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1)

1. 卷之六十三長集·痘疹詮古方

2. 痘疹

保元湯(一)治痘瘡氣虛塌陷者。

人參(二三錢),炙甘草(一錢),肉桂(五七分),黃耆(二三錢,灌膿時酒炒,回漿時蜜炙)

水一鍾半,加糯米一撮,煎服。此藥煎熟,或加人乳,好酒各半盞和服更妙,酌宜用之。頭額不起,加川芎三五分。面部,加升麻三四分。胸腹,加桔梗三四分。腰膝,加牛膝四分。四肢不起,加桂枝。嘔惡,加丁香三四分。元氣虛寒,加大附子七八分或一錢。

調元湯(二)按:此即保元湯無肉桂者,名為調元湯,即東垣之黃耆湯也。東垣用為小兒治驚之劑,魏桂岩用以治痘多效,因美之名保元湯也。蓋小兒元氣未充,最易傷殘,用此保全,誠幼科王道之妙方。但能因此廓充,則凡氣分血分虛寒虛陷等症,皆可隨症增減用之,無不可奏神效也。

內補湯(三)治痘瘡中虛等症。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川芎,甘草,茯苓,陳皮,厚朴

上等分,水煎服。

托裡散(四)治痘毒元氣虛弱,或妄行克伐,不能潰散,用之未成自消,已成自潰,並治癰毒內虛,不能起發。

人參,黃耆(炒,各二錢),當歸(酒洗),白朮,熟地,芍藥(炒),茯苓(各一錢半),炙甘草(五分),

上每用三五錢,水煎服。《外科樞要》方有陳皮一錢半,無甘草。

解毒內托散(五)治痘癰。

金銀花,黃耆,當歸,赤芍藥,防風,甘草節,荊芥,連翹,木通

上水煎。入酒少許服。

(陳氏)托裡消毒散(六)治痘毒氣血虛弱,不能起發腐潰收斂,或發寒熱,肌肉不生。

人參,黃耆(炒),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白朮(炒),茯苓,陳皮(各一錢),金銀花,連翹,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五分),

上每服三五錢,水煎服。《外科》方無陳皮。

參耆內托散(七)治痘瘡裡虛發癢,或不潰膿,或為倒靨,及瘡癰膿毒不化,膿潰作痛等證。

人參,黃耆(蜜炙),當歸,川芎,厚朴(薑製),防風,桔梗(炒),白芷,紫草,官桂,木香,甘草(等分),

入糯米一撮,水煎服。色淡白者,去防風、紫草、白芷,多加黏米。一方有芍藥。

參耆四聖散(八),治痘瘡已出,至六七日不起發,不成膿。

人參,黃耆(炒),白朮(炒),當歸,川芎,芍藥(炒),茯苓(各五分),紫草,防風,木通(各三分),

上用水煎服。

(陳氏)四聖散(九)治痘瘡出不快及倒靨因內實者。

紫草茸,木通,炙甘草,枳殼(麩炒),黃耆(等分)

上每服二錢,加糯米一百粒,水煎待米熟。溫服。

加味四聖散(十),治痘瘡黑陷倒陷。

人參,黃耆(炙),川芎,甘草,紫草,木通,木香(等分),蟬蛻(十個)

白話文:

[痘疹]

保元湯(一)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瘡,因為氣虛而導致痘疹塌陷的情況。

藥材:

  • 人參(二到三錢)
  • 炙甘草(一錢)
  • 肉桂(五到七分)
  • 黃耆(二到三錢,如果痘疹化膿時用酒炒過,痘疹快要消退時用蜜炙過)

煮法: 用水一碗半,加入一小撮糯米,煎煮後服用。藥煎好後,可以加入一些人乳和好酒,各半小杯一起服用,效果更好,但要斟酌情況使用。如果痘疹長不出來,在額頭部位,可以加入川芎三到五分;在臉部,可以加入升麻三到四分;在胸腹部,可以加入桔梗三到四分;在腰膝部位,可以加入牛膝四分;如果四肢長不出痘疹,可以加入桂枝;如果出現噁心想吐,可以加入丁香三到四分;如果元氣虛弱寒冷,可以加入大附子七到八分或一錢。

