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12)

1. 外科

金銀花酒(百三),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喉痹等證。

用金銀花藤葉搗爛,取汁半鍾,和熱酒半鍾溫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可保無虞。

槐花酒(百四),治癰瘍熱毒最妙。

用槐花四五兩炒微黃,乘熱入酒二鍾,煎十餘滾,去柤熱服,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但察其有熱毒未清者皆可用。槐花治濕熱之功最為神速,惟胃寒者不宜服。大抵腫毒非用蒜炙及槐花酒先去其勢,雖用托裡諸藥,其效未必甚速。

蒲公英酒(百五)治乳癰吹乳,不問已成未成皆可用。

用蒲公英一握,搗爛,入酒半鍾,取酒溫服,柤貼患處,甚者不過三五服即愈。

遠志酒(百六),能托散諸毒,治女人乳癰尤效。

遠志(不拘多少,用米泔浸洗,捶去心)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好酒一鐘調,遲少頃,澄清飲之,以滓敷患處。

牛膝酒(百七)治楊梅風毒,腰痛。

牛膝,川芎,羌活,五加皮,杜仲,甘草,地骨皮,薏仁(各一兩),生地黃(十兩),海桐皮(二兩),

上㕮咀,用帛裹入無灰酒浸二七日,夏月三五月。每服一杯,日三五次。

消癭酒(百八)

昆布(三錢),海藻(五錢),沉香,雄黃(各一錢,研末),海螵蛸(二錢),

上為咀,用好酒一升湯煮。任意每服一二鍾,或浸十餘日亦可飲。

桑枝煎(百九)大治口渴。

取嫩桑枝細切一升炒,以水三升,煎一升。日服三五劑,更多尤妙。《抱朴子》云:療風痹乾燥,臂痛腳氣,四肢拘攣,上氣眩暈。久服補肺消食,利小便,輕身,耳目聰明,令人光澤,其功不能盡述。

神仙截法(百十)治癰疽發背、一切惡瘡,預服則毒氣不入內。

真麻油,一斤,銀器內熬十數沸,候冷。

上用酒兩碗,入油五盞。通口熱服,一日用盡,緩則數日服之。吳安世云:吾家三世用之,無有不效。又聞獵者云:凡中藥箭,急飲麻油,藥毒即消,屢用甚騐。按:上方凡大便秘結而毒蓄於內者,最宜用之以疏通其毒。若陰毒及大便不實者,乃非所宜。

砭法(百十一)治丹毒疔瘡紅絲走散,或時毒瘀血壅盛。用細瓷器擊碎,取有鋒鋩者一塊,以箸一根,劈開頭尖夾之,用線縛定,兩手指輕撮筋尾,令瓷鋩正對患處,約懸寸許,再另用箸一根頻擊箸頭,令毒血遇刺皆出,毒自減退。若毒氣入腹膨脹者難治。

刺少商穴(百十二),治咽喉急痛。

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瓜甲角如韭葉,刺入二分許,以手自臂勒至刺處,出血即消。若重而膿成者,必須針患處,否則難治。

洪丞相蜞針法(百十三),凡癰瘍勢焮毒盛,血凝不散者,宜用此法以殺其勢。

治癰初作,先以筆管一個,入大螞蝗一條,以管口對瘡頭使蜞吮,惡血得去其毒即散。如瘡大,須換三四條。若吮正穴,蜞必死矣,屢試屢效。若血不止,以藕節上泥塗之即止。若瘡頭未明,以井邊泥塗上,先干處即是。

白話文:

