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4)

1. 寒陣

(丹溪),大補陰丸,降陰火,補腎水。

黃柏(鹽酒炒),知母(鹽酒炒,各四兩),熟地(酒洗,蒸,搗爛),龜板(酥炙黃,各六兩)

上為細末,用豬脊髓蒸熟,和煉蜜同搗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薑、鹽、酒送下。

《秘傳》,大補天丸,治男婦虛損勞傷,形體羸乏,腰背疼痛,遺精帶濁。

紫河車(初胎者一具,米泔洗淨,入小砂罐內,加水一碗煮沸,候冷取起,放竹籃中,四圍用紙糊密,烘乾為末,入群藥和勻),黃柏(蜜炒),知母(乳炒),龜板(酥炙,各三兩),懷熟地(五兩,搗),牛膝(酒洗),肉蓯蓉(酒洗),麥門冬,山藥(炒),虎脛骨(酥炙),黃耆(蜜炙),茯神(各兩半),杜仲(制),何首烏(制),人參,白芍藥(冬月一兩),枸杞(各二兩),生地(酒洗,沙鍋煮爛,搗),天門冬,當歸(酒洗),北五味(各一兩),冬加乾薑(半兩,炒黑)

上為細末,用豬脊髓三條蒸熟,同煉蜜和搗為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淡鹽湯下,冬月酒下。

大補地黃丸,治精血枯涸燥熱。

黃柏(鹽酒炒),熟地(酒蒸,各四兩),當歸(酒洗),山藥(炒),枸杞(各三兩),知母(鹽酒炒),山茱萸,白芍藥(各二兩),生地(二兩半),肉蓯蓉(酒浸),玄參(各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

(丹溪),補陰丸,一名虎潛丸。降陰火,滋腎水。

黃柏(制),知母(制),熟地(酒洗,各三兩),龜板(酥炙,四兩),白芍(酒炒),當歸,牛膝(各二兩),虎脛骨(酥炙),鎖陽(酥炙),陳皮(各兩半)

上為細末,酒煮羯羊肉為丸,桐子大。冬加乾薑半兩。每服五、六十丸,姜鹽湯,或酒下。

(節齋),補陰丸

黃柏,知母(俱酒炒),龜板(各三兩),熟地(五兩),鎖陽,枸杞,天冬,白芍(各二兩),五味(一兩),乾薑(五錢)

煉蜜入豬脊髓三條搗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冬月用酒。

三補丸,治三焦火熱。

黃連,黃芩,黃柏

滴水丸,桐子大。白湯送下,或淡鹽湯亦可。

(東垣),滋腎丸,降腎火。桂與火邪同體,此寒因熱用法也。凡不渴者,病在下焦,宜用之。《良方》云:或腎虛足熱,小便不利,肚腹腫脹,皮膚脹裂,眼睛突出,此神劑也。

黃柏(二兩,酒拌,陰乾),知母(同上),肉桂(二錢)

為細末,熟水為丸。百沸湯空心送下二百丸。

加味虎潛丸,治諸虛不足,腰腿疼痛,行步無力。壯元氣,滋腎水。

熟地黃(八兩),人參,黃耆(炙),當歸,杜仲(酥炙),牛膝(酒蒸),鎖陽(酒洗),龜板(酥炙),菟絲子(制),茯苓,破故紙(炒),黃柏(蜜水炒),知母(酒炒),虎骨(酥炙,各一兩)山藥(炒),枸杞(各二兩)

白話文:

寒陣

(丹溪)大補陰丸:

這個藥方可以降低體內的虛火,同時補養腎的陰液。

藥材:黃柏(用鹽水和酒炒過)、知母(用鹽水和酒炒過,各150克),熟地(用酒洗過後蒸熟搗爛)、龜板(用酥油烤黃,各225克)。

製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蒸熟的豬脊髓和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勻製成丸劑,每顆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六十丸,在空腹時用生薑、鹽和酒送服。

(《秘傳》)大補天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男女因虛損勞傷引起的身體虛弱、形體消瘦、腰背疼痛、遺精、白帶混濁等症狀。

