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六十一長集·婦人規古方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一長集·婦人規古方 (4)

1. 婦人

人參,陳皮,麥門冬,白朮(各一錢),厚朴(制),白茯苓(各五分),炙甘草(三分)

上加淡竹茹一塊,薑、水煎,溫服。若因中脘停痰,宜用二陳、枳殼;若因飲食停滯,宜用六君加枳殼;若因脾胃虛,宜用異功散。

竹茹湯,治孕婦嘔吐不止,噁心少食,服此止嘔清痰。

竹茹(彈子大一丸),陳皮,半夏,茯苓(各錢半),生薑(二錢)

水鍾半,粳米一撮,煎七分,溫服。忌羊肉、雞、魚、麵食。

《良方》,半夏茯苓湯,治妊娠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嘔吐不止。

半夏(泡,炒黃),陳皮,砂仁(炒,各一錢),白茯苓(二錢),甘草(炒,五分)

上用薑、棗、烏梅、水煎服。一、二劑後,用茯苓丸(在三九)。

烏附湯,治孕婦噁心阻食,養胃,調和元氣。

烏藥,香附(制),白朮(土炒),陳皮(各一錢),人參,炙甘草(各八分)

水鍾半,姜三片,煎七分服。吐甚者,加丁香、砂仁各七粒。

《千金》,保孕丸,治妊婦腰背痛,善於小產,服此可免墮胎之患。此即《良方》杜仲丸,但彼等分用。

杜仲(四兩,同糯米炒去絲),川續斷(二兩,酒洗)

上為末,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飲下。忌酒、醋、惱怒。

一母丸,一名知母丸。治妊娠血熱頓僕,胎動不安,或欲墮產。

知母(炒,為末)

上搗棗肉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人參湯嚼送。或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下,或嚼咽之。

束胎丸,懷胎七、八個月,恐胎氣展大難產,用此扶母氣,束兒胎,易產。然必胎氣強盛者乃可服。

條黃芩(酒炒,勿太熟。冬月一兩,夏月半兩),白朮(三兩),陳皮(二兩),白茯苓(七錢半)

上為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

茯苓丸,治妊娠煩悶頭暈,聞食吐逆,或胸腹痞悶。

赤茯苓,人參,桂心,乾薑(炮),半夏(泡洗,炒黃),橘紅(各一兩),白朮(炒),甘草(炒),枳殼(麩炒,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日三服。上原方仍有葛根二兩,似非所宜也,用者當酌之。達生散,妊娠臨月服十餘劑則易產,或加砂仁、枳殼。如兼別證,以意增減。《詩》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注曰:先生,首生也。達,小羊也。羊子易生,故以此名之。

人參,白朮,當歸,白芍,陳皮,紫蘇(各一錢),炙甘草(二錢),大腹皮(酒洗,曬乾,三錢)

水一鍾半煎服。一方無當歸、白芍、白朮。

佛手散,一名芎歸湯。亦名當歸湯。治產後去血過多,煩暈不省,並一切胎氣不安,亦下死胎。

川芎(二錢),當歸(三、五錢)

上咀,每用半兩,水煎服。若腹疼加桂;若腹痛自汗,頭眩少氣,加羊肉;若不應,用八珍湯;若用下胎,當為末,以酒調服。

白話文:

婦人

人參、陳皮、麥門冬、白朮(各一錢),厚朴(用製過的)、白茯苓(各五分),炙甘草(三分)。

以上藥材,再加入淡竹茹一小塊,加薑和水一起煎煮,溫熱服用。如果是因為中脘(胃部)有痰阻滯,適合使用二陳湯加上枳殼;如果是因為飲食停滯不消化,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枳殼;如果是因為脾胃虛弱,適合使用異功散。

竹茹湯,治療孕婦嘔吐不止,噁心沒食慾,服用此方可以止嘔、化痰。

竹茹(約彈珠大小的一丸)、陳皮、半夏、茯苓(各一錢半),生薑(二錢)。

用水約半碗,加入一小撮粳米,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忌吃羊肉、雞肉、魚肉、麵食。

《良方》中的半夏茯苓湯,治療妊娠期間脾胃虛弱,飲食難以消化,嘔吐不止。

半夏(泡過並炒黃)、陳皮、砂仁(炒過,各一錢),白茯苓(二錢),甘草(炒過,五分)。

以上藥材,加入薑、棗、烏梅和水一起煎煮服用。服用一兩劑後,改用茯苓丸(配方在三九章)。

烏附湯,治療孕婦噁心不想吃東西,可以養胃,調和元氣。

烏藥、香附(用製過的)、白朮(用土炒過)、陳皮(各一錢),人參、炙甘草(各八分)。

用水約半碗,加入三片薑,煎煮至剩七分服用。如果嘔吐嚴重,可以加入丁香、砂仁各七粒。

《千金方》中的保孕丸,治療孕婦腰背疼痛,容易流產,服用此藥可以避免墮胎。這就是《良方》中的杜仲丸,只是藥材用量相同。

杜仲(四兩,與糯米一起炒過,去除絲)、川續斷(二兩,用酒洗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山藥糊做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八、九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忌喝酒、吃醋、生氣。

一母丸,又名知母丸。治療妊娠期間血熱導致暈倒,胎動不安,或是有流產跡象。

知母(炒過,磨成粉)。

將以上藥粉和搗爛的棗肉混合做成藥丸,像彈珠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參湯嚼碎吞服。也可以做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白開水送服,或者嚼碎吞服。

束胎丸,懷孕七、八個月時,擔心胎兒過大難產,服用此藥可以幫助母親強健體質,收束胎兒,讓生產順利。但必須是胎氣強盛的孕婦才適合服用。

條黃芩(用酒炒過,不要炒太熟。冬天用一兩,夏天用半兩)、白朮(三兩)、陳皮(二兩)、白茯苓(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粥糊做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茯苓丸,治療妊娠期間煩躁、頭暈,聞到食物就想吐,或是胸腹悶脹。

赤茯苓、人參、桂心、乾薑(炮製過)、半夏(泡洗過並炒黃)、橘紅(各一兩),白朮(炒過)、甘草(炒過)、枳殼(用麩皮炒過,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蜂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原方中還有葛根二兩,似乎不太適合,使用者應斟酌使用。達生散,妊娠臨產前服用十幾劑,可以幫助順利生產,可以加砂仁、枳殼。如果同時有其他症狀,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藥材。《詩經》中說:“誕彌厥月,先生如達”,意思是說孩子足月出生,就像小羊一樣容易生產,所以用這個名字。

人參、白朮、當歸、白芍、陳皮、紫蘇(各一錢),炙甘草(二錢),大腹皮(用酒洗過,曬乾,三錢)。

用水約一碗半煎煮後服用。另一種配方沒有當歸、白芍、白朮。

佛手散,又名芎歸湯,也叫當歸湯。治療產後失血過多,頭暈不省人事,以及一切胎氣不安,也能幫助排出死胎。

川芎(二錢),當歸(三到五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用半兩,加水煎煮服用。如果腹痛,加桂枝;如果腹痛且自汗、頭暈、氣短,加羊肉;如果沒效果,改用八珍湯;如果要用來墮胎,應該將藥材磨成粉,用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