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12)

1. 熱陣

益志湯,治腎經虧損,遺精白濁,四肢煩倦,時發蒸熱等證。

鹿茸(酥炙),巴戟肉,枸杞子,熟地黃,蓯蓉(酒浸),牛膝(酒浸),附子(炮,去皮臍)桂心(不見火),山茱萸,白芍藥,炙甘草,防風(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五分,鹽少許同煎,空心服。

《局方》,安腎丸,治腎經積冷,下元衰憊,目暗耳鳴,四肢無力,夜夢遺精,小便頻數,臍腹撮痛,食少體瘦,神困健忘。常服壯元陽,益腎水。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炮,去皮臍,各一斤),白朮,山藥,茯苓,肉蓯蓉(酒浸,炙),巴戟(去心),破故(炒),萆薢,桃仁(麵炒),石斛(炙),白蒺藜(炒去刺,各三斤)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疝氣,茴香湯下。《三因》安腎丸無茯苓、肉桂二味。

小安腎丸,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夜多漩溺,體瘦神倦,腰膝沉重,泄瀉腸鳴,眼目昏暗,牙齒蛀痛。

川楝子(一斤,用香附子、川烏各一斤,加鹽四兩,水四升同煮,候乾去香附、川烏不用,取川楝切焙),小茴(十一兩),熟地(八兩),川椒(四兩,去閉口者,微炒出汗)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臨臥,鹽湯或酒任下。

(西蜀),石刻安腎丸,治真氣虛憊,腳膝軟弱,夜夢遺精,小便滑數。

附子(制),肉桂,川烏(制),川椒(去目,微炒出汗),菟絲(制),巴戟(制),破故(酒炒),赤石脂(煅),遠志(制),茯神,茯苓,蒼朮(米泔浸炒),山茱萸,杜仲(制),石斛,胡蘆巴(炒),柏子仁,韭子(微炒),小茴(酒炒),肉蓯蓉(酒浸),川楝子(酒蒸,去核,各二兩),鹿茸(制,一兩),青鹽(四錢),山藥(四兩,作糊)

上為末,酒煮山藥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或白湯下。

《元戎》,小已寒丸,一名強中丸。治脾胃積冷中寒,洞泄倦怠,不思飲食。進食,止自汗,厚腸胃。見《肘後》,甚驗。

艾葉(四兩),蒼朮(一兩,炒),吳茱萸(炒),陳皮(炒,各二兩)

上用米醋二升浸一宿,漉出曝乾,再於原醋內拌勻,炒令紫色,焙乾為末,稀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米湯、白湯任下。

《局方》,大已寒丸,治臟腑虛寒,心腹㽲痛,腸鳴泄瀉,自利自汗,米穀不化,手足厥冷,陰盛陽衰等證。

蓽茇,肉桂(各四兩),乾薑(炮),良薑(各六兩)

水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元戎》,大已寒丸,治諸沉寒冷秘等證。

吳茱萸,官桂,乾薑,良薑,烏頭,附子

上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二服。無所忌。

白話文:

熱陣

益志湯,治療腎臟精氣虧損,出現遺精、精液混濁,四肢疲勞倦怠,時常感到發熱等症狀。

藥材包含:鹿茸(用酥油炙烤過)、巴戟肉、枸杞子、熟地黃、肉蓯蓉(用酒浸泡過)、牛膝(用酒浸泡過)、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和臍部)、桂心(不經過火的炮製)、山茱萸、白芍藥、炙甘草、防風(每種藥材等量)。

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三錢的藥粉,用水一杯,加入生薑五分,少許鹽一同煎煮,在空腹時服用。

《局方》安腎丸,治療腎臟積聚寒氣,下元虛弱,出現視力模糊、耳鳴、四肢無力、夜間遺精、小便頻繁、肚臍腹部抽痛、食慾不佳、身體消瘦、精神困倦、記憶力下降等症狀。經常服用可以增強元陽之氣,滋養腎臟精水。

藥材包含:肉桂(去除粗糙外皮,不經過火的炮製)、川烏(炮製過,去除外皮和臍部,各一斤)、白朮、山藥、茯苓、肉蓯蓉(用酒浸泡後炙烤過)、巴戟天(去除內心)、補骨脂(炒過)、萆薢、桃仁(用麵粉炒過)、石斛(炙烤過)、白蒺藜(炒過,去除刺,每種藥材各三斤)。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溫酒或淡鹽水送服,在空腹、飯前服用。如果患有疝氣,可用茴香湯送服。《三因》中的安腎丸配方沒有茯苓、肉桂這兩種藥材。

小安腎丸,治療腎氣虛弱、下元虛冷,出現夜間多尿、身體消瘦、精神疲倦、腰膝沉重、腹瀉腸鳴、眼睛昏花、牙齒蛀痛等症狀。

藥材包含:川楝子(一斤,用香附子、川烏各一斤,加入鹽四兩,用水四升一同煮過,待煮乾後去除香附子、川烏不用,取川楝子切開焙乾)、小茴香(十一兩)、熟地黃(八兩)、川椒(四兩,去除閉口不開的,稍微炒過使其出汗)。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在空腹、睡前服用,用淡鹽水或酒送服。

(西蜀)石刻安腎丸,治療真氣虛弱、腳膝無力、夜間遺精、小便頻繁等症狀。

藥材包含:附子(炮製過)、肉桂、川烏(炮製過)、川椒(去除籽,稍微炒過使其出汗)、菟絲子(炮製過)、巴戟天(炮製過)、補骨脂(用酒炒過)、赤石脂(煅燒過)、遠志(炮製過)、茯神、茯苓、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山茱萸、杜仲(炮製過)、石斛、胡蘆巴(炒過)、柏子仁、韭菜子(稍微炒過)、小茴香(用酒炒過)、肉蓯蓉(用酒浸泡過)、川楝子(用酒蒸過,去除核,每種藥材各二兩)、鹿茸(炮製過,一兩)、青鹽(四錢)、山藥(四兩,用作糊狀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山藥製成糊狀物,再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空腹時用淡鹽水或白開水送服。

《元戎》小已寒丸,又名強中丸。治療脾胃積寒、腹瀉、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若能進食,可止自汗、增強腸胃功能。此方出自《肘後方》,效果顯著。

藥材包含:艾葉(四兩)、蒼朮(一兩,炒過)、吳茱萸(炒過)、陳皮(炒過,每種藥材各二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用米醋兩升浸泡一晚,撈出曬乾,再在原醋內攪拌均勻,炒至呈現紫色,焙乾研磨成粉末,用稀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在空腹、飯前服用,用溫酒、淡鹽水、米湯或白開水送服。

《局方》大已寒丸,治療臟腑虛寒、心腹絞痛、腸鳴腹瀉、自汗、消化不良、手腳冰冷、陰氣盛陽氣衰等症狀。

藥材包含:蓽茇、肉桂(每種藥材各四兩)、乾薑(炮製過)、良薑(每種藥材各六兩)。

使用方法:用水煮麵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在飯前用米湯送服。

《元戎》大已寒丸,治療各種寒冷引起的便秘等症狀。

藥材包含:吳茱萸、官桂、乾薑、良薑、烏頭、附子。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米湯送服,在空腹、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沒有飲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