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5)

1. 外科

熟地(八兩,酒蒸搗膏),山茱萸(酒浸,杵膏),山藥(各四兩),澤瀉(蒸,焙),白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心(一兩),北五味(四兩半,炒),

上為細末,入二膏加煉蜜少許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言語前,或空心用鹽湯送下。此即陳氏加減八味丸也,方在補陣一二三。

加味地黃丸(三九)治肝腎陰虛,瘡毒,或耳內癢痛出水,或眼昏,痰氣喘嗽,或作渴發熱,小便赤澀等證。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茯苓,澤瀉,牡丹皮,柴胡,北五味(各為末,等分),

上將地黃掐碎,酒拌濕蒸爛杵膏,入諸藥和勻,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送下。如不應,用加減八味丸。

當歸川芎散(四十)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證,或風熱耳內癢痛,生瘡出水,或頭目不情,寒熱少食,或婦女經水不調,胸膈不利,脅腹痞痛。

當歸,川芎,柴胡,白朮,芍藥(各一錢),山梔(炒,一錢二分),牡丹皮,茯苓(各八分),蔓荊子,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敗毒散(四一),治足二陽經熱毒流於腳根,焮赤腫痛,寒熱如瘧,自汗短氣,大小便不利,或無汗惡寒,表裡邪實者宜之。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參,茯苓,枳殼,甘草,川芎,大黃,蒼朮(各一錢),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九味羌活湯(四二),方在散陣四四。治瘡瘍風熱鬱遏,焮腫作痛,或遍身作痛,或拘急不利,及頭痛惡寒脊強,脈浮緊。

加味羌活湯(四三),即前湯加金銀花、連翹,用解瘡毒。

白芷胃風湯(四四),治手、足陽明經氣虛風熱,面目麻木,或牙關緊急,眼目瞤動。

白芷,升麻(各二錢半),葛根,蒼朮(米泔炒,各八分),炙甘草,當歸(各一錢半),草豆蔻,黃柏(炒),柴胡,藁本,羌活,麻黃(去節,各四分),蔓荊子,殭蠶(各三分),

上水煎服。

葛根牛蒡湯(四五)治時毒腫痛,而便利調和者。

葛根,管仲,甘草,豆豉,牛蒡子(半生半炒,各二錢),

上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四六),治胃火血熱妄行,吐衄或大便下血。

犀角(鎊為末),生地,牡丹皮,芍藥(各一錢半),黃芩(炒),升麻(各一錢),

上水煎熟,入犀角末服。

犀角升麻湯(四七)治時毒或風熱,頭面瘇痛,或咽喉不利,或鬢疽痄腮等證。

犀角(鎊),升麻,防風,羌活(各錢半),白芷,白附子,黃芩(各一錢),甘草(六分),

上水煎服,入犀角末服。

玄參升麻湯(四八)治心脾壅熱,舌上生瘡,或木舌重舌,或連頰兩邊腫痛,或咽痛發斑並治之。

元參,升麻,赤芍藥,犀角(鎊末),桔梗(炒),管仲,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外科]

熟地膏丸

將熟地(八兩,用酒蒸過後搗成膏狀)、山茱萸(用酒浸泡後搗成膏狀)、山藥(各四兩)、澤瀉(蒸過後焙乾)、白茯苓、牡丹皮(各三兩)、桂心(一兩)、北五味子(四兩半,炒過),全部研磨成細末,加入熟地和山茱萸的藥膏,再加入少許煉製過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七十丸,在清晨五更時分,或在說話之前,或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這就是陳氏加減八味丸,藥方在補陣的第一、二、三篇。

加味地黃丸

(三九)治療肝腎陰虛引起的瘡毒,或耳朵內部發癢疼痛流水,或眼睛昏花,痰多氣喘咳嗽,或口渴發熱,小便赤黃澀痛等症狀。

熟地、山藥、山茱萸、白茯苓、澤瀉、牡丹皮、柴胡、北五味子(全部研磨成粉末,等量配比),先將熟地切碎,用酒拌濕蒸爛後搗成膏狀,再加入其他藥粉攪拌均勻,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如果效果不佳,改用加減八味丸。

當歸川芎散

(四十)治療手、足少陽經血虛引起的瘡證,或因風熱導致耳朵內部發癢疼痛,長瘡流水,或頭昏眼花,感覺不適,時冷時熱食慾不佳,或婦女月經不調,胸膈不暢,脅肋腹部脹痛。

當歸、川芎、柴胡、白朮、芍藥(各一錢)、山梔子(炒過,一錢二分)、牡丹皮、茯苓(各八分)、蔓荊子、甘草(各五分),用水煎服。

加味敗毒散

(四一)治療足太陽經的熱毒流到腳跟,引起紅腫疼痛,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自汗氣短,大小便不通暢,或不出汗反而怕冷,表裡都有邪氣的情況。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參、茯苓、枳殼、甘草、川芎、大黃、蒼朮(各一錢),用水二碗,加生薑三片,煎煮後服用。

九味羌活湯

(四二),藥方在散陣的第四十四篇。治療瘡瘍因風熱鬱結,導致紅腫疼痛,或全身疼痛,或拘攣不利,以及頭痛怕冷,後背僵硬,脈象浮而緊。

加味羌活湯

(四三),就是在九味羌活湯的基礎上加入金銀花、連翹,用來解瘡毒。

白芷胃風湯

(四四),治療手、足陽明經氣虛風熱引起的臉部麻木,或牙關緊閉,眼皮跳動。

白芷、升麻(各二錢半)、葛根、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各八分)、炙甘草、當歸(各一錢半)、草豆蔻、黃柏(炒過)、柴胡、藁本、羌活、麻黃(去掉節,各四分)、蔓荊子、殭蠶(各三分),用水煎服。

葛根牛蒡湯

(四五),治療時毒引起的腫痛,但大小便正常的情況。

葛根、管仲、甘草、豆豉、牛蒡子(一半生用一半炒過,各二錢),用水煎服。

犀角地黃湯

(四六),治療胃火旺盛,血液躁動妄行,引起吐血、流鼻血或大便出血。

犀角(磨成粉末)、生地、牡丹皮、芍藥(各一錢半)、黃芩(炒過)、升麻(各一錢),用水煎熟後,加入犀角粉末服用。

犀角升麻湯

(四七),治療時毒或風熱引起的頭面腫痛,或咽喉不適,或耳朵附近的疔瘡、腮腺腫大等症狀。

犀角(磨成粉末)、升麻、防風、羌活(各一錢半)、白芷、白附子、黃芩(各一錢)、甘草(六分),用水煎服,加入犀角粉末服用。

玄參升麻湯

(四八),治療心脾積熱引起的舌頭生瘡,或舌頭腫大僵硬,或兩頰腫痛,或咽喉疼痛發斑等症狀。

元參、升麻、赤芍藥、犀角(磨成粉末)、桔梗(炒過)、管仲、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