藥材:紫河車(初生胎盤一個,用米泔水洗淨,放入小砂罐內,加一碗水煮沸,冷卻後取出,放在竹籃中,四周用紙糊密,烘乾磨成粉,與其他藥材混合)、黃柏(用蜂蜜炒過)、知母(用乳汁炒過)、龜板(用酥油烤過,各112.5克)、懷熟地(187.5克,搗爛)、牛膝(用酒洗過)、肉蓯蓉(用酒洗過)、麥門冬、山藥(炒過)、虎脛骨(用酥油烤過)、黃耆(用蜂蜜烤過)、茯神(各62.5克)、杜仲(炮製過)、何首烏(炮製過)、人參、白芍藥(冬天用37.5克)、枸杞(各75克)、生地(用酒洗過,在沙鍋中煮爛,搗爛)、天門冬、當歸(用酒洗過)、北五味子(各37.5克)。冬天加入乾薑(18.75克,炒黑)。

製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加入蒸熟的三條豬脊髓和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搗勻製成丸劑,每顆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八十丸,在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冬天可用酒送服。

大補地黃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精血枯竭、身體乾燥發熱的症狀。

藥材:黃柏(用鹽水和酒炒過)、熟地(用酒蒸過,各150克)、當歸(用酒洗過)、山藥(炒過)、枸杞(各112.5克)、知母(用鹽水和酒炒過)、山茱萸、白芍藥(各75克)、生地(93.75克)、肉蓯蓉(用酒浸過)、玄參(各93.75克)。

製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劑,每顆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

(丹溪)補陰丸(又名虎潛丸):

這個藥方可以降低體內的虛火,滋養腎的陰液。

藥材:黃柏(炮製過)、知母(炮製過)、熟地(用酒洗過,各112.5克)、龜板(用酥油烤過,150克)、白芍(用酒炒過)、當歸、牛膝(各75克)、虎脛骨(用酥油烤過)、鎖陽(用酥油烤過)、陳皮(各93.75克)。

製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煮過的羊肉製成丸劑,每顆如梧桐子大小。冬天加入乾薑18.75克。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生薑鹽湯或酒送服。

(節齋)補陰丸:

藥材:黃柏、知母(都用酒炒過)、龜板(各112.5克)、熟地(187.5克)、鎖陽、枸杞、天冬、白芍(各75克)、五味子(37.5克)、乾薑(18.75克)。

製法:用煉製過的蜂蜜和三條豬脊髓一起搗勻製成丸劑,每顆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八、九十丸,在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冬天可用酒送服。

三補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三焦(上焦、中焦、下焦)的火熱。

藥材:黃連、黃芩、黃柏。

製法:製成滴水丸,每顆如梧桐子大小。用白開水送服,或用淡鹽水也可以。

(東垣)滋腎丸:

這個藥方可以降低腎的虛火。桂皮和火邪都屬於熱性,這個方子雖然用了桂皮,但屬於寒性藥物因應熱性病症的用法。凡是不口渴的,病多在下焦,適合使用此方。《良方》記載:如果腎虛導致腳熱、小便不暢、腹部腫脹、皮膚脹裂、眼睛突出,這個藥方是非常有效的。

藥材:黃柏(75克,用酒拌過,陰乾)、知母(同黃柏的炮製方法)、肉桂(7.5克)。

製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開水製成丸劑。每次在空腹時用沸水送服二百丸。

加味虎潛丸: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虛損不足、腰腿疼痛、行走無力等症狀,能夠強壯元氣,滋養腎的陰液。

藥材:熟地黃(300克)、人參、黃耆(烤過)、當歸、杜仲(用酥油烤過)、牛膝(用酒蒸過)、鎖陽(用酒洗過)、龜板(用酥油烤過)、菟絲子(炮製過)、茯苓、破故紙(炒過)、黃柏(用蜂蜜水炒過)、知母(用酒炒過)、虎骨(用酥油烤過,各37.5克)、山藥(炒過)、枸杞(各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