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9)

1. 外科

藜蘆膏(一四八)治一切瘡疽胬肉突出,不問大小長短,用藜蘆一味為末,以生豬脂和研如膏塗患處,周日易之。

生肌散(一四九)治瘡口不合。

木香,輕粉(各二錢),黃丹,枯礬(各五錢),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拌勻曬乾,再研細,摻患處。

立齋曰:此方乃解毒去腐搜膿之劑,非竟自生肌藥也,蓋毒盡則肉自生。常見患者往往用龍骨、血竭之類以求生肌,殊不知餘毒未盡,肌肉何以得生,及增腐爛耳。若此方誠有見也。

收口摻藥(百五十)

李氏云:龍游有患背疽者,大潰,五臟僅隔膜耳,自謂必死。用鯽魚去腸,實以羯羊糞,烘燥為末,乾摻之,瘡口自收。此出洪氏方,屢用有效,故附於此。須候膿少欲生肌肉時用之。

桔梗湯(一五一)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胸膈兩脅作痛,煩悶作渴,或出臭濁,已成肺癰證。

桔梗(炒),貝母,當歸(酒浸),栝蔞仁,枳殼(麩炒),薏仁,桑白皮(炒),百合(蒸,各一錢五分),五味子(炒),知母(炒),地骨皮,甜葶藶(炒),甘草節,防己,黃耆,杏仁(各五分),

水二鍾,煎服。

(《濟生》)桔梗湯(一五二),治肺癰咳嗽膿血,咽乾多渴,大小便赤澀。

方如前,但少五味、葶藶、知母、地骨皮四味。

用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大便秘者,加大黃。

人參五味子湯(一五三),治氣血勞傷,咳膿咯血,寒熱往來,夜出盜汗,羸瘦困乏,一切虛損肺痿之證並治。

人參,五味子(炒,搗),熟地黃,當歸(酒炒),白朮(炒),白茯苓,炙甘草,陳皮,桔梗(炒),前胡(各一錢),黃耆(炙),地骨皮,桑白皮(炒),枳殼(炒),柴胡(各七分),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四順散(一五四)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貝母(去心),紫苑(去苗),桔梗(炒,各一錢半),甘草(七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如咳嗽,加杏仁。亦可為末,白湯調服。

合歡飲(一五五)治肺癰久不斂口。

用合歡皮白蘞二味同煎服。合歡皮即槿樹皮也,亦名夜合。

紫菀茸湯(一五六)治飲食過度,或煎爆傷肺,咳嗽咽乾,吐痰唾血喘急,脅痛不得安臥,肺痿等證。

紫菀茸(去苗),桑葉(經霜者),款冬花,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膠(蛤粉炒),貝母(去心),半夏(制),蒲黃(炒,各一錢),人參,犀角(鎊末),甘草(炙,各五分),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七分,入犀角末。食後服。

升麻湯(一五七)治肺癰胸乳間皆痛,吐膿腥臭。

川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黃芩(炒),赤芍藥(炒),牡丹皮,生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藜蘆膏(一四八) 用藜蘆這味藥磨成粉末,用新鮮的豬油調和成膏狀,塗在所有瘡、腫塊或突出增生的肉上,不論大小長短都可以使用,每天更換一次。

生肌散(一四九) 治療瘡口無法癒合。 將木香、輕粉各取二錢,黃丹、枯礬各取五錢,一起磨成細粉。用豬膽汁調勻,曬乾後再次研磨成細粉,敷在患處。 立齋說:這個方子是解毒、去除腐肉、排除膿液的藥劑,並不是直接用來生長肌肉的藥。毒素清除後,肌肉自然會生長。常見患者使用龍骨、血竭之類的藥物來促進肌肉生長,卻不知道餘毒未清,肌肉怎麼可能長得出來,反而會增加腐爛。這個方子的確很有見地。

收口摻藥(百五十) 李氏說:龍游有個背部長疔的人,潰爛得很嚴重,五臟僅隔著一層薄膜,自己認為必死無疑。後來用鯽魚去除內臟,塞入羯羊糞,烘乾後磨成粉末,直接敷在瘡口上,瘡口就自然癒合了。這個方子出自洪氏的醫方,多次使用都有效,所以附在這裡。必須等到膿液減少,快要長出肌肉時才能使用。

桔梗湯(一五一) 治療咳嗽吐膿,痰中帶血,胸部和兩側肋骨疼痛,煩躁口渴,或者咳出惡臭的膿痰,已經形成肺癰的病症。 將桔梗(炒)、貝母、當歸(用酒浸泡)、栝蔞仁、枳殼(用麩炒)、薏仁、桑白皮(炒)、百合(蒸熟)各取一錢五分,五味子(炒)、知母(炒)、地骨皮、甜葶藶(炒)、甘草節、防己、黃耆、杏仁各取五分。 用水兩碗煎煮後服用。

桔梗湯(一五二) 治療肺癰,咳嗽咳出膿血,咽喉乾燥、口渴,大小便赤澀。 藥方和前面一樣,只是少了五味子、葶藶、知母、地骨皮這四味藥。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剩八分。在吃飯前服用。如果便秘,可以加入大黃。

人參五味子湯(一五三) 治療因氣血勞損導致的咳嗽吐膿血,忽冷忽熱,夜間盜汗,身體消瘦虛弱,以及各種虛損的肺痿病症。 將人參、五味子(炒過搗碎)、熟地黃、當歸(用酒炒)、白朮(炒)、白茯苓、炙甘草、陳皮、桔梗(炒)、前胡各取一錢,黃耆(炙)、地骨皮、桑白皮(炒)、枳殼(炒)、柴胡各取七分。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四順散(一五四) 治療肺癰導致的吐膿,手心、腳心煩熱,胸悶咳嗽。 將貝母(去除內心)、紫苑(去除莖葉)、桔梗(炒)各取一錢半,甘草取七分。 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在吃飯前服用。如果咳嗽,可以加入杏仁。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

合歡飲(一五五) 治療肺癰長期不收口。 用合歡皮和白蘞兩種藥材一起煎煮後服用。合歡皮就是槿樹皮,也叫做夜合。

紫菀茸湯(一五六) 治療因飲食過度,或者油炸食物傷肺導致的咳嗽,咽喉乾燥,吐痰帶血,氣喘急促,胸脅疼痛無法安睡,以及肺痿等病症。 將紫菀茸(去除莖葉)、桑葉(經過霜打的)、款冬花、百合(蒸過烘乾)、杏仁(去除外皮尖端)、阿膠(用蛤粉炒過)、貝母(去除內心)、半夏(炮製過)、蒲黃(炒過)各取一錢,人參、犀角(磨成粉末)、甘草(炙)各取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七分,再加入犀角粉末。飯後服用。

升麻湯(一五七) 治療肺癰導致的胸部、乳房間疼痛,吐出腥臭的膿液。 將川升麻、桔梗(炒)、薏苡仁、地榆、黃芩(炒)、赤芍藥(炒)、牡丹皮、生甘草各取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