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3)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3)
1. 外科
騎竹馬灸法(百十四)治一切瘡瘍,無有不愈。
其法令病人以手肘憑几而坐,男左女右,將手臂豎起要直,乃用竹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紋間量起,貼肉直上至中指尖盡處截斷為則,不量指甲。另用竹扛一條,令病人脫衣正身騎定,前後用兩人扛起,令病者腳不著地,仍使人扶定,勿令傴僂,卻將前量臂篾從竹扛上尾骶骨坐處,直貼脊背量至蔑盡處記之,此取中之處,非灸穴也。
又用薄篾量男左女右手中指節兩橫絞處,截為同身寸法,將此寸蔑即安前脊中點記處,兩邊各開一寸,盡處即是灸穴,各灸五七壯。疽發於左則灸右,疽發於右則灸左,兩邊俱甚則左右皆灸。蓋此穴乃心脈所過之處,凡癰疽皆心火之留滯,灸此則心火流通而毒自散矣,有起死回生之功,屢試屢驗。
神仙隔蒜灸法(百十五)治一切癰疽瘡毒大痛,或不痛,或麻木,及治痘疔毒氣熾盛,使諸痘不能起發,已起發者不能灌膿,已灌膿者不能收靨等證。如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此攻散郁毒從治之法也,大有回生之功。其法用大蒜頭去皮切三分厚,按瘡頭上,用艾炷於蒜上灸之,五壯換蒜復灸,或三十壯,或一二百壯,愈多愈妙。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勢,不能為害。如瘡大用蒜搗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換。或陰毒紫白色,不起發,不痛,不作膿者,尤宜多灸,仍服托裡之劑。如灸後仍不痛,或不作膿,不起發者不治,此氣血虛極也。
附子餅(百十六)治潰瘍氣血俱虛,不能收斂,或風寒襲之,以致血氣不能運行,皆令不斂。用炮附子去皮臍研末,以唾津和為餅,置瘡口上,將艾炷於餅上灸之,每日灸數壯,但令微熱,勿令痛,如餅乾,再用唾津調和,務以瘡口活潤為度。
豆豉餅(百十七),治瘡瘍腫毒硬而不潰,及潰而不斂,並一切頑瘡惡瘡。用江西豆豉餅為末,唾津和作餅子,如錢大,厚如三文錢,置患處,以艾炷於餅上灸之,干則再易。如灸背瘡,用漱口水調餅覆患處,以艾鋪餅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殺其大毒。如有不效,必氣血虛敗也。
木香餅(百十八)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閃肭,及風寒所傷作痛,並效。
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上以木香為末,生地黃杵膏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處,以熱熨斗熨之。
香附餅(百十九)治瘰癧流注腫塊,或風寒襲於經絡,結腫或痛。
用香附為末,酒和量瘡毒大小作餅,覆患處,以熱熨斗熨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自潰。若風寒濕毒,宜用薑汁作餅。
神效桑枝灸(百二十)治發背不起,或瘀肉不潰,此陽氣虛弱。用桑枝燃著,吹熄其焰,用火灸患處片時,日三五次,以助腫潰。若腐肉已去,新肉生遲,宜灸四畔。其陰瘡瘰癧,流注臁瘡,惡瘡久不愈者,亦宜用之。大抵此法,未潰則解熱毒,止疼痛,消瘀腫,已潰則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若陽證腫痛,甚或重如負石,初起用此法,出毒水即內消;其日久者用之,雖潰亦淺,且無苦楚。惜患者不知有此,治者亦不肯用此也。
白話文:
騎竹馬灸法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各種瘡瘍,效果非常好。
