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9)
卷之十二從集·雜證謨 (9)
1. 論證(共三條)
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凡如傷寒、傷風、瘧疾之不寐者,此皆外邪深入之擾也;如痰,如火,如寒氣、水氣,如飲食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內邪滯逆之擾也。
舍此之外,則凡思慮勞倦,驚恐憂疑,及別無所累而常多不寐者,總屬其陰精血之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知此二者,則知所以治此矣。
一、飲濃茶則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氣之被伐也。蓋心藏神,為陽氣之宅也,衛主氣,司陽氣之化也。凡衛氣入陰則靜,靜則寐,正以陽有所歸,故神安而寐也。而濃茶以陰寒之性,大制元陽,陽為陰抑,則神索不安,是以不寐也。又心為事擾則神動,神動則不靜,是以不寐也。故欲求寐者,當養陰中之陽及去靜中之動,則得之矣。
一、凡治病者,服藥即得寐,此得效之徵也。正以邪居神室,臥必不寧,若藥已對證,則一匕入咽,群邪頓退,盜賊甫去,民即得安,此其治亂之機,判於頃刻,藥之效否,即此可知。其有誤治妄投者,反以從亂,反以助瘧,必致煩惱懊憹,更增不快,知者見幾,當以此預知之矣。
白話文:
失眠這個病雖然成因不一,但只要了解「邪」與「正」這兩個概念,就能掌握它的本質。睡眠的根本在於陰,而神是主導者,神安定就能入睡,神不安則無法入睡。神不安的原因,一是受到邪氣的干擾,一是營氣(體內營養物質)不足。有邪氣干擾的多屬於實證,沒有邪氣干擾的都屬於虛證。像是感冒、發燒、瘧疾等引起的失眠,都是外來的邪氣深入體內干擾所致;痰、火、寒氣、水氣、飲食不節、發怒等引起的失眠,都是體內邪氣阻滯所致。
除了這些,凡是因思慮過度、勞累、驚嚇恐懼、憂愁懷疑,或是沒有其他原因卻經常失眠的,都屬於體內陰精、血不足,導致陰陽失調,使得神無法安居在體內。了解這兩點,就能知道如何治療失眠了。
第一,喝濃茶會導致失眠,心中有事也會導致失眠,是因為心氣受到損耗。心臟儲藏神,是陽氣的居所,衛氣主管氣,負責陽氣的運化。衛氣進入陰分時會趨於平靜,平靜就容易入睡,這是因為陽氣有了歸宿,所以神能夠安定而入睡。而濃茶的屬性陰寒,會大大抑制體內的陽氣,陽氣被陰氣壓制,神就無法安定,所以導致失眠。另外,心中有事煩擾時,神會躁動,神躁動就無法平靜,所以也會失眠。因此,想要入睡的人,應當保養陰中的陽氣,並去除內心的躁動,才能安然入眠。
第一,凡是治療疾病的人,服藥後就能入睡,這就是藥效顯現的徵兆。這是因為邪氣侵擾了神所居之處,所以睡臥不安。如果藥物對症,那麼藥一下肚,各種邪氣就會立即消退,就像盜賊退去,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一樣。這說明治療的關鍵在於瞬間,藥物是否有效,由此便可得知。如果誤診亂投藥,反而會使病情更加混亂,加重病痛,必定會導致煩躁不安,更加不適。明白道理的人應當防患於未然,事先了解這些情況。
2. 論治(共二條)
一、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故或為驚惕,或為恐畏,或若有所繫戀,或無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終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為神魂不安等證。皆宜以養營養氣為主治。若思慮勞倦傷心脾,以致氣虛精陷,而為怔忡、驚悸、不寐者,宜壽脾煎或歸脾湯。
若七情內傷,血氣耗損,或恐畏傷腎,或驚懼傷膽,神以精虧而無依無寐者,宜五福飲、七福飲,或三陰煎、五君子煎擇而用之。若營衛俱傷,血氣大壞,神魂無主而晝夜不寐者,必用大補元煎加減治之。若勞倦傷心脾,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外感不解而寒熱不寐者,補中益氣湯。
若思慮過度,心虛不寐而微兼煩熱者,養心湯或酸棗仁湯。若焦思過度,耗心血,動心火,而煩熱乾渴不寐者,天王補心丹。若心虛火盛,煩亂內熱而怔忡不寐者,安神丸。若精血虛耗,兼痰氣內蓄,而怔忡夜臥不安者,秘傳酸棗仁湯;痰盛者,十味溫膽湯。凡人以勞倦思慮太過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無主,所以不寐,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顧,只宜培養氣血,血氣復則諸證自退。若兼顧而雜治之,則十暴一寒,病必難愈,漸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
予治周公不寐醫按,附後三消門。
