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4)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4)
1. 外科
神效蔥熨法(一二一)治流注結核,骨癰鶴膝,肢體腫塊,或痛或不痛。或風寒襲於經鉻,流注肢體,筋攣骨痛。或跌撲損傷,止痛散血消腫之良法。或先用隔蒜灸法而余腫未消,最宜用熨,以助氣血而行壅滯,其功甚大。用蔥頭鈿切,杵爛炒熱敷患處,冷即易之,再或熱熨數次,腫痛即止,其效如神。或用蔥煎湯,熏洗傷處亦妙。或用蔥一大把,束其數節,切為薄餅置患處,用熱物熨之,或鋪艾灸之亦可,必易餅多熨為妙。
神仙熏照方(一二二)
雄黃,硃砂,血竭(真者),沒藥(各一錢),麝(二分),
上五味,研細末,用棉紙卷為粗捻,約長尺許,每捻中入藥三分裹定,以真麻油潤透,點灼瘡上。須離瘡半寸許,自紅暈外圈周圍徐徐照之,以漸將捻收入瘡口上,所謂自外而內也。更須將捻猛向外提,以引毒氣,此是手法。此藥氣從火頭上出,內透瘡中,則毒隨氣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五七條,瘡勢漸消,可漸減之,熏罷隨用後敷藥。
廣陵李杜云:背瘡所患,惟內攻與外潰耳。證屬火毒,醞釀斯成,不能外散,勢必內攻,不能中出,勢必旁潰。醫者往往以涼藥圍解,多罹此二患。又陰瘡不起發者,止有隔蒜灸一法,然亦未見鑿鑿取效。此方初用藥捻熏照,以火引火,毒氣外散,後用藥敷圍,追膿止痛,毒從孔竅及瘡頂中出,可免旁潰矣。陰瘡一照,即起紅暈,狀如蒸餅,變為陽證,可保無虞,此其奇中大略也。
照法日每一次,初次用捻三根或四根,次日用四根或五根,再次漸至六七根止,大率看瘡輕重,酌捻多寡。重者不過六七日,腐肉盡化為膿,從瘡口中陸續湧出,新肉如石榴子累累而生,此時不必再照。圍藥終始如一,隨瘡勢大小,漸漸收入。照圍後不可聽醫用膏藥貼蓋,以致毒氣怫鬱,止剖蔥葉量瘡口貼之。
凡照時先須用豬蹄煎湯,澄清洗去圍藥。如法熏照,待瘡勢大愈,肉生將滿,始可用生肌散,或護以太乙膏,平復後膏藥猶不可離,此其始末細微也。內服者,大要不出十宣散、護心散等方,最忌寒涼,恐傷胃氣。此瘡由惱怒鬱結厚味所致,受病以年計,愈久則愈甚也。調攝之法,非懲忿窒欲,清散托裡,治以前方,即盧扁復生有望而走耳。
又前方初止治背疽,其後一切腫毒無不牧功,蓋法無定則,醫貴變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余不佞善病,故留心方術,然未經累驗,不輕授人。此一方初驗於化南,再驗於陳大參景山,及範中翰舍初,其他證亦曾用以推廣,皆應手取效,輒贅其詳於此。其傳則道人孫氏,今大播廣陵,余先慈賴以保安者廿年云。
池陽來陽伯云:王孝廉良甫為余言,廣陵人有善神燈照者,療渠發背神良,已求得其禁方矣,余識之。已西歲余客廣陵,偶胻腫比於股,招所謂善療者照之,不膿得愈。又館友胡含素患發背,大如覆盂,神懵懵憒矣,延瘍醫至,束手,待肉腐糜方可用膏,徐長肌肉。問其術曰至此,問其候曰百日。
白話文:
神效蔥熨法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因氣血阻塞引起的流注結核、骨癰鶴膝、四肢腫塊,無論是疼痛或不疼痛的情況。也適用於風寒侵襲經絡,導致四肢流注、筋攣骨痛,或是跌打損傷,是止痛散瘀消腫的好方法。如果先前使用過隔蒜灸法但腫脹未消,最適合用熱敷來幫助氣血運行,疏通淤積,效果非常好。將蔥頭切碎搗爛,炒熱後敷在患處,冷了就更換,也可以重複熱敷幾次,腫痛就會停止,效果神奇。也可以用蔥煮湯,熏洗傷處,效果也不錯。或者用一大把蔥,綁成數節,切成薄餅狀敷在患處,用熱物熨燙,或者鋪上艾草灸也可以,但最好多換幾次蔥餅和多熨燙幾次效果更好。