讓病人手肘靠著桌子坐好,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把手臂豎直。拿一條竹片,從手腕彎曲處的橫紋量起,貼著皮膚向上量到中指指尖,把竹片截斷(不要量指甲)。另外拿一條竹竿,讓病人脫掉衣服,跨坐在竹竿上,前後各一個人把竹竿抬起,讓病人腳不著地,並且扶穩,不要讓病人彎腰駝背。然後把之前量的手臂竹片,從竹竿上的尾骶骨坐處,貼著脊背向上量到竹片盡頭,做好記號。這個記號的地方,不是要灸的穴位。
再用竹片量男性左手、女性右手的中指兩個關節橫紋的地方,截斷做成一個「同身寸」的長度。把這個「同身寸」竹片,放在之前背部記號處,然後左右各量開一寸,盡頭就是灸的穴位,每個穴位灸五到七壯。如果瘡瘍長在左邊就灸右邊,長在右邊就灸左邊,兩邊都有就兩邊都灸。因為這個穴位是心脈經過的地方,所有癰疽都是心火鬱結造成的,灸這個穴位可以讓心火暢通,毒素自然散開,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屢試不爽。
神仙隔蒜灸法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各種癰疽瘡毒,無論疼痛、不痛、麻木都可以。也可以治療痘疹毒氣旺盛,使痘疹無法冒出、無法化膿、無法收口等等症狀。如果疼痛的就灸到不痛,不痛的就灸到痛,毒氣就會隨著火力散開。這是以攻為散,治療毒氣鬱結的方法,有很好的回生功效。做法是用大蒜頭去皮,切成三分厚,放在瘡頭上。在蒜上放艾柱灸,灸五壯換一次蒜再灸,可以灸三十壯到一兩百壯,灸越多效果越好。還沒形成的瘡可以消散,已經形成的瘡也可以減弱其勢頭,不會造成大害。如果瘡很大,可以把蒜搗爛敷在患處,上面鋪艾草燒灼,蒜爛了再換。如果是陰毒,呈現紫白色,無法發出、不痛、不化膿,尤其要多灸,還要服用內服藥。如果灸後仍然不痛,或不化膿,不發出,就沒救了,這是氣血極度虛弱的表現。
附子餅
這個方法治療潰瘍,因為氣血虛弱導致無法收口,或是因為風寒侵襲導致氣血不流通,都會讓潰瘍無法癒合。用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臍,研成粉末,用唾液調和成餅狀,放在瘡口上,然後在餅上放艾柱灸,每天灸幾壯,只要感覺微微發熱就好,不要灸到痛。如果餅乾了,就再用唾液調和,一定要讓瘡口保持濕潤。
豆豉餅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瘡瘍腫毒,堅硬而不破潰,或是破潰後無法收口,以及各種頑固的惡瘡。用江西豆豉餅研成粉末,用唾液調和成餅狀,像錢幣大小,厚如三文錢,放在患處,然後在餅上放艾柱灸,餅乾了就再換。如果灸背上的瘡,用漱口水調餅敷在患處,上面鋪艾草燒灼。還沒形成的瘡可以消散,已經形成的瘡也可以減弱其毒性。如果沒有效果,一定是氣血極度虛弱。
木香餅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一切氣滯造成的腫脹疼痛,或是扭傷,以及風寒侵襲造成的疼痛,都有效。
用木香五錢,生地黃一兩。
把木香研成粉末,把生地黃搗成泥,混合均勻,按照患處大小做成餅狀,敷在腫痛處,然後用熱熨斗熨燙。
香附餅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瘰癧、流注等腫塊,或是風寒侵襲經絡,導致腫脹疼痛。
把香附研成粉末,用酒調和,按照瘡毒大小做成餅狀,敷在患處,然後用熱熨斗熨燙。還沒形成的腫塊會消散,已經形成的會自行潰破。如果是風寒濕毒,可以用薑汁來製作餅。
神效桑枝灸
這個方法可以治療發背不發、瘀肉不潰爛的情況,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用桑樹枝點燃,吹熄火焰,用餘火灸患處一會兒,每天三到五次,可以幫助腫塊潰破。如果腐肉已經去除,新肉生長緩慢,可以灸患處四周。對於陰瘡、瘰癧、流注、臁瘡、久治不癒的惡瘡,也適用這個方法。總體來說,這個方法在瘡瘍還沒破潰時可以解熱毒,止疼痛,消瘀腫;破潰後可以補陽氣,散餘毒,生肌肉。如果是陽證腫痛,腫得像背著石頭一樣,剛開始就用這個方法,可以排出毒水,使腫塊消散;如果時間長了,用這個方法,即使潰破也比較淺,而且不會太痛苦。可惜病人不知道這個方法,醫生也不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