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6)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6)
1. 外科
水二鍾,煎八分,入犀角末。食後服。
升麻黃連湯(四九)治胃經熱毒,腮腫作痛,或發寒熱。
升麻,川芎,當歸(各一錢半),連翹,黃連,牛蒡子,白芷(各一錢),
上水煎服。若腫連太陽,加羌活,連耳後,加山梔、柴胡。
(《秘傳》)連翹湯(五十)治癰疽時毒腫痛焮腫。
連翹,升麻,朴硝(各一兩),玄參,芍藥,白蘞,防風,射干(各三錢),大黃(一兩二錢),甘草(炙,五錢),杏仁(八十個,去皮尖,麵炒黃,另研)
上每服五七錢,水煎服。下惡物後,服內托之類。
五香連翹湯(五一),治腦疽、癰疽、時毒、邪氣鬱滯不行者。
乳香,木香,沉香,丁香,香附,黃耆,射干,連翹,升麻,木通,獨活,桑寄生,甘草(各一錢),
上水煎服。
復元遙氣散(五二),治乳癰、便毒腫痛,及一切氣滯腫毒,或打撲損傷,閃跌作痛,及疝氣尤效。
木香,舶上茴香(炒),青皮,陳皮,白芷,甘草,貝母(去心),穿山甲(炙),漏蘆(等分),一方有玄胡索、白牽牛(炒用)無白芷、漏蘆。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溫酒調下。
當歸散(五三),通經絡,行血滯。
當歸,穿山甲(灰炒),蒲黃(炒,各半兩),辰砂(一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如不飲酒,薄荷醋湯亦可。
方脈流氣飲(五四)治瘰癧流注,鬱結腫塊,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悶,咽塞不利,脅腹膨脹,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四肢浮腫,大小便秘。
當歸,川芎,芍藥(炒),茯苓,黃耆(炙),炙甘草,紫蘇,青皮,烏藥,半夏(制),桔梗(炒),枳實(麩炒),防風,陳皮(各一錢),木香,大腹皮,枳殼(麩炒),檳榔(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瘡科流氣飲(五五),治流注,及一切恚怒氣結腫痛,或胸膈痞悶,或風寒濕毒搏於經鉻,致成腫塊,肉色不變或漫腫木悶無頭。
人參,當歸(酒拌),黃耆(鹽水炒),芍藥,官桂,厚朴(制),甘草,防風,紫蘇,枳殼,烏藥,桔梗(炒,各七分),檳榔,木香,川芎,白芷(各五分),
上水煎服。
(陳氏)獨聖散(五六),凡患瘡瘍,皆因氣血凝滯,宜服香劑,蓋香能行氣通血也。如瘡初作,便宜以此入茶飲之。
香附子薑汁浸一宿,焙乾研末。
上無時,以白湯調服二錢。潰後以《局方》小烏沉湯為尤妙。
乳香定痛丸(五七),治瘡毒損傷,血凝氣滯,壅腫拘攣,筋骨疼痛。
乳香,沒藥(各另研),羌活,五靈脂,獨活(各三錢),川芎,當歸,真綠豆粉,肉桂,白芷,白膠香(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薄荷湯或酒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舉動,加草烏五錢,鹽湯送下。
白話文:
[外科]
用兩碗水煎煮至八分,加入犀角粉末,飯後服用。
升麻黃連湯 (四九) 治療胃經熱毒引起的腮腺腫痛,或伴有發冷發熱的症狀。
藥材包含:升麻、川芎、當歸(各一錢半),連翹、黃連、牛蒡子、白芷(各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腫脹蔓延到太陽穴部位,加入羌活;如果腫脹延伸到耳後,加入山梔和柴胡。
(《秘傳》)連翹湯 (五十) 治療癰疽、時毒引起的紅腫熱痛。
藥材包含:連翹、升麻、朴硝(各一兩),玄參、芍藥、白蘞、防風、射干(各三錢),大黃(一兩二錢),炙甘草(五錢),杏仁(八十個,去皮尖,用麵炒黃,另研)。
每次服用五到七錢,用水煎煮後服用。排出膿液等穢物後,再服用內托類的藥物。
五香連翹湯 (五一),治療腦疽、癰疽、時毒、邪氣鬱結不通暢的情況。
藥材包含:乳香、木香、沉香、丁香、香附、黃耆、射干、連翹、升麻、木通、獨活、桑寄生、甘草(各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復元遙氣散 (五二),治療乳癰、便毒腫痛,以及一切氣滯引起的腫毒,或因跌打損傷、閃挫引起的疼痛,對疝氣尤其有效。
藥材包含:木香、舶上茴香(炒)、青皮、陳皮、白芷、甘草、貝母(去心)、炙穿山甲、漏蘆(等分)。有個方子用玄胡索、白牽牛(炒)代替白芷和漏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溫酒調服。
當歸散 (五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藥材包含:當歸、灰炒穿山甲、炒蒲黃(各半兩),辰砂(一錢),少許麝香。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酒調服。如果不能飲酒,可以用薄荷醋湯代替。
方脈流氣飲 (五四) 治療瘰癧、流注、鬱結腫塊,或遊走性疼痛,或胸悶,咽喉不利,脅腹脹滿,嘔吐不食,氣喘咳嗽痰多,面部和四肢浮腫,大小便不暢。
藥材包含:當歸、川芎、炒芍藥、茯苓、炙黃耆、炙甘草、紫蘇、青皮、烏藥、制半夏、炒桔梗、麩炒枳實、防風、陳皮(各一錢),木香、大腹皮、麩炒枳殼、檳榔(各五分)。
用兩碗水,加三片生薑,一枚紅棗,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瘡科流氣飲 (五五),治療流注,以及一切因憤怒氣結引起的腫痛,或胸膈痞悶,或風寒濕毒侵襲經絡,導致腫塊形成,皮膚顏色不變或腫脹麻木,沒有明顯膿頭。
藥材包含:人參、酒拌當歸、鹽水炒黃耆、芍藥、官桂、制厚朴、甘草、防風、紫蘇、枳殼、烏藥、炒桔梗(各七分),檳榔、木香、川芎、白芷(各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陳氏) 獨聖散 (五六),凡是患有瘡瘍,都是因為氣血凝滯,宜服用具有芳香氣味的藥物,因為香氣能行氣活血。如果瘡剛開始發作,可以用此方加入茶水中服用。
藥材:將香附子用薑汁浸泡一晚,焙乾後研磨成粉末。
不拘時間,用白開水調服二錢。潰瘍後,用《局方》的小烏沉湯效果更好。
乳香定痛丸 (五七),治療瘡毒損傷、瘀血氣滯引起的腫脹拘攣、筋骨疼痛。
藥材包含:乳香、沒藥(各另研),羌活、五靈脂、獨活(各三錢),川芎、當歸、真綠豆粉、肉桂、白芷、白膠香(各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仔細嚼碎後用薄荷湯或酒送服。如果手腳因損傷疼痛不能活動,加入草烏五錢,用鹽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