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八須集 (11)
卷之八須集 (11)
1. 勞力感寒(四十六)
凡因辛苦勞倦而病者,多有患頭痛發熱惡寒,或骨腿痠疼,或微渴,或無汗,或自汗,脈雖浮大而無力,亦多緊數,此勞力感寒之證,即東垣云內傷證也。宜補中益氣湯,或補陰益氣煎,及五福飲等劑為良,所謂溫能除大熱,即此類也。若或邪盛無汗,脈見洪數,而當和解者,即當用新方散陣諸柴胡飲之類主之。
一、凡勞力感寒一證,人皆以服役辛苦之人為言,而不知凡為名利所牽,有不自揣,以致竭盡心力而患傷寒者,皆其類也。故凡有形勞而神不勞者,勞之輕者也,若既勞其神,又勞其形,內外俱勞,則形神俱困,斯其甚矣。今人之病傷寒者,率多此類,輕者和解,治宜如前,重者速宜救本,當於後開培補諸方,擇而用之,庶乎有濟。倘不知其所致之由,而概施混治,但知攻邪,則未有不誤人者矣。
此即勞倦內傷之類,諸義俱詳本門。
白話文:
凡是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的人,大多會有頭痛、發燒、怕冷,或是骨頭、腿部痠痛,或者稍微口渴,或沒有汗,或是容易流汗等症狀。他們的脈象雖然感覺浮大,但是沒有力氣,也常常會呈現緊數的狀態。這種因為勞累而感受寒邪的病症,就是李東垣所說的「內傷」證。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或是補陰益氣煎,以及五福飲等方劑來治療,效果很好。所謂「用溫熱藥物可以去除大熱」就是指這種情況。如果邪氣強盛而沒有汗,脈象呈現洪數的狀態,應該用和解的方法來治療,就可以使用像新方散陣中的柴胡飲等方劑來治療。
一般來說,所謂「勞力感寒」這種病症,人們都認為是從事勞力工作、辛苦勞累的人才會得到。但實際上,凡是受到名利牽絆,不衡量自己的能力,以至於耗盡心力而患上傷寒的人,也都是屬於這類情況。因此,凡是身體勞累而精神沒有勞累的人,屬於勞累較輕的;如果精神和身體都勞累,內外都疲憊,就會導致形體和精神都困乏,病情就更嚴重了。現在人生病罹患傷寒,大多是屬於這種情況,病情輕的就用和解的方法來治療,如同前面所說;病情嚴重的就要趕快從根本上治療,應該使用後文所提到的培補方劑來選擇使用,或許可以有幫助。如果不知道病因,而隨意使用混合療法,只知道攻打邪氣,那就沒有不耽誤病情的了。
這就是屬於勞累過度導致內傷的病症,相關的道理都詳細說明在本門之中。
2. 虛證(四十七)
仲景曰: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是寒熱之有虛也。曰:其人本虛,是以發戰,是戰汗之皆因虛也。曰:耳聾無聞者,陽氣虛也。曰:面赤戴陽者,陰不足也。曰:無陽不能作汗,必身冷而脈遲也。曰:客熱不能殺穀,胃中虛冷也。曰: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曰:虛則鄭聲,以言語亂而不正也。曰:身蜷惡寒而利,因冷氣而為厥逆也。曰:尺中脈微,此裡虛,須表裡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曰:脈促厥冷者宜灸,以促脈有非因熱也。曰:頭疼嘔吐之宜溫,以頭疼之有屬陰也。曰:不利而利,發熱汗出者,有陰無陽也。曰:少陰脈沉者,汗後熱不去,而厥利惡寒者,皆宜急溫也。
曰:舊有微溏者,不可與梔子湯,以裡虛而寒在下也。曰: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飲之水亦噦也。曰:小便色白者,以下焦之虛寒也。曰:自利不渴者,以臟中之無火也。曰:邪中於陰者,必生內慄,因表氣虛而裡氣不守也。曰: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而欲得按者,亡其陽也。
曰:發汗病不解,而反惡寒者,虛故也。曰: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其陽也。
一、諸脈有虛證,見前卷。
一、忌汗下各有虛證,見前卷。
一、表裡五臟各有虛實,詳一卷《傳忠錄·虛實辨》中,俱當互閱。
白話文:
虛證(四十七)
張仲景說:陽氣虛弱就會怕冷,陰液不足就會發熱,這就是寒熱虛證的表現。他說:病人本來就虛弱,所以才會發抖,這發抖和出汗都是因為虛弱。他說:聽不到聲音的耳聾,是陽氣虛弱的緣故。他說:臉色發紅像戴著陽氣上浮一樣,是陰液不足的緣故。他說:沒有陽氣就不能出汗,一定會身體冰冷、脈搏遲緩。他說:客熱無法消化食物,是胃裡虛寒的緣故。他說:病人脈搏跳動快速,本來是熱證,應該要能消化食物,卻反而嘔吐,是因為發汗太過,導致陽氣虛弱、胸膈之氣也虛弱,脈搏才會快速。這快速的脈搏是假熱,不能消化食物,是因為胃中虛冷,所以才會嘔吐。
他說:虛弱的人說話會像自言自語,是因為言語雜亂不正。他說:身體蜷縮、怕冷又拉肚子,是因為寒氣導致四肢冰冷。他說:寸關尺的尺脈微弱,是身體裡面虛弱,必須表裡都強壯起來,津液自然調和,就會自動出汗而痊癒。他說:脈搏急促、四肢冰冷的,適合用艾灸,因為脈搏急促不一定是熱證引起的。他說:頭痛嘔吐的,適合用溫熱藥,因為頭痛有屬於陰虛引起的。他說:拉肚子卻又發熱出汗的,是只有陰虛沒有陽氣的表現。他說:少陰脈沉,出汗後熱還沒退去,又四肢冰冷、拉肚子又怕冷的,都應該趕緊用溫熱藥。
他說:原本就容易拉肚子的人,不能用梔子湯,因為裡虛而寒在下。他說:陽明病,不能吃東西,用攻下的藥物來治療熱證一定會打嗝,原因是因為胃裡虛冷。喝水也會打嗝。他說:小便顏色清白的,是下焦虛寒的緣故。他說:拉肚子卻不覺得口渴,是因為身體裡面沒有火氣。他說:邪氣侵入陰經,一定會產生內慄的感覺,是因為表氣虛弱、裡氣不穩。他說:發汗太多,病人會兩手交叉放在胸前,感到心慌想按壓,是陽氣耗散的表現。
他說:發汗後病沒好,反而怕冷,是因為虛弱的緣故。他說:脈象陰陽都緊,反而出汗的,是陽氣耗散的表現。
一、各種脈象的虛證,請參見前面的章節。
一、發汗和攻下都有虛證,請參見前面的章節。
一、表裡、五臟都有虛實之分,詳細內容請參閱《傳忠錄·虛實辨》中的章節,應該互相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