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6)

1. 外科

雄黃解毒散(一二四),治一切癰腫潰爛。毒勢甚者,先用此藥二三次,以後用豬蹄湯。

雄黃(一兩),白礬(四兩),寒水石(煅,一兩半)

上俱為末,用滾湯二三碗,乘熱入藥末一兩洗患處,以太乙膏或神異膏貼之。

豬蹄湯(一二五),治一切癰疽杖瘡潰爛,去惡肉,潤瘡口,止痛。

白芷,黃芩,當歸,赤芍藥,獨活,生甘草,露蜂房(連子者佳,各五錢),

用豬蹄一隻,水四五碗,煮熟去油柤,取清湯,入前藥一兩許,煎十數沸,去柤溫洗,惡肉隨洗而下,隨用膏藥貼之。按:此湯不必用黃芩,或以白礬易之更佳。

集香散(一二六),洗癰疽潰爛。

白芷,藿香,茅香,香附,防風(各三錢),木香,甘草(各錢)

上用水三碗,煎數沸,去柤,淋洗患處。

立齋曰:此乃馨香之劑也,血氣聞香則行,得臭則逆也,凡瘡毒將盡未盡宜用之。若有瘀肉,宜先用雄黃解毒散解之,後用此方,洗後須即用膏藥貼護,勿使風入肌肉易生,直至收口為度。最忌用生肌之藥

敷藥方(一二七)

車前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草

上四味,鮮草,一處搗爛,加多年陳米粉,即常用糨衣者,初起時仍加飛鹽少許,共調為稠糊敷瘡上,中留一頂拔膿出。若冬時無鮮者,用干葉為末,陳醋調敷亦可。或五龍草一時難得,即單用四味亦能奏功,不必拘執也。陽伯曰:瘡毒初起毒盛者,須內服敗毒藥數劑;其有氣血薄弱者,亦須用托裡藥數劑,則萬全之計耳。

《秘傳》圍藥鐵井欄(一二八)敷一切惡毒,即收斂消腫,神效。

牛糞灰(曬乾燒灰,用新瓷罐盛之,干處加倍用),鐵線草,草烏,文蛤,白芨,白蘞,貝母心,陳小粉(炒極黃色,各等分),

上為末,用高醋熬熱調藥如糊敷瘡,四圍中留錢孔以出毒氣,干則易之。瘡勢惡甚者,用飛龍奪命丹等藥,出汗,無不效。

大黃揭毒散(一二九)敷熱壅腫毒。

大黃(一兩半),白芨(一兩),朴硝(二兩),

上為末,井水調搽,干則潤之。

草烏揭毒散(百三十)治一切癰疽腫毒。

草烏,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葉(等分),

上為末,用醋調搽四圍,中留頭出毒,如干,用醋潤之。

抑陰散(一三一)治瘡瘍元氣虛寒,焮腫不消,或不潰斂,或筋攣骨痛,一切冷證。

草烏(二兩),南星(煨),赤芍藥(炒),白芷(各一兩),肉桂(五錢),

上為末,蔥湯調塗,熱酒亦可。

抑陽散(一三二)一名洪寶丹。治瘡屬純陽,腫痛發熱。

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芍藥(各一兩),

上為末,茶湯調搽患處。

陰陽散(一三三)治瘡屬半陰半陽。

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炒,一兩),赤芍藥(炒),白芷,石菖蒲(各二兩),

白話文:

雄黃解毒散: 這個藥方(編號124)可以治療各種癰腫潰爛的傷口。如果毒性很強,先用這個藥洗兩三次,之後再用豬蹄湯。 藥材包含:雄黃(一兩)、白礬(四兩)、煅燒過的寒水石(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粉末,用二三碗滾燙的開水,趁熱加入一兩藥末清洗患處,然後貼上太乙膏或神異膏。

