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2)

1. 痘疹

上加糯米百粒,水一盞,煎服。

如聖湯(十一)治毒盛不起。

芍藥,升麻,乾葛(各一錢),甘草,紫草,木通(各三五分),

水一鍾,姜一片,煎七分。溫服,不拘時。

人參固肌湯(十二),治痘瘡發表太過,致肌肉不密,或痘痂久黏者。

人參,黃耆,當歸(酒洗),甘草,蟬蛻(去土,等分),

水一鍾,入糯米一撮,煎服。

人參透肌散(十三),治痘瘡虛而有熱,雖出快而不齊,隱於肌膚間者。

人參,紫草(如無,紅花代之),當歸,芍藥,茯苓,甘草,木通,蟬蛻,糯米(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半盞。徐服之。

十宣散(十四)一名托裡十補散。調氣補血,內托瘡毒,五日後必用之方也,亦治癰疽。

人參,黃耆,當歸(各二錢),川芎,防風,桔梗,白芷,甘草(炙),厚朴(各一錢),桂心(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木香湯下。

芎歸湯(十五)亦名活血散。大能養營起痘。

當歸(倍用),川芎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紅花湯調服。

活血散(十六),治痘疹血虛血熱,已出未盡,煩躁不寧,腹痛。

白芍藥(酒炒)

上為末。每服一匙,糯米湯調下,或荔枝湯亦可。此湯對四君子湯加歸、耆,名參歸活血散。

當歸活血散(十七)治痘色淡白。

當歸(酒焙),赤芍(酒炒),川芎,紫草,紅花(各五錢),木香(二錢),血竭(一錢)

上為末。每五歲者服一錢,十歲以上服二錢,酒下。

養血化斑湯(十八)治白疹白痘。

當歸身,人參,生地,紅花,蟬蛻(等分),

水一盞,生薑一片,煎六分。溫服,無時。

人參胃愛散(十九)治痘疹已發未發,吐瀉不止,不思飲食等證。

人參,茯苓,甘草,丁香,藿香,紫蘇,木瓜,糯米

上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二仙散(二十),治體寒肢冷,腹痛口氣冷,陰盛陽衰,嘔吐泄瀉難發等證。

丁香(九粒),乾薑(炒,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七分,白湯送下,被蓋片時,令脾胃溫暖,陰返陽回,則痘變潤矣,量大小加減與之。

(陳氏)木香散(二一)又名十一味異功散。治小兒痘疹虛寒多滯者宜此。

木香,丁香,大腹皮,人參,桂心,炙甘草,半夏(制),訶黎勒,赤茯苓,青皮,前胡(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薑、水煎。

《薛按》曰:前方治痘瘡已出未愈之間,其瘡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五七日內泄瀉作渴,或肚腹作脹,氣促作喘,或身雖熱而腹脹,足指冷,或驚悸,或汗出,或寒戰咬牙,或欲靨不靨,瘡不結痂,或靨後腹脹,泄瀉作渴,此皆脾胃虛寒,津液衰少,急用此藥治之。若誤認為實熱,用寒涼之劑,及飲蜜水、生冷瓜果之類,必不治。

白話文:

[痘疹]

加上糯米一百粒,水一杯,煎煮後服用。

如聖湯(十一) 治療毒素太強導致疹子發不出來的情況。

用芍藥、升麻、乾葛(各一錢)、甘草、紫草、木通(各三五分)。加水一杯,生薑一片,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時間不限。

人參固肌湯(十二) 治療因為疹子發出過快,導致肌肉鬆弛,或疹子結痂後很久都不脫落的情況。

用人參、黃耆、當歸(用酒洗過)、甘草、蟬蛻(去除泥土,等分)。加水一杯,放入一小撮糯米,煎煮後服用。

人參透肌散(十三) 治療疹子虛弱且有熱,雖然發出得快但不均勻,隱藏在皮膚之間的情況。

用人參、紫草(如果沒有,可用紅花代替)、當歸、芍藥、茯苓、甘草、木通、蟬蛻、糯米(等分)。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煎煮至半杯。慢慢服用。

十宣散(十四) 又名托裡十補散。調和氣血,從內部托出瘡毒,是疹子發出五天後必須使用的方子,也可用於治療癰疽。

用人參、黃耆、當歸(各二錢)、川芎、防風、桔梗、白芷、甘草(炙過)、厚朴(各一錢)、桂心(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用木香湯送服。

芎歸湯(十五) 又名活血散。主要作用是滋養身體、促進疹子發出。

用當歸(用量加倍)、川芎。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紅花湯調服。

活血散(十六) 治療疹子因為血虛血熱,已經發出但尚未完全,導致煩躁不安、腹痛的情況。

用白芍藥(用酒炒過)。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匙,用糯米湯調服,或用荔枝湯也可以。此方可看作是四君子湯加上當歸、黃耆,因此又稱人參歸耆活血散。

當歸活血散(十七) 治療疹子顏色淡白的情況。

用當歸(用酒烘乾)、赤芍(用酒炒過)、川芎、紫草、紅花(各五錢)、木香(二錢)、血竭(一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五歲孩童服用一錢,十歲以上服用二錢,用酒送服。

養血化斑湯(十八) 治療白疹、白痘的情況。

用當歸身、人參、生地、紅花、蟬蛻(等分)。加水一杯,生薑一片,煎煮至六分。溫熱服用,時間不限。

人參胃愛散(十九) 治療疹子將發或已發,但出現吐瀉不止、不思飲食等症狀。

用人參、茯苓、甘草、丁香、藿香、紫蘇、木瓜、糯米。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紅棗、水煎煮。

二仙散(二十) 治療身體寒冷、四肢冰冷、腹痛、口氣冷、陰盛陽衰、嘔吐泄瀉、疹子難發等症狀。

用丁香(九粒)、乾薑(炒過,一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到七分,用白開水送服,蓋上被子片刻,使脾胃溫暖,陰氣恢復,陽氣回升,疹子就會變得滋潤,藥量可根據病情大小加減。

(陳氏)木香散(二一) 又名十一味異功散。適用於治療兒童疹子因虛寒導致體內積滯的情況。

用木香、丁香、大腹皮、人參、桂心、炙甘草、半夏(炮製過)、訶子、赤茯苓、青皮、前胡(等分)。每次服用二到三錢,加生薑、水煎煮。

《薛按》說: 以上藥方用於治療疹子已經發出但未痊癒的情況,如果疹子不光澤、沒有凸起、不紅潤、五到七天內出現泄瀉、口渴,或肚子脹氣,呼吸急促,或身體發熱但肚子脹、腳趾冰冷,或驚悸、出汗、寒戰咬牙、疹子將出未出、瘡不結痂,或疹子消退後腹脹、泄瀉、口渴,這些都是脾胃虛寒、津液衰少的表現,必須立即用此藥治療。如果誤認為是實熱,使用寒涼的藥物,或飲用蜜水、生冷瓜果之類,必定無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