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11)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11)
1. 小兒
(薛氏)紫河車丸(百七),治癲癇。
紫河車(肥大者一具),人參,當歸(二味酌用,為末)
上將河車生研爛,入二藥搗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日進三服,人乳化下。按:此方凡先天不足,後天虧敗者,俱可隨宜增用藥物,照此制服,無不可也。然河車必用酒燉熟方善,雖薛氏之意用其生氣,但生者腥膩,恐不利於胃氣。且此物既離本體,尚何生氣之有?亦不過取其應求之性味,為血氣之資而已。
矧人之血氣,本皆熱物之所養成,故飲食之類,凡生用熱用,其補瀉有甚相遠者,豈熟之即無益,而生之果無礙耶?余故曰熱之為宜。
大蕪荑湯(百八),治小兒脾疳,發熱作渴,少食,大便不調,發黃脫落,面黑,鼻下生瘡,能乳嗜土等證。
蕪荑,山梔(各五分),當歸,白朮,茯苓(各四分),柴胡,麻黃,羌活(各三分),防風,黃連,黃柏,炙甘草(各二分),
上作二劑,水煎服。
生熟地黃湯(百九),治疳眼閉合不開。
生地黃,熟地黃(各半兩),川芎,赤茯苓,枳殼,杏仁(去皮),川黃連,半夏曲,天麻,地骨皮,炙甘草(各二錢半),
上每服二三錢,黑豆十五粒,薑、水煎服。
蘭香散(百十),治鼻疳赤爛。
蘭香葉(二錢,燒灰),銅青,輕粉(各五分),
上為末干貼。
四味肥兒丸(百十一),治小兒食積五疳,目生雲翳,牙根腐爛,口舌生瘡,發熱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白禿瘡疥,小便澄白等證。
蕪荑,神麯(炒),麥芽(炒),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豬膽汁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煎湯下。
六味肥兒丸(百十二),消疳化蟲退熱。
黃連,陳皮,川楝子(去核,炒),神麯(炒),麥櫱(炒,各一兩),白蕪荑(半兩),
上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飲吞下。
薛氏曰:前方又治脾疳飲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頸鈿,發稀成穗,項間結核,發熱作渴,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頭瘡,肚見青筋,吃齒便白。五疳用此丸加乾蟾一兩尤妙。
七味肥兒丸(百十三),治小兒食積五疳,頸項結核,發稀成穗,發熱作渴消瘦等證。
黃連(炒),神麯(炒),木香(各一兩半),檳榔(二十個),使君子(酒浸),麥芽(炒,各四兩),肉豆蔻(炮,二兩),
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良久,用五味異功散一服以助胃氣。
蘆薈肥兒丸(百十四)治疳熱。
蘆薈,龍膽草(酒洗),木香,人參,使君子肉,蚵蚾(酥炙,去頭足,即上鱉),麥芽(炒,各二錢),檳榔,黃連(去蘆須,酒炒),白蕪荑(各三錢),胡黃連(五錢),
上為細末,豬膽汁為丸,黍米大。每服五六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小兒]
紫河車丸:治療癲癇。
使用肥大的紫河車一個,搭配人參和當歸(這兩味藥可以酌量使用,磨成粉末)。
將紫河車新鮮研磨成泥,加入人參和當歸粉末,搗勻製成丸子,約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每日三次,用人乳送服。
說明:這個方子對於先天不足、後天虧損的人,都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其他藥物,照此方法製作服用,都會有效。但紫河車最好用酒燉熟後再用,雖然薛氏認為使用新鮮的可以取其生氣,但新鮮的紫河車腥味重又油膩,可能會對脾胃不利。而且此物既已離開母體,哪還有什麼生氣呢?不過是取它的藥性,用來滋養血氣而已。
人體的血氣,本來都是由熱性的東西滋養而成的,所以食物無論生用還是熟用,補益或瀉下的效果差異很大,難道煮熟了就沒好處,生用就沒壞處嗎?所以我認為用熱性的方法才合適。
大蕪荑湯:治療小兒脾疳,症狀包括發熱口渴、食慾不振、大便不正常、面色發黃脫落、面色發黑、鼻子下面長瘡、喜歡吃泥土等。
藥材包括:蕪荑、山梔子(各五分),當歸、白朮、茯苓(各四分),柴胡、麻黃、羌活(各三分),防風、黃連、黃柏、炙甘草(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分成兩份,用水煎煮後服用。
生熟地黃湯:治療疳眼閉合睜不開。
藥材包括:生地黃、熟地黃(各半兩),川芎、赤茯苓、枳殼、杏仁(去皮)、川黃連、半夏曲、天麻、地骨皮、炙甘草(各二錢半)。
每次服用二三錢,加入黑豆十五粒,以生薑和水煎煮後服用。
蘭香散:治療鼻疳紅腫潰爛。
藥材包括:蘭香葉(二錢,燒成灰)、銅青、輕粉(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直接敷在患處。
四味肥兒丸:治療小兒食積引起的五疳,症狀包括眼睛生翳膜、牙根腐爛、口舌生瘡、發熱體瘦、肚子大、青筋顯露、頭髮稀疏呈穗狀、或生白禿瘡疥、小便清澈等。
藥材包括:蕪荑、神麯(炒)、麥芽(炒)、黃連(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豬膽汁製成丸子,約小米粒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木通煎煮的湯送服。
六味肥兒丸:消除疳積、化解蟲積、退燒。
藥材包括:黃連、陳皮、川楝子(去核炒)、神麯(炒)、麥芽(炒,各一兩),白蕪荑(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製成丸子,約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空腹用米湯吞服。
薛氏說:這個方子還可以用來治療脾疳引起的食慾不振、肌肉消瘦、肚子大、脖子細、頭髮稀疏呈穗狀、脖子長淋巴結、發熱口渴、大便酸臭、喜歡吃泥土、或口鼻長瘡、肚子上可見青筋、咬牙時牙齒呈現白色等症狀。治療五疳如果加入一兩的乾蟾,效果會更好。
七味肥兒丸:治療小兒食積引起的五疳,症狀包括脖子長淋巴結、頭髮稀疏呈穗狀、發熱口渴、身體消瘦等。
藥材包括:黃連(炒)、神麯(炒)、木香(各一兩半),檳榔(二十個),使君子(酒浸)、麥芽(炒,各四兩),肉豆蔻(炮製,二兩)。
用麵糊製成丸子,約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米湯送服,稍後再服用五味異功散,以幫助脾胃消化。
蘆薈肥兒丸:治療疳積發熱。
藥材包括:蘆薈、龍膽草(酒洗)、木香、人參、使君子肉、蚵蚾(酥炙,去頭足,即鱉甲)、麥芽(炒,各二錢),檳榔、黃連(去蘆須,酒炒)、白蕪荑(各三錢),胡黃連(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豬膽汁製成丸子,約小米粒大小。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