豬蹄湯: 這個藥方(編號125)可以治療各種癰疽、因棒杖造成的傷口潰爛,有去除腐肉、滋潤傷口、止痛的效果。 藥材包含:白芷、黃芩、當歸、赤芍、獨活、生甘草、連著子的露蜂房(各五錢)。 用一隻豬蹄,加入四五碗水煮熟,撈出豬蹄去除油脂雜質,取清湯,加入約一兩的藥材,煎煮十幾次沸騰,撈出藥渣,用溫熱的湯清洗傷口。腐肉會隨著清洗脫落,清洗後貼上膏藥。 說明:此湯方不必使用黃芩,或用白礬代替效果更好。

集香散: 這個藥方(編號126)可以用來清洗癰疽潰爛的傷口。 藥材包含:白芷、藿香、茅香、香附、防風(各三錢)、木香、甘草(各一錢)。 用三碗水煎煮數次沸騰,撈出藥渣,用藥湯淋洗患處。 名醫李時珍說:這是氣味芳香的藥劑,血氣聞到香味就會運行通暢,聞到臭味則會阻逆不順。凡是瘡毒快要痊癒但還沒完全好時適合使用。如果有瘀肉,應該先用雄黃解毒散解除,再用這個藥方。洗完後必須立即貼上膏藥保護,不要讓風吹入肌肉,容易再生新肉。直到傷口癒合為止。最忌諱使用生肌的藥。

敷藥方: 這個藥方(編號127)的藥材包含:車前草、豨薟草、金銀花、五爪龍草。 將以上四種新鮮的藥草放在一起搗爛,加入多年陳米粉(就是平時漿衣服用的米粉),如果剛開始使用,可以加入少許飛鹽,一起調成濃稠的糊狀敷在瘡上,中間留一個孔洞讓膿液流出。冬天沒有新鮮藥草時,可以用乾燥的藥草葉磨成粉,用陳醋調成糊狀敷用。如果五爪龍草一時難以取得,單用其他四種藥草也能起作用,不必拘泥於必須使用五爪龍草。 陽伯說:瘡毒剛開始毒性很強時,需要內服敗毒的藥數劑;如果氣血虛弱,也需要服用托裡藥數劑,這樣才是萬全之計。

《秘傳》圍藥鐵井欄: 這個藥方(編號128)可以敷在各種惡毒的瘡上,有收斂消腫的神奇效果。 藥材包含:牛糞灰(曬乾燒成灰,用新的瓷罐裝起來,乾燥的地方要加倍使用)、鐵線草、草烏、文蛤、白芨、白蘞、貝母心、炒至極黃色的陳小粉(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高度的醋熬熱,調和藥粉成糊狀敷在瘡上,四周敷滿,中間留一個錢幣大小的孔洞,讓毒氣散出,藥糊乾了就更換。如果瘡勢非常嚴重,可以服用飛龍奪命丹等藥,幫助發汗,沒有不見效的。

大黃揭毒散: 這個藥方(編號129)用於敷治熱壅腫痛的瘡毒。 藥材包含:大黃(一兩半)、白芨(一兩)、朴硝(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井水調成糊狀塗抹,藥糊乾了就潤濕它。

草烏揭毒散: 這個藥方(編號130)可以治療各種癰疽腫毒。 藥材包含:草烏、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葉(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塗抹在瘡的周圍,中間留一個孔洞讓毒液流出,藥糊乾了就用醋潤濕。

抑陰散: 這個藥方(編號131)用於治療瘡瘍因元氣虛寒,紅腫不消退,或難以潰破收口,或出現筋攣骨痛等各種寒性病症。 藥材包含:草烏(二兩)、煨過的南星、炒過的赤芍、白芷(各一兩)、肉桂(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蔥湯調成糊狀塗抹,也可以用熱酒。

抑陽散: 這個藥方(編號132),又名洪寶丹。用於治療瘡屬於純陽,腫痛發熱的病症。 藥材包含:天花粉(三兩)、薑黃、白芷、赤芍(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茶湯調成糊狀塗抹在患處。

陰陽散: 這個藥方(編號133)用於治療瘡屬於半陰半陽的病症。 藥材包含:炒過的紫荊皮(五兩)、炒過去節的獨活(一兩)、炒過的赤芍、白芷、石菖蒲(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