神仙熏照方
這個方子使用雄黃、朱砂、血竭(要真的)、沒藥(各一錢)、麝香(二分),將這五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棉紙捲成約一尺長的粗藥捻,每條藥捻放入三分藥粉,用麻油浸透。點燃藥捻,在瘡口半寸左右的地方,從紅暈外圍開始,慢慢地熏烤,逐漸將藥捻移到瘡口上方,這是所謂的由外而內。熏烤時,要猛地將藥捻向外提起,以引出毒氣,這是一種手法。藥氣從火頭散發出來,滲透到瘡中,毒氣就會隨著藥氣散開,不會侵入內臟。一開始用三條藥捻,逐漸增加到五七條,等瘡勢減退後,就可以逐漸減少藥捻的用量。熏烤後,再用敷藥。
廣陵的李杜說:背部生瘡,不外乎內攻或外潰兩種情況。如果病症屬於火毒,積聚而成,不能向外發散,就必定會向內侵襲,不能從中間排出,就一定會向旁邊潰爛。醫生常常用寒涼藥物來疏散,反而容易引起這兩種情況。另外,陰瘡不發膿的,只有隔蒜灸的方法,但效果也不一定顯著。這個方子先用藥捻熏烤,以火引火,使毒氣向外散發,然後再用敷藥圍住瘡口,追膿止痛,讓毒從孔竅和瘡頂排出,就可以避免向旁邊潰爛了。陰瘡一熏照,就會出現紅暈,像蒸熟的餅一樣,轉為陽證,就沒有危險了,這是這個方子的奇妙之處。
熏烤時,每天一次,第一次用三四根藥捻,第二天用四五根,之後逐漸增加到六七根,大致根據瘡的輕重來決定藥捻的數量。病情嚴重的,最多六七天,腐肉就會化成膿,從瘡口陸續湧出,新肉像石榴籽一樣慢慢長出來,這時就可以不用再熏烤了。敷藥從頭到尾都要用,根據瘡的大小逐漸縮小敷藥的範圍。熏烤後,不要聽信醫生用膏藥貼蓋,以免毒氣鬱結,用蔥葉貼在瘡口即可。
熏烤之前,要先用豬蹄煮湯,洗去敷在瘡口的藥物。按照方法熏照,等到瘡勢大為好轉,新肉長滿時,就可以用生肌散,或是太乙膏來保護,傷口平復後,膏藥也不可馬上停用,這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細微之處。內服藥方面,大致用十宣散、護心散等方子,最忌諱寒涼藥物,以免傷了胃氣。這種瘡大多因惱怒鬱結和飲食肥膩所致,病情通常以年計算,時間越久越嚴重。調理方法上,要控制情緒,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用以上的方法治療,就像名醫扁鵲重生一樣有望痊癒。
另外,這個方子原本只用於治療背疽,後來發現對其他各種腫毒也有效,可見治療方法並不是固定的,醫生要懂得變通,其中的奧妙,就看各人的領悟能力了。我本身也多病,所以特別留意研究醫術,但沒有經過多次驗證,不敢輕易傳授給別人。這個方子先在化南使用驗證過,又在陳大參景山和范中翰舍初身上驗證過,其他病症也曾用這個方法推廣治療,都立刻見效,所以在這裡詳細記錄下來。這個方子是道人孫氏傳下來的,現在廣陵地區廣為流傳,我先母也是靠這個方子保養了二十年。
池陽的來陽伯說:王孝廉良甫告訴我,廣陵有人善用神燈熏烤,治療背疽效果非常好,已經得到他的秘方了,我記住了。我西邊幾歲時客居廣陵,偶然腿部腫脹,腫得像大腿一樣,就找所謂善於治療的人用這個方法熏烤,沒有化膿就好了。又有一個同在館舍的朋友胡含素得了背疽,像倒扣的盆子一樣大,神情昏昏沉沉,請來外科醫生也束手無策,說要等肉腐爛了才能用膏藥,然後慢慢長出新肉。問他要多久,他說要一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