一、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故凡治風寒之邪必宜散,如諸柴胡飲及麻黃、桂枝、紫蘇、乾葛之類是也。火熱之邪必宜涼,如竹葉石膏湯及芩、連、梔、柏之屬是也。痰飲之邪宜化痰,如溫膽湯、六安煎、導痰湯、滾痰丸之屬是也。飲食之邪宜消滯,如大和中飲、平胃散之屬是也。
水濕之邪宜分利,如五苓散、五皮散,或加減金匱腎氣丸之屬是也。氣逆之邪宜行氣,如排氣飲、四磨飲之屬是也。陰寒之邪宜溫中,如理陰煎、理中湯之屬是也。諸如此類,亦略舉大概,未悉其詳,仍當於各門求法治之。
白話文:
論治(共二條)
一、如果沒有外邪侵擾卻失眠,一定是體內營氣不足所導致。營氣主要負責生成血液,如果血液不足就無法滋養心臟,心臟虛弱則神志無法安定,所以可能會出現驚恐、害怕、心緒不定、或無故胡思亂想等情況,導致整夜失眠、或睡睡醒醒、神魂不安等症狀。這些情況都應該以滋養營氣為主來治療。
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多、勞累過度而傷到心脾,導致氣虛精氣下陷,而出現心悸、驚嚇、失眠等症狀,應該服用壽脾煎或歸脾湯。
如果是因為情緒波動太大,導致血氣耗損,或是因為恐懼傷到腎臟、或是因為驚嚇傷到膽,導致精神因為精氣虧損而無法安定而失眠,應該選用五福飲、七福飲,或是三陰煎、五君子煎等方劑。如果是營氣和衛氣都受損,血氣嚴重衰敗,導致神魂沒有依靠而晝夜失眠,就必須使用大補元煎加減來治療。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傷到心脾,導致中氣不足,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又加上外感沒有痊癒而導致寒熱失眠,就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
如果是因為思慮過度,導致心虛失眠且稍微有煩熱感,可以服用養心湯或酸棗仁湯。如果是因為過度焦慮,耗損心血、引動心火,而出現煩熱口渴失眠,可以服用天王補心丹。如果是因為心虛火旺,出現心煩內熱且心悸失眠,可以服用安神丸。如果是因為精血虧虛,又兼有痰氣積聚在體內,導致心悸、夜臥不安,可以服用秘傳酸棗仁湯;如果是痰比較多,可以服用十味溫膽湯。一般人因為過度勞累思慮,必然會導致血液耗損、神魂沒有依靠,所以才會失眠,即使有輕微的痰或火,也不必特別去管,只要專心培養氣血,血氣恢復,各種症狀自然會消失。如果同時處理多種問題,就會導致病況忽好忽壞,難以痊癒,甚至會導致元氣耗盡而無法救治。
我(作者)治療周公失眠的醫案,附在後面三消門中。
二、如果有外邪侵擾而導致失眠,只要去除外邪,神志自然就會安定。所以,凡是治療風寒之邪,必須用發散的方式,像是各種柴胡飲,以及麻黃、桂枝、紫蘇、葛根等藥物。火熱之邪則必須用清涼的方式,像是竹葉石膏湯,以及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等藥物。痰飲之邪應該用化痰的方式,像是溫膽湯、六安煎、導痰湯、滾痰丸等藥物。飲食積滯之邪應該用消積的方式,像是大和中飲、平胃散等藥物。
水濕之邪應該用利尿的方式,像是五苓散、五皮散,或是加減金匱腎氣丸等藥物。氣逆之邪應該用行氣的方式,像是排氣飲、四磨飲等藥物。陰寒之邪應該用溫中的方式,像是理陰煎、理中湯等藥物。以上這些只是簡單的說明,沒有詳細列出,還是應該從各個病症的門類中尋求適合的治療方法。
3. 述古
徐東皋曰:痰火擾亂,心神不寧,思慮過傷,火熾痰鬱,而致不眠者多矣。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陽獨亢者,亦不得眠。有脾倦火鬱,不得疏散,每至五更,隨氣上升而發躁,便不成寐,此宜用快脾解鬱、清痰降火之法也。有體氣素盛,偶為痰火所致不得眠者,宜先用滾痰丸,次用安神丸、清心涼膈之類。
有體素弱,或因過勞,或因病後,此為不足,宜用養血安神之類。凡病後及婦人產後不得眠者,此皆血氣虛而心脾二臟不足,雖有痰火,亦不宜過於攻治,仍當以補養為君,或佐以清痰降火之藥,其不因病後而不寐者,雖以痰火處治,亦必佐以養血補虛之藥,方為當也。
白話文:
徐東皋說:痰和火氣擾亂,導致心神不安寧,或是因為思慮過度,火氣旺盛、痰液鬱積,因此睡不著的人很多。也有因為腎水不足,真正的陰氣無法上升,導致心陽過度亢奮而睡不著的。還有因為脾胃虛弱,火氣鬱積,無法疏散,常常在清晨五更時,隨著氣機上升而感到煩躁,就睡不著了,這種情況應該用健脾解鬱、清痰降火的方法來治療。
有些人體質原本就很好,只是偶爾因為痰火引起睡不著,應該先用滾痰丸,接著用安神丸、清心涼膈之類的藥物。
有些人體質虛弱,或是因為過度勞累,或是生病之後,這種情況屬於虛弱,應該用養血安神的藥物來治療。凡是生病後或婦女產後睡不著,這些都是因為氣血虛弱,心臟和脾臟的功能不足,即使有痰火,也不應該過度用攻伐的藥物治療,仍然要以補養為主,或是輔助用一些清痰降火的藥。如果不是因為生病後才睡不著,即使是用治療痰火的藥物,也必須輔助用養血補虛的藥,這樣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