金銀花酒:對於各種癰疽、發背、疔瘡、喉痹等疾病,將金銀花的藤葉搗爛取汁,用半盅的汁液混合半盅熱酒溫服,病情嚴重者服用三到五次就能痊癒。

槐花酒:對於癰瘡腫瘍的熱毒有很好的療效。將槐花四到五兩炒至微黃,趁熱加入兩盅酒中煎煮十餘滾,去除渣滓後熱服。未成形的腫瘍服用二到三次,已成形的腫瘍服用一到二次。只要是熱毒未清的症狀都可以使用。槐花對於濕熱的療效非常快,但是胃寒的人不宜服用。一般來說,腫毒如果沒有先用蒜灸或槐花酒先控制住病情,即使使用其他藥物效果也未必很快。

蒲公英酒:治療乳癰或吹乳,不論是否已成形都可以使用。將一把蒲公英搗爛,加入半盅酒,取酒溫服,用藥渣敷在患處。病情嚴重者服用三到五次即可痊癒。

遠志酒:可以幫助排解各種毒素,對女性的乳癰尤其有效。將遠志(用米泔水浸泡清洗後,捶打去除中心)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盅好酒調勻,稍等片刻澄清後飲用,用藥渣敷在患處。

牛膝酒:治療梅毒引起的風毒和腰痛。將牛膝、川芎、羌活、五加皮、杜仲、甘草、地骨皮、薏仁各一兩,生地黃十兩,海桐皮二兩切碎後用布包裹,放入無灰酒中浸泡十四天(夏天三到五天)。每次服用一杯,一天服用三到五次。

消癭酒:將昆布三錢、海藻五錢、沉香和雄黃各一錢(研成粉末)、海螵蛸二錢切碎,放入一升好酒中煮沸。每次服用一到二盅,或者浸泡十餘天後飲用。

桑枝煎:可以有效治療口渴。取一升嫩桑枝切細炒過,加入三升水煎至一升。每天服用三到五劑,多服效果更好。《抱朴子》中說:可以治療風濕麻痹、乾燥、手臂疼痛、腳氣、四肢攣縮、氣喘眩暈。長期服用可以補肺、幫助消化、利尿、使身體輕盈、耳聰目明、皮膚光滑,其功效說不盡。

神仙截法:治療癰疽、發背等各種惡瘡,提前服用可以防止毒氣進入體內。用一斤純麻油,在銀器中加熱至沸騰十幾次,放涼。然後用兩碗酒加入五盞油,趁熱一次喝完,一天用完,如果來不及就幾天喝完。吳安世說:他家三代都用這個方法,沒有不靈驗的。聽說獵人說:凡是被藥箭射中,馬上喝麻油,藥毒就會消失,屢試不爽。這個方法對於大便秘結導致毒素積聚在體內的人最適合,可以疏通毒素。但如果是陰毒或大便稀溏的人就不適合用。

砭法:治療丹毒、疔瘡、紅絲走散,或者因為時毒、瘀血造成的腫脹。將細瓷器敲碎,取一塊有尖銳邊緣的碎片,用筷子夾住,用線綁牢,用手指輕輕捏住筷子尾部,讓瓷器尖端對準患處,懸空一寸左右,然後用另一根筷子頻繁敲擊筷子頭,讓毒血從傷口流出,毒素自然減少。如果毒氣進入腹部導致腹脹,就很難治療。

刺少商穴:治療咽喉急性疼痛。穴位在手大拇指內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那麼遠的地方,刺入二分左右,用手從手臂向上按壓到針刺處,出血就能消腫。如果病情嚴重已經化膿,必須在患處針刺,否則難以治癒。

洪丞相蜞針法:對於癰瘍紅腫發熱、毒素強盛、血液凝結不散的情況,適合用這個方法來減輕病勢。治療剛開始發作的癰瘡,先用筆管裝入一條大螞蟥,將筆管口對準瘡頭,讓螞蟥吸吮,吸出惡血後毒素就會消散。如果瘡口很大,需要更換三到四條螞蟥。如果螞蟥吸在穴位上,會立即死亡。屢試屢驗。如果出血不止,用藕節上的泥塗抹就可以止血。如果瘡口不明顯,用井邊的泥塗抹,先乾的地方就是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