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八須集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須集 (18)

1. 傷寒治例(五十八)

2. 汗散類

溫散諸方

麻黃湯(散一),大溫,凡太陽陽明傷寒,而陰邪甚者宜此。

桂枝湯(散九),大溫,凡太陽中風兼寒有汗者宜此。

麻桂飲(新散七),大溫,凡傷寒初感,邪盛氣實者,無論諸經四季,先宜用此。

二柴胡飲(新散二),微溫,凡邪感三陽,及三陽並病,寒勝者宜此主之。三陰初感者亦可用。

葛根湯(散二九),大溫,治冬月太陽經傷寒,項背強,無汗惡風者宜此。

五積散(散三九),微溫,凡感寒邪而陰勝於陽,外有表證,內有嘔吐腹痛,及寒濕客於經絡,筋骨痠疼等證宜此。

十神湯(散四十),微溫,凡時氣、風寒、瘟疫,發熱憎寒,頭疼咳嗽無汗,當溫散者宜此。

麻黃附子細辛湯(散三),大溫,少陰傷寒,脈沉發熱者宜此。

小青龍湯(散八),大溫,凡傷寒陰勝,表邪不解,及心下有水氣,嘔噦,咳嗽,發熱,小腹滿者宜此。

消風百解散(散四六),微溫,凡四時傷寒,頭疼發熱,及風寒咳嗽,鼻塞聲重者宜此。

柴胡桂枝幹薑湯(散百十四),微溫傷寒汗下後,但頭汗出,寒熱往來,邪不解者宜此。

桂枝加黃耆湯(散十),大溫,黃疽脈浮,當以汗解者宜此。

涼散諸方

一柴胡飲(新散一),微涼,凡六經初感,內外俱有熱者宜此。

小柴胡湯(散十九),微涼,凡邪在少陽,及三陽並病,但屬半表半裡,往來寒熱兼嘔者宜此。

九味羌活湯(散四四),微涼,凡四時不正之氣,風寒感冒,憎寒壯熱,頭疼身痛者宜此。

柴葛解肌湯(散三一),微涼,凡足陽明證,發熱脈洪者宜此。

升麻葛根湯(散三十),微涼,陽明證具,及小兒疫癘瘡疹等證宜此。

歸葛飲(新散十三),次涼,凡陽明溫暑,大熱大渴,津枯不能作汗者宜此,

六神通解散(寒十五),大涼,凡發熱頭痛,脈洪無汗,三陽伏火,而表邪不解者宜此。

柴胡白虎煎(新散十二),大寒,凡溫病熱極,表裡不解者宜此。

柴平湯(和二三三),微涼,凡溫瘧身痛,手足沉重,寒熱者宜此。

柴芩煎(新散十),大涼,凡表邪未解,內外俱熱,泄瀉不止者宜此。

大青龍湯(散七),微寒,凡太陽中風,發熱無汗而躁煩者宜此。

升麻湯(散百十三),大寒,凡無汗而喘,煩渴發斑者宜此。

四逆散(散二八),微涼,凡陽邪亢極,四肢厥逆者宜此。

平散諸方

三柴胡飲(新散三),凡肝脾陰虛血少,而偶感風寒者宜此。

正柴胡飲(新散六),凡氣血本無虧損,而感冒寒邪者宜此。

柴陳煎(新散九),凡感冒風寒,發熱而兼咳嗽、嘔惡者宜此。

參蘇飲(散三四),凡四時感冒傷寒,頭疼發熱無汗,及咳嗽聲重,往來潮熱者宜此。

敗毒散(散三六),凡四時瘟疫、寒熱,身體疼痛,及煙瘴之氣,或處卑濕腳氣者宜此。

白話文:

