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7)

1. 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陣

2. 熱陣

(仲景),理中丸,即名人參理中湯。治太陰即病,自利不渴,陰寒腹痛,短氣咳嗽,霍亂嘔吐,飲食難化,胸膈噎塞,或瘧疾瘴氣瘟疫,中氣虛損,久不能愈,或中虛生痰等證。

人參,白朮(炒),乾薑(炒),炙甘草(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丸,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原論加減法,詳在霍亂門述古條中。賓按:上方兩數,乃漢時權度,今後世所用,惟每味數錢,而甘草半之,酌宜可也。

附子理中湯,治證如前,而中氣虛寒,腹痛甚者。又或入房腹痛,手足厥冷,或食冷犯寒等證。

即前方加製附子一、二、三錢,隨宜用之。其有寒甚勢急者,不妨生用,或炮用亦可。外科附子理中湯有芍藥、茯苓,無甘草、乾薑。

附子理中丸,治陰寒腎氣動者。

即前附子理中湯去白朮,煉蜜丸服。

理中加丁香湯,治中脘停寒,喜辛物,入口即吐即噦。

即前附子理中湯加丁香十粒,甚或兼痛者,可加至一、二錢。若以理中加木香,即名木香理中湯。

加味理中湯,治脾肺俱虛,咳嗽不已。

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乾薑,細辛,北五味(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局方》,胡椒理中湯,治肺胃虛寒,氣不宣通,咳喘逆氣,虛痞噎悶,脅腹滿痛,短氣不能飲食,嘔吐痰水不止。

白朮(五兩),乾薑,炙甘草,胡椒,良薑,蓽茇,陳皮,細辛,款冬花(去梗,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五、七錢,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或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溫酒、米飲任下,無時,每日二服。

《選方》,八味理中丸,治脾胃虛寒,飲食不化,胸膈痞悶,或嘔吐泄瀉。

人參,乾薑(炒,各一兩),白朮(四兩,炒),白茯苓,麥芽(炒,二兩),甘草(炙),神麯(炒)砂仁(炒,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一錢。空心服一丸,薑湯嚼下。

枳實理中丸,治傷寒寒實結胸。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乾薑(各二兩),枳實(十六片)

上為細末,煉蜜丸,雞子黃大。每服一丸,熱湯化下,連進二、三服。

理中化痰丸,治脾胃虛寒,痰涎內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飲食難化,咳唾痰涎。此中氣虛弱,不能統涎歸源也。

人參,白朮(炒),乾薑(炮),茯苓(各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夏(制,三兩)

薑湯煮麵糊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湯送下。

治中湯,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此即理中湯加青皮、陳皮也。

白話文:

[熱陣]

理中丸(又名:人參理中湯):主要治療脾胃虛弱的疾病,症狀包括:大便稀溏、口不渴、腹部因寒冷而疼痛、呼吸短促、咳嗽、霍亂、嘔吐、消化不良、胸悶、或瘧疾、瘴氣、瘟疫等疾病導致的中氣虛弱,久治不癒,或因中氣虛弱而產生痰等症狀。

藥材組成:人參、炒白朮、炒乾薑、炙甘草,各等份(古代劑量為三兩)。

製法及服用方法: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雞蛋黃。每次取一丸,用幾合沸水化開,溫服,每日服用三至四次,晚上服用兩次。如果腹中沒有感到溫熱,可以增加到三、四丸。但藥效不如湯劑快。湯劑的製法:將以上四種藥材按比例切碎,加入八升水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原書中關於加減藥材的方法,詳細記載在霍亂篇中。作者註解:以上藥材劑量是漢代的度量衡,現代使用時,每種藥材取數錢,甘草減半,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附子理中湯:治療的症狀與理中丸相似,但適用於中氣虛寒,腹痛更嚴重的情況。或者因性生活後腹痛、手腳冰冷,或因吃冷食受寒等引起的症狀。

藥材組成: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製附子一至三錢,可根據病情調整用量。如果寒邪嚴重且病情緊急,可以直接使用生附子,也可以使用炮製過的附子。外科使用的附子理中湯,則會加入芍藥和茯苓,去除甘草和乾薑。

附子理中丸:主要治療因陰寒而腎氣不穩的情況。

藥材組成:在附子理中湯的基礎上,去除白朮,用蜂蜜煉成藥丸服用。

理中加丁香湯:治療因中焦有寒氣停滯,喜歡吃辛辣食物,但入口即吐或打嗝的症狀。

藥材組成:在附子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丁香十粒,如果疼痛嚴重,可以加到一到兩錢。如果將丁香換成木香,則稱為木香理中湯。

加味理中湯:治療脾肺都虛弱,咳嗽不止的症狀。

藥材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乾薑、細辛、北五味子(等份)。

製法及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取三錢,加入三片生薑、一枚紅棗,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

《局方》胡椒理中湯:治療肺胃虛寒,氣機不暢,導致咳嗽、氣喘、胸悶、虛弱痞脹、脅腹脹痛、呼吸短促、食慾不振、嘔吐痰水不止的症狀。

藥材組成:白朮(五兩),乾薑、炙甘草、胡椒、良薑、蓽茇、陳皮、細辛、款冬花(去梗,各四兩)。

製法及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取五至七錢,加入一碗半水煎煮至七分,飯後溫服。也可以用蜂蜜煉成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三十丸或五十丸,用白開水、溫酒或米湯送服,不限時間,每日服用兩次。

《選方》八味理中丸: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胸膈痞悶,或嘔吐泄瀉的症狀。

藥材組成:人參、炒乾薑(各一兩),炒白朮(四兩),白茯苓、炒麥芽(各二兩),炙甘草、炒神麯、炒砂仁(各一兩半)。

製法及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藥丸,每丸重一錢。空腹服用一丸,用薑湯送服。

枳實理中丸:治療傷寒病導致的寒邪實證結胸。

藥材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乾薑(各二兩),枳實(十六片)。

製法及服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藥丸,如雞蛋黃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熱水化開送服,連續服用兩到三次。

理中化痰丸:治療脾胃虛寒,痰液停留在體內,導致嘔吐、食慾不振、大便稀溏、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的症狀。這是因為中氣虛弱,不能將痰液正常運化的原因。

藥材組成:人參、炒白朮、炮乾薑、茯苓(各二兩),炙甘草(一兩),制半夏(三兩)。

製法及服用方法:用薑湯煮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治中湯:治療脾胃不和,嘔吐、霍亂、中滿、虛痞,或腹瀉的症狀。此方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了青皮和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