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4)
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 (4)
1. 外科
人參,白朮(各二錢),黃耆(二錢半),茯苓,當歸,陳皮(各一錢),麥冬(七分),北五味(四分),桔梗(六分),炙甘草(五分),
上薑、棗、水煎服。
參耆補肺湯(三十)治肺證咳喘短氣,或腎水不足,虛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膿血,發熱作渴,小便短澀。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陳皮,茯苓(各一錢),山藥,山茱萸(各二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五分),熟地黃(一錢半),麥門冬,牡丹皮(各八分),
上薑、棗、水煎服。
益氣養營湯(三一)治懷抱抑鬱,或氣血損傷,四肢頸項等處患腫,不問軟硬,赤白腫痛,或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
人參,黃耆(鹽水炒),當歸,川芎,熟地,芍藥(炒),貝母,香附,茯苓,陳皮(各一錢),白朮(二錢),柴胡(六分),甘草,桔梗(各五分),
上薑、水煎服。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人參、黃耆;膿多加川芎、當歸;膿不止加人參、黃耆、當歸;肌肉遲生加白蘞、官桂。
補陰八珍湯(三二)治瘰癧等瘡,足三陰虛者。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芍藥,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參朮姜附湯(三三),治瘡瘍真陽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出多,失於補托,以致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泄瀉。
人參,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乾薑,白朮(各五錢),
上作二劑,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三四),治瘡瘍脾胃虛寒,或誤行攻伐,手足厥冷,飲食不入,或腸鳴腹痛,嘔逆吐瀉。
附子,人參,白茯苓,白芍藥(各三錢),白朮(四錢),
上水煎服。
六物附子湯(三五)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骨節煩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或手足浮腫。
附子(制),防己,桂枝(各四錢),炙甘草(二錢),白朮,茯苓(各三錢),
上作二劑,水一鍾半,姜三片,煎一鍾。食遠服。
附子八物湯(三六)治瘡瘍陽氣脫陷,嘔吐畏寒,泄瀉厥逆。
附子(炮),乾薑(炮),芍藥(炒),人參,炙甘草,茯苓(各一錢),肉桂(一錢),白朮(二錢),
上水煎,食遠服。
回陽湯(三七)治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及陽氣脫陷等證。
人參,白朮,黃耆(各三錢),乾薑(炮),附子(炮),甘草(炙),陳皮,當歸(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五分),
上酒、水煎服。如不應,倍加薑、附。
(薛氏)加減八味丸(三八)治瘡瘍痊後及將痊,口乾渴甚,或舌上生黃,或未患先渴。此皆腎水枯竭,不能上潤,以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相濟,故煩躁作渴,小便頻數,或白濁陰痿,飲食不多,肌膚漸消,或腿腫腳先瘦。服此以降心火,滋腎水,則諸證頓止。及治口舌生瘡不絕。
白話文:
外科
人參白朮黃耆湯: 人參、白朮各二錢,黃耆二錢半,茯苓、當歸、陳皮各一錢,麥門冬七分,北五味子四分,桔梗六分,炙甘草五分。 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參耆補肺湯: 適用於治療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氣喘、呼吸短促,或腎水不足導致虛火上炎、痰涎阻塞,甚至吐膿血、發熱口渴、小便短少澀痛等症狀。 人參、黃耆、白朮、當歸、陳皮、茯苓各一錢,山藥、山茱萸各二錢,五味子、炙甘草各五分,熟地黃一錢半,麥門冬、牡丹皮各八分。 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益氣養營湯: 適用於治療因情緒抑鬱,或氣血損傷,導致四肢、頸項等處出現腫脹,無論腫脹是軟是硬,是紅是白,伴有疼痛,或午後發熱,或潰瘍難以癒合等症狀。 人參、鹽水炒過的黃耆、當歸、川芎、熟地黃、炒過的芍藥、貝母、香附、茯苓、陳皮各一錢,白朮二錢,柴胡六分,甘草、桔梗各五分。 加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若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若有時寒冷有時發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若膿液清稀,加人參、黃耆;若膿液多,加川芎、當歸;若膿液不止,加人參、黃耆、當歸;若肌肉生長遲緩,加白蘞、肉桂。
補陰八珍湯: 適用於治療瘰癧等瘡瘍,以及足三陰經虛弱的患者。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熟地黃、芍藥、酒炒過的黃柏、酒炒過的知母各七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參朮薑附湯: 適用於治療瘡瘍因陽氣嚴重虧損,或是誤用發汗、瀉下藥,或是膿血流失過多,而沒有及時補養,導致呼吸急促、自汗盜汗、氣短頭暈、腹瀉等症狀。 人參、炮製過的附子(去皮臍)各一兩,乾薑、白朮各五錢。 分兩次煎煮,用水煎煮後服用。
附子理中湯: 適用於治療瘡瘍因脾胃虛寒,或是誤用攻伐藥,導致手腳冰冷、食慾不振,或是腸鳴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附子、人參、白茯苓、白芍藥各三錢,白朮四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六物附子湯: 適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足太陰經,導致關節疼痛、四肢拘攣、自汗氣短、小便不利,或是手腳浮腫等症狀。 製附子、防己、桂枝各四錢,炙甘草二錢,白朮、茯苓各三錢。 分兩次煎煮,加入三片生薑,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於飯後服用。
附子八物湯: 適用於治療瘡瘍因陽氣衰竭虛脫,導致噁心嘔吐、畏寒怕冷、腹瀉、四肢厥冷等症狀。 炮製過的附子、炮製過的乾薑、炒過的芍藥、人參、炙甘草、茯苓各一錢,肉桂一錢,白朮二錢。 用水煎煮後,飯後服用。
回陽湯: 適用於治療脾腎虛寒,瘡瘍屬於純陰,或是因藥物損傷元氣,瘡瘍不紅不腫、不潰爛,或是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四肢厥冷,以及陽氣衰竭虛脫等症狀。 人參、白朮、黃耆各三錢,炮製過的乾薑、炮製過的附子、炙甘草、陳皮、當歸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五分。 用酒、水煎煮後服用。如果效果不佳,加倍乾薑、附子的用量。
加減八味丸(薛氏): 適用於治療瘡瘍痊癒後或即將痊癒時,出現口乾口渴嚴重,或是舌苔發黃,或是未患病前就口渴的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腎水枯竭,不能向上滋潤,導致心火上炎,水火不協調,所以出現煩躁口渴、小便頻繁,或是遺精、陽痿,食慾不振,肌肉逐漸消瘦,或是腿腫腳先瘦等症狀。服用此方可以降低心火,滋養腎水,則各種症狀都能停止。也可治療口舌生瘡,久治不癒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