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11)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11)
1. 熱陣
《集要》四神丸,方在補陣。治小便頻數不禁。
五味子丸,治下元虛寒,火不生土,以致命門不暖,關門不閉,名曰腎泄,亦名脾腎泄。
人參,白朮(炒),北五味子(炒),破故(炒,各三兩),山藥(炒),白茯苓(各兩半),吳茱萸(湯泡,炒),川巴戟(去心,炒),肉果(麵煨,各一兩),龍骨(煅,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百餘丸,食前白湯或米湯任下。
《得效》,蓽茇丸,治滑泄中寒者宜之。
蓽茇,川薑(炮),丁香(不見火),附子(炮,去皮臍),良薑,胡椒,吳茱萸(湯浸,炒,各一兩),山茱萸,草豆蔻(去皮,各半兩)
煮棗肉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陳米飲下,日三服。
《局方》,肉豆蔻丸,治脾胃虛弱,脹滿,水穀不消,臟腑滑泄。
肉豆蔻(麵煨),蒼朮(制),乾薑(炮),厚朴(制),陳皮(各四兩),炙甘草,茴香(炒),肉桂,川烏(炮,去皮臍),訶子肉(各二兩)
上用湯浸蒸餅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白滾湯下。
(陳氏),肉豆蔻丸,方在小兒。治腸滑瀉痢。
《濟生》,訶梨勒丸,治大腸虛冷,泄瀉不止,腹脅引痛,飲食不化。
訶梨勒(麵裹煨),附子(炮),肉豆蔻(麵裹煨),木香,吳茱萸(湯泡,炒),龍骨(生用)白茯苓(去皮),蓽茇(各,等分)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良方》,厚朴丸,治寒中洞泄,實滯脹滿等證。
厚朴(炒),乾薑(炒,等分)
上水拌炒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百一》,縮脾丸,治滑泄不禁。
白朮(炒),厚朴(姜炒),赤石脂,肉豆蔻(麵煨),乾薑(炒,各一兩),附子(制),蓽茇,神麯(炒,各五錢)
上為細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三因》,桂香丸,治臟腑虛寒,為風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危篤者累效。
附子,肉豆蔻(麵煨),白茯苓(各一兩),桂心,乾薑(炒),木香(各半兩),丁香(二錢半)
上為末,麵糊丸,桐子大。空心米飲下五、七十丸。
《寶鑑》,陳曲丸,磨積,止瀉痢,治腹中冷痛。
陳曲(一兩半),人參,白朮(炒),當歸(炒),乾薑,肉桂,甘草(炙),厚朴(制,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淡醋湯任下,日二服。
(楊氏),萆薢分清飲,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或服寒涼刮藥過多,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澄如膏糊等證。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六錢,水一鍾,入鹽一捻,煎七分,食前溫服。一方加茯苓、甘草。
白話文:
[熱陣]
《集要》 四神丸,這個方子歸類在補益類。主要治療小便頻繁且無法控制的症狀。
五味子丸,治療下焦虛寒,也就是腎陽不足,導致無法溫養脾土,使得命門火衰弱,關門不固,這種情況稱為腎泄,也叫脾腎泄。
它的組成是:人參、炒白朮、炒北五味子、炒補骨脂(各三兩),炒山藥、白茯苓(各兩半),用熱水泡過後炒過的吳茱萸、炒過的去心的川巴戟、用麵包裹煨過的肉豆蔻(各一兩),以及煅燒過的龍骨(五錢)。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酒和米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一百多顆,飯前用白開水或米湯送服。
《得效》 蓽茇丸,適合治療因中焦虛寒導致的滑泄症狀。
它的組成是:蓽茇、炮製過的乾薑、不見火的丁香、炮製過並去除皮臍的附子、良薑、胡椒、用熱水泡過後炒過的吳茱萸(各一兩),山茱萸、去皮的草豆蔻(各半兩)。
用煮過的棗肉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顆,飯前用陳米湯送服,每天三次。
《局方》 肉豆蔻丸,治療脾胃虛弱,導致腹脹滿,消化不良,腸道滑泄等症狀。
它的組成是:用麵包裹煨過的肉豆蔻、炮製過的蒼朮、炮製過的乾薑、炮製過的厚朴、陳皮(各四兩),炙甘草、炒過的茴香、肉桂、炮製過並去除皮臍的川烏、訶子肉(各二兩)。
用熱水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顆,飯前用沸騰的白開水送服。
(陳氏) 肉豆蔻丸,這個方子用於小兒科。治療腸道滑泄、腹瀉等症狀。
《濟生》 訶梨勒丸,治療大腸虛寒,導致腹瀉不止,腹部及脅肋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它的組成是:用麵包裹煨過的訶梨勒、炮製過的附子、用麵包裹煨過的肉豆蔻、木香、用熱水泡過後炒過的吳茱萸、生用的龍骨、去皮的白茯苓、蓽茇(各等份)。
把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生薑汁煮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顆,空腹用米湯送服。
《良方》 厚朴丸,治療因寒邪導致的腹瀉,以及實邪滯留引起的腹脹等症狀。
它的組成是:炒過的厚朴、炒過的乾薑(各等份)。
把這些藥材用水拌炒後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顆,用米湯送服。
《百一》 縮脾丸,治療腸道滑泄、不能固澀的症狀。
它的組成是:炒白朮、薑炒過的厚朴、赤石脂、用麵包裹煨過的肉豆蔻、炒過的乾薑(各一兩),炮製過的附子、蓽茇、炒過的神曲(各五錢)。
把這些藥材磨成細末,用醋調和成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顆,空腹用米湯送服。
《三因》 桂香丸,治療臟腑虛寒,因風寒侵襲導致的冷滑泄瀉不止,對於病情危急的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它的組成是:附子、用麵包裹煨過的肉豆蔻、白茯苓(各一兩),桂心、炒過的乾薑、木香(各半兩),丁香(二錢半)。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空腹用米湯送服五七十顆。
《寶鑑》 陳曲丸,消積食,止腹瀉,治療腹部冷痛。
它的組成是:陳曲(一兩半),人參、炒白朮、炒當歸、乾薑、肉桂、炙甘草、炮製過的厚朴(各半兩)。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顆,用溫酒或淡醋湯送服,每天兩次。
(楊氏) 萆薢分清飲,治療腎氣不足,下焦虛寒,或因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的小便白濁、頻繁無度,尿液混濁如膏糊等症狀。
它的組成是: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份)。
把這些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五六錢,用水一碗,加入少許鹽,煎煮至七分,飯前溫服。另有一個方子是加上茯苓和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