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十七理集·雜證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理集·雜證謨 (2)

1. 論治(共十一條)

凡治飲食暫傷者,亦當辨虛實。若停滯中焦,或脹或痛者,此實證也,當先去其食,宜大和中飲主之。然去食莫先於理氣,又惟排氣飲為佳。若所停猶在上焦,莫若用吐為捷法,或用吐劑亦可。若食停下焦,痛極兼脹者,須下而去之,宜神佑丸,或備急丸,或赤金豆。若偶傷生冷或油濁不堪等物,以致吐瀉脹痛而邪氣實者,宜抑扶煎,若無寒氣者,以本方去吳茱萸煎服,或用排氣飲、和胃飲俱佳。若痛脹不解者,宜神香散兼用之。

白話文:

凡是治療因飲食暫時受損導致的疾病,也應該辨別虛實。如果食物停滯在中焦,出現腹脹或疼痛,這就是實證,應該先去除食物,宜用大和中飲來治療。然而去除食物,最重要的是理氣,排氣飲是最適合的選擇。如果停滯的食物還在上焦,最好的方法是催吐,可以用吐劑。若食物停留在下焦,疼痛劇烈且伴有腹脹,則需要下泄去除,宜用神佑丸、備急丸或赤金豆。

如果偶然誤食生冷或油膩難消化的食物,導致嘔吐、腹瀉、腹脹和疼痛,且邪氣實者,宜用抑扶煎。若無寒氣,則可以用抑扶煎去吳茱萸煎服用,或用排氣飲、和胃飲,效果都很好。如果疼痛和腹脹不能緩解,宜用神香散同時服用。

一、飲食傷脾而吐瀉已甚者,但察其無中滿,無腹痛,而惟嘔惡不能止,此其食物必已盡去,而以中氣受傷,大虛而然。或其人困倦不寧,少氣多汗,六脈豁大無神者,宜理中湯、五君子煎,或溫胃飲之類主之。若吐甚極虛者,宜四味回陽飲;瀉甚極虛者,宜胃關煎。凡大吐大瀉之後,多為腹脹,若但外脹而內不覺脹,或惡聞食氣,不欲飲食者,皆脾氣大虛之候,速宜用前溫補諸法調治之。

一、凡少年小兒輩,多有縱肆口腹,以致胃氣不清,或時微脹,或時疼痛,或膨膨然不思飲食,此皆傷脾而然。而實亦食滯使然也。滯多者,宜和胃飲;滯少者,宜枳朮丸,或芍藥枳朮丸,日漸服之,仍節飲食,自可全愈。

白話文:

如果有人因為飲食傷脾而出現嚴重嘔吐腹瀉,但沒有腹脹或腹痛,只是不斷嘔吐,這表示食物已經排空,問題出在脾胃虛弱,導致氣虛。如果患者同時感到疲倦、躁動不安、氣短多汗,脈象虛弱無力,可以用理中湯、五君子煎或溫胃飲等溫補脾胃的藥方治療。如果嘔吐非常嚴重,導致虛弱不堪,則可以用四味回陽飲;如果腹瀉非常嚴重,導致虛弱不堪,則可以用胃關煎。總之,無論是嘔吐還是腹瀉,只要出現腹脹,尤其是只有表面脹而內部不脹,或者聞到食物就反胃,不想吃東西,都是脾胃氣虛的表現,需要及時用溫補的藥方調理。

另外,很多青少年和兒童由於飲食無度,容易導致脾胃失調,出現胃氣不暢、偶爾腹脹或腹痛,或者肚子鼓鼓的,不想吃東西,這些都是脾胃受損的表現。如果食物積滯嚴重,可以用和胃飲;如果食物積滯較輕,可以用枳朮丸或芍藥枳朮丸,每天服用,同時注意飲食節制,就能慢慢康復。

一、凡失飢傷飽,損及脾胃,多令人胸膈痞悶,不能消化,飲食少思,口中無味,或噯氣吞酸,神體困倦,此皆脾氣受傷,中虛而然,宜木香人參枳朮丸,或大健脾丸去黃連主之。其虛甚者,宜理中湯,或溫胃飲。若虛在下焦,而陰中無陽,不能生土者,惟理陰煎加減主之為善。

一、病後胃口不開,飲食不進者,有二證。蓋一以濁氣未淨,或餘火未清,但宜以小和中飲加減主之。一以脾胃受傷,病邪雖去而中氣未復,故或有數日不能食,或旬日不能開,或胸喉中若有所哽如梅核氣者,此中本無停積,但以陽氣未舒,陰翳作滯,胃氣太虛,不能運化而然。輕則溫胃飲,甚則必加人參、附子,但使陽氣得行,則胃口自開也。

