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3)
卷之六十二長集·小兒則古方 (3)
1. 小兒
(錢氏)黃龍散(二五),治發熱不退,或往來寒熱。
柴胡(五錢),赤芍藥(三錢),黃芩(炒),甘草(炙,各二錢),
上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人參羌活散(二六),治傷風驚熱。
人參,羌活,川芎,白茯苓,柴胡,前胡,獨活,桔梗,枳殼,地骨皮,天麻(各等分),炙甘草(減半),
上用生薑薄荷水煎。治驚熱加蟬蛻。
牛黃散(二七),治溫熱壯熱,或寒熱往來。
牛黃(研),甘草(各半兩),柴胡,梔子(酒炒),龍膽草(酒炒),黃芩(炒,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以金銀薄荷湯調下。
(錢氏)生犀散(二八),治心經風熱。
犀角(鎊三錢),柴胡,葛根,赤芍藥,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二黃犀角散(二九),治溫熱心神不安,火腑秘結。
犀角屑,大黃(酒浸蒸),鉤藤鉤,梔子仁,甘草,黃芩(等分),
上為末。每服五七分,熱湯調下,量兒加減。
柴胡飲子(三十),解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後餘熱,脈洪實弦數,大便堅實者。
柴胡,人參(各五分),黃芩,芍藥(各七分),當歸(一錢),甘草(四分),大黃(八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按:此方用藥頗善,但大便如常者,勿得輕用大黃。
地骨皮散(三一),治虛熱壯熱。
地骨皮,知母,人參,柴胡,茯苓,半夏,甘草(等分),
上薑、水煎。有驚熱,加蟬蛻、天麻、黃芩。
天麻定喘飲(三二),治喘嗽驚風。
天麻,防風,羌活,白朮,甘草(炒),人參,桔梗,川芎,半夏曲(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補肺散(三三),一名阿膠散。治肺虛噁心喘急,久患咳嗽有痰。
阿膠(兩半,炒),鼠黏子(炒),馬兜鈴(各半兩),杏仁(七粒),糯米(一兩),甘草(三錢),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錢氏)阿膠散(三四),治小兒肺病,咳嗽喘急,或咳而哽氣,喉中有聲。
阿膠(蛤粉炒,一兩),鼠黏子(炒香,二錢半),炙甘草(一錢),馬兜鈴(半兩),杏仁(七個,去皮尖),糯米(一兩),
上每二三錢,水煎。
(丹溪)保和丸(三五),治飲食酒積停滯胸膈,痞滿腹脹。
神麯(炒),陳皮,半夏,茯苓(各一兩),山楂肉(蒸曬,三兩),連翹,蘿蔔子(炒,各五錢),
上為末,粥丸,綠豆大。一方尚有炒麥芽一兩,黃連五錢。
大安丸(三六),治證同前。即前保和丸加白朮二兩。
(楊氏)消食丸(三七),治乳食過多,胃氣不能消化。
砂仁,陳皮,神麯(炒),麥芽(炒),三稜,蓬朮(各半兩),香附(炒,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麻子大。白湯送下,量兒加減。
白話文:
小兒
黃龍散 (二五),治療發燒不退,或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症狀。
藥材:柴胡(五錢),赤芍藥(三錢),黃芩(炒過),甘草(炙烤過,各二錢)。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加生薑、紅棗用水煎煮。
人參羌活散 (二六),治療感冒引起的驚嚇發熱。
藥材:人參、羌活、川芎、白茯苓、柴胡、前胡、獨活、桔梗、枳殼、地骨皮、天麻(各等份),炙甘草(減半)。
服用方法:用生薑薄荷水煎煮。治療驚嚇發熱,可加入蟬蛻。
牛黃散 (二七),治療溫熱病引起的發高燒,或忽冷忽熱。
藥材:牛黃(研磨成粉)、甘草(各半兩),柴胡、梔子(用酒炒過)、龍膽草(用酒炒過)、黃芩(炒過,各二錢半)。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到七分,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
生犀散 (二八),治療心經的風熱病。
藥材:犀角(磨成粉三錢),柴胡、葛根、赤芍藥、地骨皮(各一兩),甘草(五錢)。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煮。
二黃犀角散 (二九),治療溫熱病引起的心神不安,以及火熱導致的腑臟便秘。
藥材:犀角屑、大黃(用酒浸泡後蒸過)、鉤藤、梔子仁、甘草、黃芩(等份)。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到七分,用熱水送服,可根據小孩情況調整劑量。
柴胡飲子 (三十),解除肌肉發熱、蒸熱、積熱,或出汗後仍有餘熱,脈搏洪大有力、弦而快,大便乾燥等症狀。
藥材:柴胡、人參(各五分),黃芩、芍藥(各七分),當歸(一錢),甘草(四分),大黃(八分)。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煮。注意:此方藥性不錯,但若大便正常,不可輕易使用大黃。
地骨皮散 (三一),治療虛弱發熱、高燒。
藥材:地骨皮、知母、人參、柴胡、茯苓、半夏、甘草(等份)。
服用方法:加生薑用水煎煮。如果有驚嚇發熱,可加入蟬蛻、天麻、黃芩。
天麻定喘飲 (三二),治療氣喘咳嗽、驚風。
藥材:天麻、防風、羌活、白朮、甘草(炒過)、人參、桔梗、川芎、半夏曲(等份)。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服用。
補肺散 (三三),又名阿膠散。治療肺虛引起的噁心、喘急,以及長期咳嗽有痰。
藥材:阿膠(炒過,兩半),鼠黏子(炒過),馬兜鈴(各半兩),杏仁(七粒),糯米(一兩),甘草(三錢)。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服用。
阿膠散 (三四),治療小兒肺病,咳嗽喘急,或咳嗽時感到呼吸困難,喉嚨有痰聲。
藥材:阿膠(用蛤粉炒過,一兩),鼠黏子(炒香,二錢半),炙甘草(一錢),馬兜鈴(半兩),杏仁(七個,去皮尖),糯米(一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
保和丸 (三五),治療因飲食、喝酒積滯在胸膈,導致胸悶腹脹。
藥材:神麯(炒過)、陳皮、半夏、茯苓(各一兩),山楂肉(蒸曬過,三兩),連翹、蘿蔔子(炒過,各五錢)。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粥做成藥丸,如綠豆大小。另有一方加入炒麥芽一兩,黃連五錢。
大安丸 (三六),治療症狀與保和丸相同。即在保和丸的基礎上加入白朮二兩。
消食丸 (三七),治療因吃太多乳食,導致胃部無法消化。
藥材:砂仁、陳皮、神麯(炒過)、麥芽(炒過)、三稜、蓬朮(各半兩),香附(炒過,一兩)。
服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藥丸,如麻子大小。用白開水送服,可根據小孩情況調整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