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13)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13)
1. 熱陣
(海藏),巳寒丸,此丸不僭上而陽生於下。治陰證服四逆輩,胸中發躁而渴者,或數日大便秘,小便赤澀,服此丸,上不燥,大小便自利。
肉桂,附子(炮),烏頭(炮),良薑,乾薑,芍藥,茴香(各等分)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空心溫水下五、七十丸,或八、九十丸,食前亦可。酒醋糊丸亦可。海藏云:已寒上五味雖熱,以芍藥、茴香潤劑引而下之,陰得陽而化,故大小便自通,如得春和之陽,冰自消矣。
十補丸,治腎臟虛冷,面黑足寒,耳聾膝軟,小便不利等證。
附子(炮),五味(各二兩),山藥,山茱萸,丹皮,桂心,鹿茸(制),茯苓,澤瀉(各一兩)
煉蜜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鹽湯下。
《百選》,十補丸,治小腸寒疝。
附子(一大枚,制),胡蘆巴,木香,巴戟天,川楝肉,玄胡索,官桂,蓽澄茄,大茴香,破故紙(炒,各一兩)
上為末,酒煮糯米粉糊為丸,桐子大,硃砂為衣。空心酒下五十丸。
《集成》,神應散,治寒疝諸疝,心腹痛不可忍,散氣開鬱。
玄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
《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如加生薑,亦須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丹溪),腎氣丸,治諸疝痛。
小茴香(炒),破故紙(炒),吳茱萸(鹽炒,各五錢),胡蘆巴(七錢半),木香(三錢半)
上為末,蘿蔔汁丸,桐子大。鹽湯下五、七十丸。
《百選》,胡蘆巴丸,治小腸氣,蟠腸氣,奔豚,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來去,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攻刺,嘔吐者。
胡蘆巴(炒,一斤),大巴戟(炒),川烏(炮,去皮,各六兩),川楝子(炒,十八兩),茴香(二十兩),吳茱萸(湯浸七次,炒,十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東垣),丁香楝實丸,治寒疝氣血留滯。
當歸(酒洗),附子(炮),川楝肉,茴香(各一兩)
以上㕮咀,用好酒三升同煮,酒盡焙乾為末,每藥末一兩,入沒藥,丁香、木香(各五分),全蠍(十三個),玄胡索(五錢)。
上俱為末,拌勻,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加至百丸,空心溫酒送下。
苦楝丸,治奔豚小腹痛,神效。
川苦楝子,茴香(各二兩),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上三味,用酒三升,同煮盡為度,焙乾為末,每藥末一兩,入玄胡索(二錢,一作五錢),全蠍(十八個,炒),丁香(十八粒。)
白話文:
[熱陣]
巳寒丸:這個藥丸的功效不會讓熱氣往上衝,而是讓陽氣在下半身產生。用來治療陰寒證,如果吃了四逆湯這類溫熱藥後,反而覺得胸口煩躁口渴,或好幾天大便不通、小便發紅澀痛,服用這個藥丸,不會覺得上火,大小便自然就順暢了。
成分:肉桂、炮附子、炮烏頭、良薑、乾薑、芍藥、茴香(各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空腹用溫水吞服五、七十丸,或八、九十丸,飯前服用也可以。用酒或醋調和米糊做成藥丸也可以。醫家李杲說:雖然這五味藥性溫熱,但用芍藥、茴香這些潤澤的藥物引導藥性向下走,陰氣得到陽氣的溫煦而轉化,所以大小便就通暢了,就像冬天冰冷的寒氣,遇到春天的陽光自然融化一樣。
十補丸:用來治療腎臟虛寒,導致臉色發黑、腳冷、耳鳴耳聾、膝蓋軟弱無力、小便不順等症狀。
成分:炮附子、五味子(各二兩)、山藥、山茱萸、丹皮、桂心、鹿茸(製過)、茯苓、澤瀉(各一兩)。
製法:用蜂蜜煉製成藥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六、七十丸,用鹽水送服。
《百選》十補丸:這個藥丸可以治療小腸寒疝。
成分:炮附子(一大枚)、胡蘆巴、木香、巴戟天、川楝肉、玄胡索、官桂、蓽澄茄、大茴香、炒破故紙(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過的糯米粉糊做成藥丸,如桐子般大小,再用朱砂包裹。每次空腹用酒吞服五十丸。
《集成》神應散:用來治療各種寒疝,包括腹部疼痛難忍,氣機鬱結不通暢等症狀。
成分:玄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和後服用。
《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用來治療寒疝引起的腹痛,以及脅肋疼痛、腹部拘急等症狀。
成分: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
製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八升,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七合,每天服用三次。如果寒氣很重,可以將生薑加到一斤;如果疼痛劇烈而且有嘔吐,可以加入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如果加入生薑,也要增加五升水,煮到剩下三升二合服用。
腎氣丸(丹溪方):用來治療各種疝痛。
成分:炒小茴香、炒破故紙、鹽炒吳茱萸(各五錢)、胡蘆巴(七錢半)、木香(三錢半)。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蘿蔔汁做成藥丸,如桐子般大小。用鹽水吞服五、七十丸。
《百選》胡蘆巴丸:用來治療小腸氣,包括腹部有硬塊像蛇一樣蠕動的蟠腸氣、氣向上衝逆的奔豚、疝氣、陰囊腫大下墜,小腹有像雞蛋一樣的包塊,上下移動,疼痛難忍,或者絞痛、繞著肚臍部位攻竄刺痛、嘔吐等症狀。
成分:炒胡蘆巴(一斤)、炒大巴戟、炮川烏(去皮,各六兩)、炒川楝子(十八兩)、茴香(二十兩)、湯浸七次炒吳茱萸(十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藥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空腹用溫酒吞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丁香楝實丸(東垣方):用來治療寒疝導致的氣血瘀滯。
成分:酒洗當歸、炮附子、川楝肉、茴香(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碎,用好酒三升一起煮,煮到酒完全蒸發後,焙乾研磨成粉末,每份藥末一兩,加入沒藥、丁香、木香(各五分)、全蠍(十三個)、玄胡索(五錢)。將所有藥材都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酒糊做成藥丸,如桐子般大小。每次空腹用溫酒吞服三、五十丸,可以加到一百丸。
苦楝丸:用來治療奔豚引起的小腹疼痛,效果很好。
成分:川苦楝子、茴香(各二兩)、炮附子(一兩,去皮臍)。
製法:將以上三味藥材用酒三升一起煮,煮到酒完全蒸發為止,然後焙乾研磨成粉末,每份藥末一兩,加入玄胡索(二錢,或五錢)、炒全蠍(十八個)、丁香(十八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