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1)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91)
1. 寒陣
真珠粉丸,治精滑白濁。
黃柏,真蛤粉(各一斤),真珠(三兩,一方代以青黛亦效)
上為末,水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下,或加樗皮、滑石、青黛俱好。
《局方》,導赤散,治心火及小腸熱證,小便赤澀而渴。
生地,木通,生甘草(各等分)
入竹葉二十片,水煎服。一方加人參、麥門冬。
赤茯苓湯,治膀胱實熱,小便不通,口乾,咽腫不利。
赤茯苓,豬苓,木通,車前子,瞿麥,葵子,黃芩,滑石,枳實,甘草(各等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濟生》,葵子湯,治膀胱實熱,腹脹,小便不通,口舌乾燥。
葵子(微炒),豬苓,赤茯苓,枳實,瞿麥,木通,黃芩,車前子,滑石(各一錢),甘草(五分)
上用水一鍾半,姜煎,空心服。
牛膝湯,治砂石淋澀。
牛膝(一合),麝香(少許)
上用水煎牛膝去滓,入麝香服之。鄞縣耿夢得之內患淋,下砂石剝剝有聲,甚為苦楚,一服而愈。
三味牛膝湯,治小便不通,莖中痛,及婦人血熱內結,腹堅痛。
牛膝(根葉一握,生用),當歸(一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上咀。每服一兩許,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服,日三。
海金沙散,治膏淋。
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燈草湯空心調下。
茵陳湯,治黃疸發熱,大小便澀。
茵陳,梔子仁(各二錢),赤茯苓,葶藶(各錢半),枳實,甘草(各五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活人》,茯苓滲濕湯,治黃疸濕熱,嘔吐而渴,身目俱黃,小便不利,食少而熱。
白茯苓,澤瀉,茵陳,青皮,陳皮,防己(各五分),梔子,黃芩(各八分),黃連,枳實(各七分),蒼朮,白朮(各一錢)
上水煎服。
(東垣),當歸拈痛湯,治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手足遍身流注疼痛,熱腫等證。
羌活,黃芩,炙甘草,茵陳(各五錢),人參,苦參,升麻,乾葛,蒼朮(各二錢),防風,歸身,白朮,知母,豬苓,澤瀉(各一錢半)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睡再服。
《活人》,犀角散,治腳氣衝心,煩喘悶亂,頭痛口乾,坐臥不得。
犀角屑,枳殼(麩炒),沉香(各七錢半),檳榔,紫蘇(莖葉),麥門冬,赤茯苓(各一兩),木香,防風(各半兩),石膏(生用,研,二兩)
上㕮咀。每服八錢,以水一鍾半,煎八分,去柤,入淡竹瀝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時溫服。
(東垣),清燥湯,治六七月間濕熱成痿,肺金受邪,腰以下痿軟,癱瘓不能動,行走不正,兩足欹側。
柴胡,酒黃柏,黃連,麥冬(各三分),生地,人參(各一錢),炙甘草,豬苓,白茯苓,橘紅神麯,澤瀉(各五分),白朮,蒼朮(各八分),黃耆(錢半),知麻(三分),五味子(九粒)
白話文:
珍珠粉丸,治療精液滑脫、小便混濁。
藥材:黃柏、蛤殼煅燒後的粉末(各一斤)、珍珠(三兩,有時可以用青黛代替,效果也很好)。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百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也可以加入樗樹皮、滑石、青黛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導赤散,治療心火旺盛和小腸有熱引起的病症,如小便赤澀、口渴。
藥材:生地黃、木通、生甘草(各等分)。
使用方法:加入竹葉二十片,用水煎煮後服用。有時會加入人參、麥門冬。
赤茯苓湯,治療膀胱實熱,導致小便不通、口乾、咽喉腫痛不適。
藥材:赤茯苓、豬苓、木通、車前子、瞿麥、葵子、黃芩、滑石、枳實、甘草(各等分)。
使用方法: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時,飯前服用。
葵子湯,治療膀胱實熱,導致腹脹、小便不通、口舌乾燥。
藥材:稍微炒過的葵子、豬苓、赤茯苓、枳實、瞿麥、木通、黃芩、車前子、滑石(各一錢)、甘草(五分)。
使用方法:用水一碗半,加生薑煎煮,空腹服用。
牛膝湯,治療砂石淋(尿路結石導致的排尿困難)。
藥材:牛膝(一合)、麝香(少許)。
使用方法:用水煎煮牛膝,去除藥渣,加入麝香服用。有一個叫耿夢得的人,患有尿路結石,排尿時砂石摩擦聲音很大,非常痛苦,服用此藥後痊癒。
三味牛膝湯,治療小便不通、陰莖疼痛,以及婦女因血熱導致體內結塊、腹部堅硬疼痛。
藥材:牛膝(帶根葉的一把,生用)、當歸(一兩)、黃芩(去除黑心,半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左右,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飯後服用,一天三次。
海金沙散,治療膏淋(小便混濁如米湯)。
藥材: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二錢半)。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燈心草煎湯調和後,空腹服用。
茵陳湯,治療黃疸病,伴有發熱、大小便不暢。
藥材:茵陳、梔子仁(各二錢)、赤茯苓、葶藶子(各錢半)、枳實、甘草(各五分)。
使用方法: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時,飯前服用。
茯苓滲濕湯,治療因濕熱引起的黃疸病,伴有嘔吐、口渴、身體眼睛都發黃、小便不暢、食慾不振、發熱。
藥材:白茯苓、澤瀉、茵陳、青皮、陳皮、防己(各五分)、梔子、黃芩(各八分)、黃連、枳實(各七分)、蒼朮、白朮(各一錢)。
使用方法: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拈痛湯,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病症,如關節疼痛、肩背沉重、胸部不適、手腳及全身遊走性疼痛、紅腫等。
藥材:羌活、黃芩、炙甘草、茵陳(各五錢)、人參、苦參、升麻、葛根、蒼朮(各二錢)、防風、當歸身、白朮、知母、豬苓、澤瀉(各一錢半)。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用水煎煮後空腹服用,睡前再服一次。
犀角散,治療腳氣病導致的氣衝心胸、煩躁喘悶、頭痛口乾、坐臥不安。
藥材:犀角屑、麩炒枳殼、沉香(各七錢半)、檳榔、紫蘇(莖葉)、麥門冬、赤茯苓(各一兩)、木香、防風(各半兩)、生石膏(研磨,二兩)。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八錢,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加入淡竹瀝一合,再次煎煮一兩次。不拘時間溫服。
清燥湯,治療六七月間因濕熱導致的痿症,肺功能受損,腰部以下軟弱無力,癱瘓不能動彈,行走時歪斜,雙腳傾斜。
藥材:柴胡、酒炒黃柏、黃連、麥冬(各三分)、生地、人參(各一錢)、炙甘草、豬苓、白茯苓、橘紅、神麯、澤瀉(各五分)、白朮、蒼朮(各八分)、黃耆(錢半)、知母(三分)、五味子(九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