汗散類

  • 麻黃湯:藥性大溫,適合太陽、陽明經的傷寒,且體內陰寒較盛的人。
  • 桂枝湯:藥性大溫,適合太陽經中風兼有寒症,且有出汗的人。
  • 麻桂飲:藥性大溫,適合傷寒初期,邪氣旺盛、體質強壯的人,無論哪個季節、哪個經絡的病症,都可先用此方。
  • 二柴胡飲:藥性微溫,適合邪氣侵犯三陽經,或三陽經同時發病,以寒症為主的患者,三陰經初期感染也可用。
  • 葛根湯:藥性大溫,適合冬天太陽經傷寒,脖子僵硬、背部強直、沒有汗、怕風的人。
  • 五積散:藥性微溫,適合感受寒邪,體內陰寒勝過陽氣,外有表症,內有嘔吐腹痛,以及寒濕侵襲經絡導致筋骨痠痛等症狀的人。
  • 十神湯:藥性微溫,適合時氣病、風寒、瘟疫,出現發熱怕冷、頭痛咳嗽、沒有汗,需要用溫散法治療的人。
  • 麻黃附子細辛湯:藥性大溫,適合少陰經傷寒,脈搏沉伏但發熱的人。
  • 小青龍湯:藥性大溫,適合傷寒陰寒旺盛,表邪無法解除,以及胸口有水氣,出現嘔吐、咳嗽、發熱、小腹脹滿等症狀的人。
  • 消風百解散:藥性微溫,適合四季傷寒,出現頭痛發熱,以及風寒咳嗽、鼻塞、聲音變重的人。
  • 柴胡桂枝乾薑湯:藥性微溫,適合傷寒發汗或瀉下後,只有頭部出汗,忽冷忽熱,邪氣沒有解除的人。
  • 桂枝加黃耆湯:藥性大溫,適合黃疸病脈搏浮起,應當用發汗法治療的人。

涼散類

  • 一柴胡飲:藥性微涼,適合六經初期感染,體內外都有熱症的人。
  • 小柴胡湯:藥性微涼,適合邪氣在少陽經,或三陽經同時發病,但屬於半表半裡,忽冷忽熱且有嘔吐的人。
  • 九味羌活湯:藥性微涼,適合四季不正之氣引起的風寒感冒,出現怕冷高熱、頭痛全身痠痛的人。
  • 柴葛解肌湯:藥性微涼,適合足陽明經的病症,發熱且脈搏洪大的人。
  • 升麻葛根湯:藥性微涼,適合陽明經的病症,以及小兒傳染病、瘡疹等症狀的人。
  • 歸葛飲:藥性次涼,適合陽明經的溫熱暑氣,大熱口渴,體液枯竭無法出汗的人。
  • 六神通解散:藥性大涼,適合發熱頭痛,脈搏洪大但沒有汗,三陽經有伏火,表邪無法解除的人。
  • 柴胡白虎煎:藥性大寒,適合溫病熱到極點,表裡邪氣都無法解除的人。
  • 柴平湯:藥性微涼,適合溫瘧導致身體痠痛、手腳沉重、忽冷忽熱的人。
  • 柴芩煎:藥性大涼,適合表邪沒有解除,體內外都有熱,且腹瀉不止的人。
  • 大青龍湯:藥性微寒,適合太陽經中風,發熱沒有汗且躁動煩悶的人。
  • 升麻湯:藥性大寒,適合沒有汗且喘氣、煩渴、發斑的人。
  • 四逆散:藥性微涼,適合陽邪旺盛到極點,四肢冰冷的人。

平散類

  • 三柴胡飲:適合肝脾陰虛、氣血不足,偶爾感受風寒的人。
  • 正柴胡飲:適合氣血本來沒有虧損,但感受寒邪的人。
  • 柴陳煎:適合感冒風寒,發熱且兼有咳嗽、噁心嘔吐的人。
  • 參蘇飲:適合四季感冒傷寒,頭痛發熱沒有汗,以及咳嗽聲音重、忽冷忽熱的人。
  • 敗毒散:適合四季瘟疫、寒熱、身體疼痛,以及瘴氣、或處於潮濕環境導致腳氣的人。
  • 升陽散火湯:適合胃虛血虛,因為寒邪、冷食抑制陽氣,導致發熱的人,適合用此方讓陽氣發散出來。
  • 加減小柴胡湯:適合少陽經忽冷忽熱,脈弦且腹痛的人。

兼補兼散類

  • 補中益氣湯:適合勞累過度損傷脾胃,中氣不足,導致外感發熱的人。
  • 補陰益氣煎:適合邪氣侵入體內,陰虛無法出汗,身體發熱不退,或忽冷忽熱的人。
  • 三柴胡飲:適合肝脾氣血稍微不足,但感受外邪的人。
  • 四柴胡飲:適合脾肺氣虛,或勞累過度感受寒邪發熱的人。
  • 五柴胡飲:適合脾腎氣血不足,但感受外邪發熱的人。
  • 理陰煎:藥性大溫,適合真陰不足,或因勞累感受寒邪,陰虛導致的假熱,寒邪沒有解除的人,應盡快使用此方。
  • 大溫中飲:藥性大溫,適合中氣虛寒感受邪氣,發熱沒有汗,表邪無法解除的人,應盡快使用此方。
  • 調中益氣湯:適合風寒濕熱造成的傷害,食慾不振、身體沉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