白話文:

凡是因飢餓過度或飽食過量而損傷脾胃,多會讓人胸膈悶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口中無味,或打嗝反酸,精神體力疲乏,這些都是脾氣受損,中氣虛弱所致,宜服用木香人參枳朮丸,或大健脾丸去除黃連來治療。如果虛弱得很嚴重,宜服用理中湯,或溫胃飲。若虛弱在下方,陰氣中沒有陽氣,無法生土,則只有理陰煎加減服用才能治癒。

病後胃口不好,飲食不進,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濁氣尚未淨化,或餘火未消,只需服用小和中飲加減服用即可。一種是脾胃受損,病邪雖然消失,但中氣尚未恢復,因此可能數日不能進食,或十日不能進食,或胸喉中好像有東西哽住,像梅核氣一樣,這其實並無積食,只是陽氣尚未舒展,陰氣阻滯,胃氣太虛,無法運化所致。輕微者服用溫胃飲,嚴重者就必須加入人參、附子,只要陽氣通暢,胃口自然就會恢復。

一、凡飲酒致傷者,多宜除濕利水,若或傷氣,亦宜間用人參。然其證有三,不可不辨。一以酒濕傷脾,致生痰逆嘔吐,胸膈痞塞,飲食減少者,宜葛花解酲湯、胃苓湯、五苓散之類主之。一以酒熱傷陰,或致發熱動血者,宜黃芩芍藥湯、清化飲、徙薪飲之類主之。一以酒質傷臟,致生泄瀉不已,若氣強力壯者,惟五苓散、胃苓湯之類,皆可除濕止瀉。

白話文:

喝酒傷身的人,通常需要去除濕氣、利尿消腫。如果傷到元氣,也要適當使用人參補氣。但喝酒傷身的情況有三種,不能不分清楚。第一種是酒濕傷脾,導致痰多、噁心嘔吐、胸悶、食慾不振,可以用葛花解酲湯、胃苓湯、五苓散等藥方治療。第二種是酒熱傷陰,可能導致發燒、出血,可以用黃芩芍藥湯、清化飲、徙薪飲等藥方治療。第三種是酒質傷臟,導致腹瀉不止,如果體格強壯,可以用五苓散、胃苓湯等藥方治療腹瀉。

若因濕生寒,以瀉傷陰,致損命門陽氣者,非胃關煎及五德丸、九氣丹之類不可。

一、怒氣傷肝,則肝木之氣必侵脾土,而胃氣受傷,致妨飲食。此雖以肝氣之逆,然肝氣無不漸散,而脾氣之傷,則受其困矣,此所以不必重肝,而重當在脾也。故凡遇此證,但當察其逆滯之有無,如無脅痛脹滿等證,則不必疏氣,單宜以養脾益氣為主,如五味異功散、歸脾湯之屬是也。或於補養藥中少加烏藥、青皮、白豆蔻以佐之亦可。

白話文:

如果因為濕氣生寒,用瀉藥傷了陰氣,導致命門陽氣受損,就必須用胃關煎、五德丸或九氣丹等藥物來治療。

生氣傷肝,肝木之氣就會侵犯脾土,導致胃氣受傷,影響飲食。雖然這是因為肝氣逆上,但肝氣會逐漸散去,而脾氣的損傷卻會持續存在,因此不用著重治療肝,而應該注重治療脾。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觀察是否有逆滯的症狀,例如脅肋疼痛、腹部脹滿等等,如果沒有,就不必疏通氣機,只需以養脾益氣為主,像是五味異功散、歸脾湯等藥物。也可以在補養藥中加一些烏藥、青皮、白豆蔻輔助治療。

一、凡時食時吐,或朝食暮吐等證,詳載反胃門。

一、善食而瘦者,多因有火,然當察火之微甚。微火者,微清之,如生地、芍藥、丹皮、沙參、麥冬、石斛、竹葉、地骨皮、黃芩、知母、細甘草之屬是也。若火甚者,或隨食隨飢,隨飲隨渴,或肌膚燥熱,二便澀結,則石膏、黃連、梔子、黃柏、龍膽草、苦參之屬所不可免。此當查其三焦五臟,隨所在而治之。

白話文:

