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9)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9)
1. 熱陣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三因》,附子湯,治風寒濕痹,骨節疼痛,皮膚不仁,肌肉重著,四肢緩縱。
附子(生),白芍藥,桂心,甘草,白茯苓,人參,乾薑(各三兩),白朮(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煎服。
生附湯,治寒濕腰痛。
附子(生用),白朮,茯苓,牛膝,厚朴,乾薑,炙甘草(各一錢),蒼朮,杜仲(姜炒,各二錢)
水二鍾,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參附湯,方在補陣。治元陽不足,喘急呃逆,嘔惡厥冷等證。
(仲景),朮附湯,方在補陣。治中寒中氣不足,逆冷,痰盛,口噤等證。
耆附湯,方在補陣。治氣虛陽弱,虛汗倦怠。
《濟生》,朮附湯,方在補陣。治寒濕腰冷重痛,小便自利。
《金匱》,桂枝附子湯,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
桂枝(四兩,去皮),生薑(三兩,切),附子(三枚,炮,去皮,各破八片),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分溫三服。
《金匱》,白朮附子湯,治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脈虛浮而澀,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枝,此方主之。
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甘草(炙,一兩),生薑(一兩半,切),大棗(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一服覺身痹,半日許再服。三日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朮、附並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
《金匱》,甘草附子湯,治風濕相搏,骨節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此主之。
甘草(炙),白朮(各二兩),附子(二枚,炮,去皮),桂枝(四兩,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後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為妙。
《良方》,姜附湯,治霍亂轉筋,手足厥冷,或吐逆身冷,脈微急,用此藥救之。此即仲景乾薑附子湯。
乾薑(一兩),附子(一個,生用)
上每服半兩,水煎。外科姜附湯有人參、白朮。
生薑附子湯,治嶺南瘴厲,內虛發熱,或寒熱往來,嘔痰吐逆,頭疼身痛,或汗多煩躁引飲,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風。
附子(一枚,如法制,分四服)
上每服水一鍾,生薑十片,煎六分,微溫服。
乾薑附子湯,治瘴毒陰證發熱,或煩躁,手足冷,鼻尖冷,身體重痛,舌上胎生,引飲煩渴,或自利嘔吐,汗出惡風。
大附子(一枚,制,分四服)
上每服加炮乾薑二錢同煎,溫服;熱甚者,冷服。
白話文:
將以上五種藥材,加入八升水煮沸,取三升藥液,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三因方》中的附子湯,用來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痺症,症狀包含骨骼關節疼痛、皮膚麻木不仁、肌肉沉重、四肢無力且活動不靈活。
藥材包含:生附子、白芍藥、桂心、甘草、白茯苓、人參、乾薑(各三兩),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生附湯,用來治療寒濕引起的腰痛。
藥材包含:生附子、白朮、茯苓、牛膝、厚朴、乾薑、炙甘草(各一錢),蒼朮、杜仲(用薑炒過,各二錢)。 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前服用。
參附湯,這個方子在補益類的章節中。用來治療元陽不足,引起的呼吸急促、打嗝、噁心嘔吐、四肢冰冷等症狀。
(仲景方)朮附湯,這個方子在補益類的章節中。用來治療中寒、中氣不足,引起的四肢冰冷、痰多、口噤等症狀。
耆附湯,這個方子在補益類的章節中。用來治療氣虛陽弱,引起的虛汗、疲倦等症狀。
《濟生方》中的朮附湯,這個方子在補益類的章節中。用來治療寒濕引起的腰部冰冷、沉重疼痛、小便頻繁等症狀。
《金匱要略》中的桂枝附子湯,用來治療傷寒八九天,風濕相互作用,導致身體疼痛煩躁、難以轉身、不嘔吐不口渴,脈象虛浮而澀的症狀。
藥材包含:桂枝(四兩,去皮)、生薑(三兩,切片)、附子(三枚,炮製過,去皮,每枚切成八片)、甘草(三兩,炙烤過)、大棗(十二枚,掰開)。 將以上五種藥材,加入六升水煮沸,取二升藥液,濾掉藥渣後,分溫三次服用。
《金匱要略》中的白朮附子湯,用來治療傷寒八九天,風濕相互作用,導致身體疼痛煩躁、難以轉身、不嘔吐不口渴,脈象虛浮而澀,如果大便乾燥,小便正常的人,去掉桂枝,就用這個方子。
藥材包含: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製過,去皮)、甘草(炙烤過,一兩)、生薑(一兩半,切片)、大棗(六枚)。 將以上五種藥材,加入三升水煮沸,取一升藥液,濾掉藥渣後,分溫三次服用。服用一次後若感覺身體麻木,過半天左右再服用一次。三天內將藥服用完畢,若出現頭暈目眩的感覺,不要驚慌,這是白朮和附子的藥力正在體內運行,驅除水濕的正常反應。
《金匱要略》中的甘草附子湯,用來治療風濕相互作用,導致骨節疼痛煩躁、抽痛、難以彎曲伸展,碰觸疼痛加劇,出汗、呼吸急促、小便不暢、大便反而通暢、怕風、不喜歡穿衣服,或身體輕微腫脹的人,可用此方。
藥材包含:甘草(炙烤過)、白朮(各二兩)、附子(二枚,炮製過,去皮)、桂枝(四兩,去皮)。 將以上四種藥材,加入六升水煮沸,取三升藥液,濾掉藥渣後,溫熱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初次服用後若微微出汗,病情就會緩解,可以進食。若出汗後又感到煩躁,則服用五合(約半升),若覺得一升太多,服用六七合(約半升多一些)也很好。
《良方》中的薑附湯,用來治療霍亂引起的轉筋、手腳冰冷,或者嘔吐、身體冰冷、脈象微弱急促的症狀,用這個藥可以救急。這就是仲景的乾薑附子湯。
藥材包含:乾薑(一兩)、附子(一個,生用)。 每次服用半兩,加水煎煮。外科用的薑附湯,則會加入人參和白朮。
生薑附子湯,用來治療嶺南地區的瘴氣,症狀包含:體內虛弱發熱,或時冷時熱、嘔吐痰液、頭痛身痛,或出汗多、煩躁想喝水,或腹瀉小便赤黃,也可用於治療突然中風。
藥材包含:附子(一枚,按照方法炮製,分四次服用)。 每次取一份藥,加一碗水,十片生薑,煎煮至剩六分,溫熱服用。
乾薑附子湯,用來治療瘴毒引起的陰症發熱,或煩躁不安、手腳冰冷、鼻尖冰冷、身體沉重疼痛、舌苔濕潤、想喝水但又口渴,或腹瀉嘔吐、出汗怕風。
藥材包含:大附子(一枚,炮製過,分四次服用)。 每次取一份藥,加入炮製過的乾薑二錢一同煎煮,溫熱服用,若發熱嚴重,則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