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21)

1. 外科

牡丹皮,栝蔞仁(各三錢),桃仁(去皮尖),大黃(煨),芒硝(各二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本方去栝樓,即名大黃牡丹湯,立齋曰:此方乃行血破血之劑也,如發熱自汗惡寒,小腹作痛,小便如淋,脈未數者有效。丹溪曰:小腹腫痞,按之痛,小便如淋,或自調,發熱身無汗,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宜下之,當有血,此結熱所成也,故《金匱》用大黃利之,即此方也。若無前證,恐不宜用。

其有脈滑數,腹內脹痛,或時時後重,而膿已下,宜用八味排膿散、蠟礬丸,及托裡之藥。

射干湯(一六八)治胃脘癰吐膿血。

射干(去毛),山梔仁,赤茯苓,升麻(各一錢),白朮(五分),赤芍藥(一錢半),

上水煎服。

槐花散(一六九)治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炒),熟地黃,青皮,白朮(炒),荊芥穗,當歸身(酒拌),升麻(各一錢),川芎(四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水煎服亦可。

除濕和血湯(百七十),方在和陣二一九。治陽明虛陷,濕熱便血腹痛。

夏枯草湯(一七一)治瘰癧馬刀,已潰未潰,或日久漏者。

夏枯草(六兩),

水二鍾,煎七分,去柤。食遠服。此生血治瘰癧之聖藥,虛甚者,當煎濃膏服,並塗患處,多服益善,兼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尤善。

必效膏(一七二),治瘰癧氣血尚無虧損,癧核不愈,內服此藥,外以針頭散腐之。若氣血虛者,先服益氣養營湯數劑,後服此藥。服後癧毒盡下,再服煎湯數劑。

南硼砂(二錢半),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個,去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翅,同糯米炒)

上同為極細末,取雞子二個,去黃用清調藥,仍入殼內,以濕紙數重餬口,入飯甑蒸熟,取出曝乾研末。虛者每服半錢,實者一錢,用炒生薑酒、或滾湯於五更調服。如覺小腹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俱從小便出。胎婦勿餌。瘡毒去後,多服益氣養營湯,瘡口自合。此藥斑蝥、巴豆似為峻利,然巴豆能解斑蝥之毒,用者勿畏。

予於京師遇一富商,項有癧痕一片頗大,詢其由,彼云因怒而致,困苦二年,百法不應,忽有方士與藥一服即退,二三再服頓退,四服而平,旬日而痊,以重禮求之,乃是必效散,因修合濟入,無有不效。丹溪亦云,必效與神效栝蔞散相兼服之,自有神效,常以二劑兼補劑用之,甚效,故錄之。

但此藥雖云峻利,然癧毒之深者,非此不能解,故宜用之。惟血氣虛者不可用,恐其有誤也。又一道人治此證,用雞子七個,每個入斑蝥一枚,飯上蒸熟,每日空心食一個,求者甚多。考之各書瘰癧門及《本草》亦有之,然氣血虛者恐不能治也。

白話文:

[外科]

牡丹皮湯:

將牡丹皮、栝樓仁各三錢,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煨過的大黃、芒硝各二錢,加入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在飯前服用。

這個方子如果去掉栝樓仁,就叫做「大黃牡丹湯」。朱丹溪(立齋)說,這個方子是活血化瘀的藥劑。如果出現發燒、自汗、怕冷、小腹疼痛、小便淋漓不暢,但脈象不快的症狀時,服用這個方子有效。

朱丹溪(丹溪)又說,如果小腹腫脹,按壓疼痛,小便淋漓不暢,或者時好時壞,發燒但身上沒有汗,又怕冷,脈象遲緩而緊,表示膿還沒形成,應該用瀉下的藥來治療,會排出血,這是因為熱邪結聚造成的。所以《金匱要略》用大黃來疏通,就是這個方子的意思。如果沒有以上這些症狀,可能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

如果脈象滑數,肚子裡脹痛,或者時時有便意卻排不出來的感覺,而且膿液已經排出,就應該用八味排膿散、蠟礬丸,以及托裡扶正的藥物。

射干湯:

治療胃部癰腫,吐膿血。

射干(去除毛須)、山梔仁、赤茯苓、升麻各一錢,白朮五分,赤芍藥一錢半,加水煎服。

槐花散:

治療腸風、痔瘡出血。

槐花(炒過)、熟地黃、青皮、白朮(炒過)、荊芥穗、當歸身(用酒拌過)、升麻各一錢,川芎四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空腹調服。也可以用水煎服。

除濕和血湯:

(此方在和陣二一九)治療陽明經氣虛下陷,濕熱導致便血、腹痛。

夏枯草湯:

治療瘰癧(頸部淋巴結核),無論潰破或未潰破,或長期不癒合的病症。

夏枯草六兩,加兩碗水煎煮成七分,去除藥渣。在飯後服用。這是治療瘰癧的生血聖藥。如果體質虛弱,應該煎煮成濃膏服用,並塗抹在患處,多服用效果更好。可以同時服用十全大補湯,再加入香附、貝母、遠志,效果更佳。

必效膏:

治療瘰癧,在氣血沒有明顯虧損的情況下,如果癧核(淋巴結腫塊)久治不愈,可以內服這個藥,外用針頭散來腐蝕。如果氣血虛弱,應該先服用益氣養營湯數劑,然後再服用此藥。服用後癧毒會完全排出,再服用煎湯數劑。

將南硼砂二錢半,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去除薄膜)五個,白檳榔一個,斑蝥(去除頭翅,和糯米一起炒)四十個,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取兩個雞蛋,去除蛋黃,用蛋白調和藥粉,再放回蛋殼內,用濕紙包好封口,放入飯鍋中蒸熟,取出曬乾,然後研磨成粉末。體質虛弱的人每次服用半錢,體質強壯的人每次服用一錢,用炒生薑酒或者滾燙的開水在清晨服用。如果覺得小腹疼痛,就服用益元散一劑,毒素會從小便排出。孕婦不能服用此藥。瘡毒去除後,多服用益氣養營湯,瘡口會自然癒合。這個藥方中的斑蝥和巴豆看似猛烈,但巴豆能解斑蝥的毒性,所以用藥的人不必害怕。

我在京城遇到一位富商,脖子上有很大一塊癧痕,詢問原因,他說是因為生氣導致的,痛苦了兩年,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見效。後來遇到一位方士給了他一服藥就消退了,再服兩三次就完全消退,服了四次就痊癒了,十天就完全好了。他重金求藥,才知道是這個「必效散」,因此我加以修訂和配製,用來救助他人,沒有不見效的。朱丹溪也說,如果將「必效散」和「神效栝蔞散」一起服用,會有神奇的效果。經常將兩劑藥和補藥一起使用,效果非常好,所以記錄下來。

雖然這個藥看似猛烈,但是對於癧毒深入的病症,不用這個藥就不能解除,所以應該使用。只有氣血虛弱的人不能使用,以免發生意外。還有一個道士治療這個病症,用七個雞蛋,每個雞蛋放入一個斑蝥,在飯上蒸熟,每天空腹吃一個,很多人都來求藥。考察各醫書的瘰癧門和《本草》,也有相關記載,但氣血虛弱的人可能不適合用這種方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