調元湯(二) 這個藥方其實就是保元湯,只是沒有肉桂,所以叫做調元湯,也就是李東垣的黃耆湯。李東垣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小兒驚風,魏桂岩用它來治療痘瘡,效果很好,所以美稱為保元湯。因為小孩子的元氣還不充足,很容易受損,用這個藥方可以保護元氣,真的是小兒科的妙方。如果能擴充這個方子的應用,那麼凡是氣分、血分虛寒、虛陷等症狀,都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藥材來使用,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內補湯(三)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瘡中虛等症狀。

藥材:

  • 人參
  • 黃耆
  • 當歸
  • 白朮
  • 川芎
  • 甘草
  • 茯苓
  • 陳皮
  • 厚朴

將以上藥材等分,用水煎煮後服用。

托裡散(四)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痘毒導致元氣虛弱,或是因為錯誤的攻伐治療,導致痘疹無法順利潰散。使用後,痘疹沒有形成就會自行消退,如果已經形成也會順利潰破。這個藥方也可以用來治療癰毒因為體內虛弱而無法發出來的情況。

藥材:

  • 人參
  • 黃耆(炒過,各二錢)
  • 當歸(用酒洗過)
  • 白朮
  • 熟地
  • 芍藥(炒過)
  • 茯苓(各一錢半)
  • 炙甘草(五分)

每次取三到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外科樞要》的藥方有陳皮一錢半,但是沒有甘草。

解毒內托散(五)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癰。

藥材:

  • 金銀花
  • 黃耆
  • 當歸
  • 赤芍藥
  • 防風
  • 甘草節
  • 荊芥
  • 連翹
  • 木通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加入少許酒後服用。

(陳氏)托裡消毒散(六)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痘毒導致氣血虛弱,痘疹無法順利發出來、潰破、收斂,或是出現發冷發熱、肌肉無法生長的情況。

藥材:

  • 人參
  • 黃耆(炒過)
  • 當歸(用酒洗過)
  • 川芎
  • 芍藥(炒過)
  • 白朮(炒過)
  • 茯苓
  • 陳皮(各一錢)
  • 金銀花
  • 連翹
  • 白芷(各七分)
  • 炙甘草(五分)

每次取三到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外科》的藥方沒有陳皮。

參耆內托散(七)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瘡體內虛弱導致發癢,或是無法化膿,或是出現倒靨(痘疹凹陷),以及癰瘡膿毒無法消散,膿破後疼痛等症狀。

藥材:

  • 人參
  • 黃耆(蜜炙)
  • 當歸
  • 川芎
  • 厚朴(用薑製過)
  • 防風
  • 桔梗(炒過)
  • 白芷
  • 紫草
  • 官桂
  • 木香
  • 甘草(等分)

加入一小撮糯米,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痘疹顏色淡白,可以去掉防風、紫草、白芷,多加一些糯米。另外一個藥方裡有芍藥。

參耆四聖散(八)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瘡已經長出來六七天,但是仍然沒有順利發出來,沒有化膿的情況。

藥材:

  • 人參
  • 黃耆(炒過)
  • 白朮(炒過)
  • 當歸
  • 川芎
  • 芍藥(炒過)
  • 茯苓(各五分)
  • 紫草
  • 防風
  • 木通(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陳氏)四聖散(九)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瘡長不快,或是因為體內實熱導致倒靨的情況。

藥材:

  • 紫草茸
  • 木通
  • 炙甘草
  • 枳殼(用麩炒過)
  • 黃耆(等分)

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百粒糯米,用水煎煮等米熟後,溫熱服用。

加味四聖散(十)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痘瘡顏色發黑、凹陷的情況。

藥材:

  • 人參
  • 黃耆(炙過)
  • 川芎
  • 甘草
  • 紫草
  • 木通
  • 木香(等分)
  • 蟬蛻(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