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20)

1. 外科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如金解毒散(一五八),治肺癰。

桔梗(一錢),甘草(一錢半),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山梔(炒,各七分),

水二鍾,煎八分。徐徐陸續飲之,不可急服。按:此方乃降火解毒之劑也,凡發熱煩渴,脈洪大者,用之即效。若脈數,咳痰腥臭,或唾膿瘀者,宜用桔梗湯。

如聖柘黃丸(一五九)治肺癰咳而腥臭,或唾膿瘀,不問膿之成否並效。肺家之病雖有方,惟此方功效甚捷,不可忽之。

柘黃(一兩,為末),百齒霜(即梳垢,二錢),

用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柘黃,乃柘樹所生者,其色黃,狀如靈芝,江南最多,北方鮮有。

葶藶散(百六十),治過食煎煿,或飲酒過度,致肺壅喘不能臥,及肺癰濁唾腥臭。

甜葶藶,桔梗(炒),栝蔞仁,川升麻,薏苡仁,桑白皮(炒),葛根(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知母茯苓湯(一六一)治肺痿喘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知母(炒),茯苓,炙甘草,人參,白朮,五味子(炒,搗),麥門冬,半夏(制),薄荷,桔梗,柴胡,款年花(各一錢),阿膠(蛤粉炒),黃芩(炒,各二錢),川芎(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食遠服。

四味排膿散(一六二),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嫩黃耆(鹽水炒),白芷,五味子(研,炒),人參(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後蜜湯調下。

八味排膿散(一六三),治腸癰少腹脹痛,裡急後重,脈滑數,或時時下膿。

黃耆(炒),當歸(酒拌),金銀花,穿山甲(蛤粉炒),白芷,防風,連翹,栝蔞(各三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或為末,每服三錢,食後蜜湯調下。如膿將盡,去穿山甲、連翹,倍當歸,加川芎。

薏苡仁湯(一六四),一名瓜子仁湯。治腸癰腹中㽲痛,或脹滿不食,小便短澀。婦人產後多有此證,縱非癰,服之尤效。

薏苡仁(炒,五錢),栝蔞仁(三錢),牡丹皮,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上水煎。空心服。

牡丹皮散(一六五),治腸癰腹濡而痛,時時下膿。

牡丹皮,人參,黃耆(炒),白茯苓,天麻,白芷,桃仁(去皮尖),薏苡仁,當歸,川芎(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上水煎服。

梅仁湯(一六六),治腸癰壅痛,大便秘澀。

梅仁(九個,去皮尖),大黃(炒),牡丹皮,芒硝,犀角(鎊,各一錢),冬瓜仁(三錢,研)

上水煎,入犀角末服。

大黃湯(一六七),一名牡丹皮湯。專治腸癰小腹堅腫而熱,按之則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腫,小便頻數,汗出憎寒,其脈沉緊,膿未成者,急服之。

白話文:

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稍遠時服用。

如金解毒散,這個方子能治療肺癰。

藥方內容:桔梗(一錢)、甘草(一錢半)、炒黃連、炒黃芩、炒黃柏、炒山梔(各七分)。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慢慢地、陸續地喝,不可以喝太快。這個方子是降火解毒的藥劑,凡是發燒、口渴、脈象洪大的情況,使用這個方子就會有效。如果脈象細數、咳嗽有腥臭痰液、或是吐出膿血,就應該使用桔梗湯。

如聖柘黃丸,這個方子能治療肺癰,咳嗽帶有腥臭味,或是吐出膿血,不論膿是否形成,都能有效。肺部的疾病雖然有很多方子,但這個方子的效果最快,不可輕忽。

藥方內容:柘黃(一兩,磨成粉末)、百齒霜(也就是梳子上的污垢,二錢)。

將藥材用糊做成丸子,像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五十顆,用米湯送服。柘黃是柘樹所生的東西,顏色是黃色的,形狀像靈芝,江南地區最多,北方很少。

葶藶散,這個方子能治療因為吃太多煎炸食物或飲酒過度,導致肺部堵塞、喘不過氣、無法躺臥,以及肺癰、咳出混濁腥臭痰液的情況。

藥方內容:甜葶藶、炒桔梗、栝蔞仁、川升麻、薏苡仁、炒桑白皮、葛根(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知母茯苓湯,這個方子能治療肺痿、咳嗽不止、時冷時熱、自汗的情況。

藥方內容:炒知母、茯苓、炙甘草、人參、白朮、炒五味子(搗碎)、麥門冬、製半夏、薄荷、桔梗、柴胡、款冬花(各一錢)、阿膠(蛤粉炒)、炒黃芩(各二錢)、川芎(五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一碗。在飯後稍遠時服用。

四味排膿散,這個方子能治療肺癰吐膿、五心煩熱、胸悶咳嗽的情況。

藥方內容:嫩黃耆(鹽水炒)、白芷、炒五味子(磨成粉)、人參(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飯後用蜂蜜水調服。

八味排膿散,這個方子能治療腸癰、小腹脹痛、裡急後重(想上廁所又排不出來的感覺)、脈象滑數、或是時常排出膿液的情況。

藥方內容:炒黃耆、酒拌當歸、金銀花、蛤粉炒穿山甲、白芷、防風、連翹、栝蔞(各三錢)。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或是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後用蜂蜜水調服。如果膿快排盡了,就去掉穿山甲和連翹,當歸加倍,並加入川芎。

薏苡仁湯,又名瓜子仁湯。這個方子能治療腸癰腹中疼痛、或是腹脹不食、小便短少澀痛的情況。婦女產後多有這種情況,即使不是癰,服用這個方子也有效。

藥方內容:炒薏苡仁(五錢)、栝蔞仁(三錢)、牡丹皮、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牡丹皮散,這個方子能治療腸癰、腹部柔軟而疼痛、時常排出膿液的情況。

藥方內容:牡丹皮、人參、炒黃耆、白茯苓、天麻、白芷、桃仁(去皮尖)、薏苡仁、當歸、川芎(各一錢)、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三分)。

用水煎煮服用。

梅仁湯,這個方子能治療腸癰堵塞疼痛、大便乾澀的情況。

藥方內容:梅仁(九個,去皮尖)、炒大黃、牡丹皮、芒硝、犀角(磨成粉,各一錢)、冬瓜仁(三錢,磨成粉)。

用水煎煮,加入犀角粉末服用。

大黃湯,又名牡丹皮湯。這個方子專門治療腸癰,小腹堅硬腫脹且發熱、按壓會疼痛、皮膚顏色沒有改變、或是稍微紅腫、小便次數頻繁、出汗怕冷、脈象沉緊、膿還沒形成的情況,要趕快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