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0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08)

1. 熱陣

老生薑(一大塊,打破,濕紙包,煨熟)

上用水一鍾,煎半鍾,熱服取微汗

芎附散,治五種痛痹,自腿臂間發作不定者。

小川芎,附子(炮,去皮),黃耆,防風,白朮,當歸(酒洗),熟地,桂心,甘草,柴胡(等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空心服。

《局方》,參附滲濕湯,治坐臥濕地,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附子(炮),乾薑(炮),桂枝,芍藥(等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七味滲濕湯,方在和陣。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小便赤澀,大便溏泄。

熨背散,治胸痹心背疼痛氣悶。

烏頭,細辛,附子,羌活,川椒,桂心(各一兩),川芎(一兩二錢)

上為末,以少醋拌勻,或炒熱,或用帛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取瘥乃止。忌生冷如常服。按:此方當用氣,惟諸辛香者佳,附子似不必用。

溫中法曲丸,治脾痹發咳嘔汁。

法曲(炒),枳實(麵炒),白茯苓,吳茱萸(湯浸,炒),桂心,厚朴(薑製),當歸,甘草(炙,各三兩),人參,麥冬,乾薑(炮),細辛,附子(炮),桔梗(炒,各一兩),麥芽(微炒,五合)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熟水下,日三。

(丹溪),龍虎丹,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仁,或半身疼痛。

草烏,蒼朮,白芷(各一兩)

上為末,水拌發熱過,再入乳香二錢,當歸、牛膝各半兩,酒糊丸,彈子大。酒化下。

活絡丹,方在和陣。治中風手足不用,日久不愈,經絡中有濕痰死血者。

《濟生》,二至丸,治老人虛弱,腎氣虛損,腰痛不可屈伸。

附子(炮,去皮臍),桂心,杜仲(制),補骨脂(炒,各一兩),鹿角霜,鹿角(鎊),鹿茸(酒炙),青鹽(另研,各半兩)

上為末,酒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胡桃肉細嚼,鹽湯或鹽酒送下。如畏熱藥者,去附子,加肉蓯蓉。

《三因》,腎著湯,治腎虛身重,腰冷如在水中,不渴,小便自利,食飲如故,腰下重痛如帶五千錢。

茯苓,白朮(各四兩),炙甘草,乾薑(炮,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煎,空心冷服。一方用姜四兩,術二兩;《良方》每服有杏仁五分,治妊娠腳腫。

(韓氏),茵陳附子湯,治發黃,服四逆湯,身冷汗不止者。

附子(二個,各作八片),乾薑(炮,二兩半),茵陳(一兩半)

上用水煎,分作三服。

(韓氏),小茵陳湯,治發黃,脈沉細,四肢及遍身冷。

附子(一個,炮作八片),炙甘草(一兩),茵陳(二兩)

上用水二升,煮一升,分作三服。

(韓氏),茵陳橘皮湯,治身黃,脈沉細數,熱而手足寒,喘、嘔、煩躁不渴者。

白話文:

熱陣

老生薑:取一大塊老生薑,敲破後用濕紙包好,放在火灰中煨熟。

將煨熟的生薑放入一鍾水中煎煮至半鍾,趁熱服用,以求微微出汗。

芎附散:此方能治療五種痛痹,特別是疼痛在腿臂間不定時發作的情況。 藥材包含:小川芎、炮製過的附子(去皮)、黃耆、防風、白朮、酒洗過的當歸、熟地、桂心、甘草、柴胡(各等份)。 用水二鍾,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八分,空腹服用。

《局方》參附滲濕湯:此方能治療因坐臥在潮濕地面,或被雨露侵襲,導致身體沉重、腳無力、關節疼痛、發熱怕冷、小便不暢、大便稀溏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炮製過的附子、炮製過的乾薑、桂枝、芍藥(各等份)。 用水二鍾,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七味滲濕湯:此方記載於「和陣」中。能治療寒濕侵襲導致的身體沉重、小便赤澀、大便稀溏等症狀。

熨背散:此方能治療胸痹,也就是心背疼痛、胸悶氣短等情況。 藥材包含:烏頭、細辛、附子、羌活、川椒、桂心(各一兩)、川芎(一兩二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少量醋調勻,或者炒熱,或者用布包好,用微火烘烤至溫熱,熨在背部疼痛處,直到病症緩解。服用此藥期間,忌食生冷食物。 (按:此方應以走氣為佳,所以使用辛香藥材比較好,附子似乎不一定要使用。)

溫中法曲丸:此方能治療脾痹引起的咳嗽、嘔吐酸水。 藥材包含:炒過的法曲、麵炒過的枳實、白茯苓、用湯浸泡後炒過的吳茱萸、桂心、薑製過的厚朴、當歸、炙甘草(各三兩),人參、麥冬、炮製過的乾薑、細辛、炮製過的附子、炒過的桔梗(各一兩),稍微炒過的麥芽(五合)。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飯前用溫開水送服,每天三次。

(丹溪)龍虎丹:此方能治療走竄性疼痛、或麻木不仁、或半身疼痛等情況。 藥材包含:草烏、蒼朮、白芷(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水拌濕至發熱後,再加入乳香二錢,當歸、牛膝各半兩,用酒調糊製成藥丸,如彈子大小。用酒送服。

活絡丹:此方記載於「和陣」中。能治療中風後手足無力,久病不癒,經絡中有濕痰死血的情況。

《濟生》二至丸:此方能治療老年人體虛,腎氣虧損,導致腰痛、不能彎腰伸直等症狀。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附子(去皮臍)、桂心、製過的杜仲、炒過的補骨脂(各一兩),鹿角霜、刨過的鹿角、酒炙過的鹿茸、另行研磨的青鹽(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酒煮成的糊調和製成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胡桃肉細嚼後,用鹽湯或鹽酒送服。如果怕熱性藥物,可以去掉附子,加入肉蓯蓉。

《三因》腎著湯:此方能治療腎虛引起的身體沉重、腰部發冷如在水中、口不渴、小便正常、飲食如常、腰部以下感覺沉重疼痛如帶了五千個錢幣一樣。 藥材包含:茯苓、白朮(各四兩),炙甘草、炮製過的乾薑(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空腹冷服。另一個方子使用生薑四兩,白朮二兩;《良方》記載的方子每次服用還加入杏仁五分,可以治療妊娠期腳腫。

(韓氏)茵陳附子湯:此方能治療黃疸,特別是服用四逆湯後,身體仍舊冰冷、汗流不止的情況。 藥材包含:附子(兩個,每個切成八片)、炮製過的乾薑(二兩半)、茵陳(一兩半)。 用水煎煮,分三次服用。

(韓氏)小茵陳湯:此方能治療黃疸,特別是脈象沉細、四肢及全身冰冷的情況。 藥材包含:附子(一個,炮製後切成八片)、炙甘草(一兩)、茵陳(二兩)。 用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分三次服用。

(韓氏)茵陳橘皮湯:此方能治療身體發黃,脈象沉細數,身體發熱但手腳冰冷,伴有喘息、嘔吐、煩躁但不口渴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