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0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02)

1. 熱陣

(萬氏),橘皮湯,方在痘疹。行滯消痰,止嘔吐。

《金匱》,橘皮竹茹湯,治噦逆。

橘皮(二斤),竹茹(二升),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大棗(三十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小半夏湯,方在和陣。治嘔吐及心下有飲者。

《三因》,丁香散,治呃逆。

丁香,柿蒂(各一錢),炙甘草,良薑(各五分)

上為末。熱湯點服二錢,不拘時。

丁香煮散,治翻胃嘔逆。

丁香,石蓮肉(各十四枚),北棗(七枚,切碎),生薑(七片),黃秫米(半合,洗)

水一碗半,同煮稀粥,去藥啜粥。

《簡易》,丁香散,治反胃嘔逆,粥食不下。

大附子(一枚,坐於磚石上,四面著火,漸漸逼熱,淬入生薑汁中,浸少時,如法再淬,約盡薑汁半碗許為度,去皮焙乾為末),丁香(二錢,研)

二味勻和,每服二錢,水一鍾,粟米同煎七分服。

(楊氏),丁香茯苓湯,治脾胃虛寒,宿食留滯,痞塞疼痛,氣不升降,以致嘔吐涎沫,或嘔酸水,不思飲食。

半夏(制),橘紅,茯苓(各一兩半),丁香,附子(制),肉桂,砂仁(各五錢),乾薑(炮),木香(各一兩)

每服四錢,水一鍾半,姜七片,棗一枚,煎七分服。

《良方》,丁香柿蒂散,治吐利,或病後胃中虛寒呃逆。凡呃逆至七、八聲相連,收氣不回者難治。

丁香,柿蒂,炙甘草,良薑(各五分),人參,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生薑(二錢)

水二鍾,煎熱服。

《寶鑑》,丁香柿蒂散,治呃逆嘔吐。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等分)

水一鍾半,姜五片,煎服。

(嚴氏),柿蒂湯,治胸滿呃逆不止。

柿蒂,丁香(各二錢)

加生薑五片,水煎服。《家珍》方有人參一味。

《百一》,安脾散,治胃氣先逆,飲食過傷,憂思蓄怨,宿食癖積,冷飲寒痰,動擾脾胃,不能消磨,致成斯疾。女人由血氣虛損,男子皆由下元虛憊。有食罷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黃臭水,皆是脾敗,惟當速治,遲則發煩渴,大便秘,水飲不得入口而危矣。

南木香(磨汁),橘紅,人參,白朮,草果(麵煨),茯苓,甘草(炙),丁香,胡椒(各兩半)高良薑(一兩,用陳壁土三合,以水二碗同煮乾,切片)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鍾半,入鹽少許,煎七分,食遠溫服。或為細末,每服五錢,用鹽米湯調下。

《三因》,補脾湯,治脾胃虛寒,泄瀉腹滿,氣逆嘔吐,飲食不消。

人參,白朮,茯苓,厚朴(炒),陳皮(各一錢),乾薑(炒),甘草(炙),草果,麥芽(炒,各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空心溫服。

《三因》,養胃湯,治脾胃虛寒,嘔逆噁心,腹脅脹疼,腸鳴泄瀉。

白話文:

熱陣

(萬氏)橘皮湯:這個方子原先是用在治療痘疹的,它的作用是疏通阻滯、消除痰液,並且能止住嘔吐。

《金匱》橘皮竹茹湯:這個方子是治療打嗝不止的。 組成:橘皮(二斤)、竹茹(二升)、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大棗(三十枚)。 做法:把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一斗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小半夏湯:這個方子在治療嘔吐和心下有飲邪(停留在胃部的水液)的情況。

《三因》丁香散:這個方子是治療呃逆(打嗝)的。 組成:丁香、柿蒂(各一錢)、炙甘草、良薑(各五分)。 做法: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熱水沖服二錢,不拘時間。

丁香煮散:這個方子是治療翻胃(胃內容物反流)嘔吐的。 組成:丁香、石蓮肉(各十四枚)、北棗(七枚,切碎)、生薑(七片)、黃秫米(半合,洗淨)。 做法:用水一碗半,把以上藥材和黃秫米一起煮成稀粥,去掉藥渣喝粥。

《簡易》丁香散:這個方子是治療反胃嘔吐,吃不下粥飯的。 組成:大附子(一枚,放在磚石上,四面用火加熱,逐漸逼熱,然後浸入生薑汁中,浸泡一會兒,再按此法淬火,重複多次,直到浸完半碗生薑汁左右,去掉附子皮,烘乾磨成粉末)、丁香(二錢,研磨)。 做法:把以上兩種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鍾,加入小米同煮到七分熟時服用。

(楊氏)丁香茯苓湯: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虛寒,食物積滯在體內,胸腹痞塞疼痛,氣機升降失常,導致嘔吐痰涎,或是嘔吐酸水,沒有食慾的。 組成:半夏(制)、橘紅、茯苓(各一兩半)、丁香、附子(制)、肉桂、砂仁(各五錢)、乾薑(炮)、木香(各一兩)。 做法: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鍾半,加入生薑七片,大棗一枚,煎煮到七分時服用。

《良方》丁香柿蒂散:這個方子是治療吐瀉,或是病後胃中虛寒導致的呃逆。如果打嗝連續七八聲,收不住氣,就難以治療。 組成:丁香、柿蒂、炙甘草、良薑(各五分),人參、半夏、陳皮、茯苓(各一錢),生薑(二錢)。 做法:用水二鍾,煎煮熱服。

《寶鑑》丁香柿蒂散:這個方子是治療呃逆嘔吐的。 組成: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等分)。 做法:用水一鍾半,加入生薑五片,煎煮服用。

(嚴氏)柿蒂湯:這個方子是治療胸悶呃逆不止的。 組成:柿蒂、丁香(各二錢)。 做法:加入生薑五片,用水煎煮服用。《家珍》這個方子有人參這一味藥材。

《百一》安脾散:這個方子是治療胃氣上逆,飲食過多損傷脾胃,憂愁思慮積鬱在心,舊食物積存在體內,飲用寒涼飲料,導致寒痰擾亂脾胃,無法消化,造成這種病症。女性多因為血氣虛弱,男性多因為下元虛損。有的吃完就吐,有的早上吃晚上吐,晚上吃早上吐,吐出來的是酸黃臭水,都是因為脾胃衰敗所致,應該及時治療,拖延就會出現煩渴,大便乾結,不能喝水,很危險。 組成:南木香(磨汁),橘紅,人參,白朮,草果(用麵包裹烤過),茯苓,甘草(炙),丁香,胡椒(各二兩半),高良薑(一兩,用陳舊土三合,加水二碗一起煮乾,切片)。 做法:把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鍾半,加入少許鹽,煎煮到七分,飯後溫服。也可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錢,用鹽米湯調服。

《三因》補脾湯: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虛寒,腹瀉腹脹,氣機上逆嘔吐,消化不良。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厚朴(炒)、陳皮(各一錢),乾薑(炒)、甘草(炙)、草果、麥芽(炒,各八分)。 做法:用水一鍾半,煎煮到七分,空腹溫服。

《三因》養胃湯:這個方子是治療脾胃虛寒,嘔吐噁心,腹部脹痛,腸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