凡是吃東西時就吐,或者早上吃飯晚上吐等症狀,詳細記載在反胃門。

吃得下卻瘦的人,大多是因為體內有火,但要仔細辨別火的輕重。輕微的火,可以用清涼的藥物來處理,像是生地、芍藥、丹皮、沙參、麥冬、石斛、竹葉、地骨皮、黃芩、知母、細甘草等。如果火勢很盛,可能就會出現隨吃隨餓、隨喝隨渴、肌膚乾燥發熱、大小便不通暢等症狀,這時候就需要使用石膏、黃連、梔子、黃柏、龍膽草、苦參等藥物。在治療時,要先觀察三焦和五臟,根據病灶的位置進行治療。

然陽盛者陰必虛,如一陰煎、二陰煎、四陰煎之屬,皆當擇而用也。

一、不能食而瘦者,必其脾胃虛弱,不能健運而然,故或為噯氣、吞酸、痞滿,不飢等證,宜四君子湯、歸脾湯。若兼寒者,宜五君子煎、養中煎、理中湯。其命門火衰者,宜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

白話文:

陽氣過盛,陰氣必然虛弱,像是「一陰煎」、「二陰煎」、「四陰煎」這些方劑,都需要根據情況選擇使用。

如果一個人吃不下飯,還瘦瘦的,一定是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運作,因此可能出現噯氣、吞酸、腹脹、不餓等症狀,適合服用「四君子湯」或「歸脾湯」。如果同時伴有寒症,則適合服用「五君子煎」、「養中煎」、「理中湯」。如果命門火衰弱,則適合服用「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等方劑來調理。

一、凡喜茶葉,喜食生米者,多因胃有伏火,所以能消此物。余嘗以清火滋陰之藥愈此者數人,蓋察其脈證有火象,故隨用隨效也。又有喜食炭者,必其胃寒而濕,故喜此燥澀之物,亦當詳察脈證,宜以健脾溫胃為主。

一、食飲所傷,治當從類,如麥芽、神麯能消米麵之積;砂仁、厚朴、蘿蔔子、阿魏能消肉食之積;山楂、枳實能消瓜果之積。凡因濕者,宜治以燥,如半夏、蒼朮、草果、澤瀉之屬;因寒者,宜治以熱,如薑、桂、吳茱萸、肉豆蔻之屬;因熱者,宜治以寒,如芩、連、梔子、青皮之屬;氣滯者,當行其氣,宜木香、烏藥、香附、白芥子之屬;血滯者,當行其血,宜桃仁、紅花、蘇木、玄胡之屬;食聚積堅,行散不易者,宜巴豆、大黃、三稜、蓬朮之屬。凡治食積所停,古法不過如此。

白話文:

喜歡喝茶、吃生米的人,大多是胃中有伏火,因此能消化這些東西。我曾經用清熱滋陰的藥治好過好幾位這樣的人,因為觀察他們的脈象和症狀,都有火象,所以用藥後就馬上見效。還有一些人喜歡吃炭,這一定是胃寒濕,所以喜歡吃這種燥澀的東西,也要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應該以健脾溫胃為主。

食物飲食造成的病症,治療方法要根據病因分類,例如麥芽、神麴能消米麵積聚;砂仁、厚朴、蘿蔔子、阿魏能消肉食積聚;山楂、枳實能消瓜果積聚。凡是因濕氣引起的,就應該用燥性藥物治療,例如半夏、蒼朮、草果、澤瀉等等;因寒氣引起的,就應該用熱性藥物治療,例如薑、桂、吳茱萸、肉豆蔻等等;因熱氣引起的,就應該用寒性藥物治療,例如芩、連、梔子、青皮等等;氣滯不通的,應該用行氣藥物治療,例如木香、烏藥、香附、白芥子等等;血滯不通的,應該用活血藥物治療,例如桃仁、紅花、蘇木、玄胡等等;食物積聚堅硬,難以消化消散的,應該用峻下藥物治療,例如巴豆、大黃、三稜、蓬朮等等。總之,古人治療食物積聚,方法不過如此。

雖然,此不過言其大概耳,至若淺深虛實,貴酌權宜。凡欲攻有形,須從乎味,欲散凝滯,須從乎氣,未有氣行而食不隨者,則此中之氣味通變,又自有相濟之妙,故不可以膠柱也。

一、食停小腹,治按詳心腹痛門,當參閱之。

白話文:

雖然這只是概括性的描述,但具体治疗还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想要治疗实证,就需要考虑药物的味道,想要治疗气滞,就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气机运行了,食物才能随之消化,这就是药物气味通变、相互辅助的奥妙,不能一成不变地死守着理论。

如果出现食物停滞小腹的情况,可以参考“按详心腹痛门”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