飲水多,食飢,虛癉成消中是也,以調胃承氣湯、三黃丸治之。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輪焦,溺如膏,所謂焦煩水易虧,此腎消也,以六味地黃丸治之。

白話文:

潔古老人說:如果病人能吃能喝,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如果病人不能吃卻很渴,可以用錢氏白朮散加倍乾葛治療。只要上焦和中焦的病症平息了,就不會再傳到下焦而導致消渴症了。前人用藥,的確有其道理啊!

東垣說:高消症的病人,舌頭上會出現紅裂,非常口渴,一直想喝水。《逆調論》說:心火移到肺部,就會傳為膈消症。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中消症的病人,雖然能吃卻容易變瘦,容易出汗,大便乾硬,小便頻繁。叔和說這種症狀就是口乾想喝很多水,吃飯就覺得餓,虛弱無力,導致中消症,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三黃丸治療。下消症的病人,會感到煩躁不安,一直想喝水,耳廓會發熱,小便像膏狀,這是因為腎臟虛弱導致的,可以用六味地黃丸治療。

《總錄》所謂未傳能食者,必發癰疽背瘡,不能食者,必傳中滿鼓脹,皆謂不治之證。

丹溪曰:消渴宜養肺降火生血為主。三消者,多屬不生津液,宜四物湯為主。上消者,本方加五味子、人參、麥門冬、天花粉,煎入生藕汁、生地黃汁、人乳。飲酒人加生葛汁。中消者,本方加知母、石膏、滑石以降胃火。下消者,本方加黃柏、知母、熟地黃、五味子之類,以滋腎水,當飲澡絲湯代茶。

白話文:

《總錄》中說,身體虛弱的人如果能吃飯,就會長癰疽背瘡,不能吃飯的人,就會發展成腹脹鼓滿,這都是無法治療的病症。

丹溪先生說:糖尿病應以滋陰降火、生血為治療原則。三消症多半是缺乏津液,應該以四物湯為主。上消者,在四物湯中加入五味子、人參、麥門冬、天花粉,再煎入生藕汁、生地黃汁、人乳。愛喝酒的人要加入生葛汁。中消者,在四物湯中加入知母、石膏、滑石來降胃火。下消者,在四物湯中加入黃柏、知母、熟地黃、五味子等,以滋養腎水,平時可以飲用澡絲湯代替茶水。

天花粉,消渴神藥也。三焦皆禁用半夏,血虛亦忌用,口乾咽燥大便難者亦不宜用,汗多者不可用,不已,必用姜鹽制之。

徐東皋曰:消渴雖有數者之不同,其為病之肇端,則皆膏粱肥甘之變,酒色勞傷之過,皆富貴人病之,而貧賤者鮮有也。凡初覺燥渴,便當清心寡慾,薄滋味,減思慮,則治可瘳。若有一毫不謹,總有名醫良劑,必不能有生矣。

白話文:

天花粉是治療消渴症的特效藥。但三焦都禁用半夏,血虛者也忌用,口乾咽燥、大便困難者也不宜用,汗多者更不可用,如果一定要用,必須用薑鹽來處理。

徐東皋說:消渴症雖然有不同類型,但病根都是由於過度食用膏粱肥甘,以及酒色勞傷所致,都是富貴人家才容易得的病,而貧窮人很少患此病。凡是剛開始感覺口渴,就應該清心寡慾,飲食清淡,減少思慮,這樣才能治癒。如果一點也不注意,即使有良醫妙藥,也難以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