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6)

1. 寒陣

《御藥》,阿膠丸,治腸風下血。

黃連,阿膠(炒珠),赤茯苓(等分)

上將連、茯為末,阿膠用酒熬化,和末,眾手為丸。食前米湯送三、五十丸。或共為末糊丸亦可。

聚金丸,治酒毒大腸蓄熱下血。

黃芩,防風(各二兩),黃連(四兩,半生半酒炒)

上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下。

臟連丸,治遠年近日腸風臟毒下血。

大鷹爪黃連(半斤),槐米(二兩),枳殼(一兩),防風,粉草,槐角,香附,牙皂,木香(各五錢)

上用陳倉米三合,同香附一處為末,外藥共為細末,用豬大臟約長二尺,洗淨,裝入米、附縛定,量用水二大碗,沙鍋炭火煮,干即添水,漫火煮爛如泥,取起和藥搗勻,丸桐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七、八十丸。忌面、蒜、生冷、煎炙之物。一料病痊。

《局方》,酒蒸黃連丸,治一切熱瀉便血,並伏暑發熱,解酒毒。

黃連(半斤,用淨酒二升,浸以丸器,置甑上蒸至爛,取出曬乾)

上為末,滴水丸。每服五十丸,食前溫水下。

黃連丸,治腸紅便血,痔瘡腫痛。

黃連,吳茱萸(等分)

上二味,用滾湯同漉過,罨一、二日,同炒揀開,各另為末,米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錢。糞前紅,服茱萸丸;糞後紅,服黃連丸,俱酒上。此與左金丸稍同。

豬臟丸,方在外科。治大便痔漏下血。

保和丸,方在小兒。治飲食酒積停滯。

四順清涼飲,方在攻陣。治臟腑血熱,煩渴秘結。

(仲景),白頭翁湯,治熱痢下重者。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白話文:

寒陣

《御藥》的阿膠丸,是用來治療腸風下血的。

藥方組成是:黃連、炒過的阿膠珠、赤茯苓,這三種藥材等量。

做法是:先將黃連、赤茯苓磨成粉末,再將阿膠用酒熬化,然後將藥粉和熬化的阿膠混合均勻,搓成藥丸。飯前用米湯送服三、五十丸。也可以將藥粉和成糊狀,搓成藥丸。

聚金丸是用來治療因為喝酒中毒導致大腸積熱而下血的。

藥方組成是:黃芩、防風各二兩,黃連四兩(其中一半用生黃連,另一半用酒炒過)。

做法是: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空腹用米湯送服七、八十丸。

臟連丸是用來治療久病或近期發作的腸風臟毒下血。

藥方組成是:大鷹爪黃連半斤,槐米二兩,枳殼一兩,防風、甘草、槐角、香附、牙皂、木香各五錢。

做法是:先將陳倉米三合和香附一起磨成粉末,其餘藥材也磨成細粉。取約二尺長的豬大腸,洗淨後,將米粉、香附粉裝入腸中,紮緊兩端。用兩大碗水在砂鍋中用炭火煮,水快乾時就加水,用小火慢燉,直到腸煮爛如泥。取出後和藥粉一起搗勻,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米湯送服七、八十丸。服藥期間忌食麵食、蒜、生冷及煎烤的食物。服用一劑藥,病就可痊癒。

《局方》的酒蒸黃連丸,是用來治療各種熱瀉便血,以及伏暑發熱、解酒毒的。

藥方組成是:黃連半斤,用兩升淨酒浸泡在丸藥容器中,放在蒸籠上蒸至爛熟,取出曬乾。

做法是:將蒸過的黃連磨成粉末,加水搓成藥丸。每次飯前用溫水送服五十丸。

黃連丸是用來治療腸道出血,以及痔瘡腫痛的。

藥方組成是:黃連和吳茱萸等量。

做法是:將這兩種藥材用滾水一起沖泡,悶一、二天,然後一起炒乾,分開磨成粉末,用米糊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錢。大便前出血,服用吳茱萸丸;大便後出血,服用黃連丸,都用酒送服。這個藥方與左金丸有些相似。

豬臟丸的藥方在外科部分,是用來治療大便痔漏下血的。

保和丸的藥方在小兒部分,是用來治療飲食及飲酒引起的積滯的。

四順清涼飲的藥方在攻陣部分,是用來治療臟腑血熱、煩渴和便秘的。

(仲景)的白頭翁湯,是用來治療熱痢導致的便後重墜感的。

藥方組成是: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做法是: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七升煮,取二升藥液,去渣。溫服一升,如果沒有好轉,再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