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8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83)

1. 寒陣

水煎溫服。一方無豆豉。又六味梔子仁湯在外科八。

(仲景),梔子豆豉湯,治傷寒煩熱懊憹。可為吐劑。

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

上用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再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仲景),梔子厚朴湯,治傷寒下後,餘邪未清,心煩腹滿,起臥不安者。

梔子(十四枚,擘),厚朴(四兩,姜炙),枳實(四兩,炒)

以上三味,用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仲景),梔子乾薑湯,治傷寒以丸藥大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若病人舊有微溏者不可用。

梔子(十四枚,擘),乾薑(三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仲景),梔子柏皮湯,治傷寒身黃髮熱者。

梔子(十五枚),甘草(一兩),黃柏(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解瘟疫熱毒

瘟疫八、九日後,已經汗下不退,口渴咽乾,欲飲水者,以蚯蚓糞名六一泥不拘多少,擂新汲水飲之,或用晚蠶砂亦可。其熱甚者,用新青布以冷水浸過,略擠干,置患人胸上,以手按之良久,布熱即易之,須臾,當汗出如水,或作戰汗而解。夏月極熱用此法,他時不可用。

漏蘆丹麻湯,方在外科。治時毒頭面紅腫。

黃連香薷飲,方在和陣。治傷暑中熱。

《局方》,瀉心湯,治心火。

用川黃連去須,為極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或一錢,或湯或散,臨臥服。

(仲景),甘草瀉心湯,亦名半夏瀉心湯。嘔而腸鳴,心下痞者,此方主之。此方辛入脾而散氣,半夏、乾薑之辛以散結;氣苦入心而泄熱,黃連、黃芩之苦以泄痞熱;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人參、甘草、大棗之甘以緩之也。

半夏(半升,洗),黃連(一兩),乾薑,黃芩,甘草(炙),人參(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仲景),生薑瀉心湯,治傷寒汗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生薑(四兩,切),甘草(炙),人參,黃芩(各三兩),乾薑(一兩),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無生薑,即名半夏瀉心湯。

(仲景),大黃黃連瀉心湯,治太陽傷寒汗下後,色微黃,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上二味,以微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仲景),附子瀉心湯,治傷寒汗下後,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

白話文:

寒陣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溫熱服用。另有一個方子沒有豆豉。另外,六味梔子仁湯的配方在外科的章節第八部分。

(張仲景的方子)梔子豆豉湯,治療傷寒引起的煩躁發熱,心中鬱悶不安。這個方子可以用來催吐。

配方:梔子(十四枚,掰開),豆豉(四合)

用法:以上藥材加水四升,先煮梔子,煮到剩二升半時,加入豆豉再煮,取一升半的藥液,去渣,分兩次服用。溫熱服用第一次,如果服藥後吐了,就停止服用第二次。

(張仲景的方子)梔子厚朴湯,治療傷寒用藥後,餘邪未清,心中煩躁,腹部脹滿,坐立不安的情況。

配方:梔子(十四枚,掰開),厚朴(四兩,用薑汁炙過),枳實(四兩,炒過)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加水三升半,煮到剩一升半的藥液,去渣,分兩次服用。溫熱服用第一次,如果服藥後吐了,就停止服用第二次。

(張仲景的方子)梔子乾薑湯,治療傷寒用丸藥瀉下後,身體發熱不退,稍微煩躁的情況。如果病人原本就容易腹瀉,就不能使用這個方子。

配方:梔子(十四枚,掰開),乾薑(三兩)

用法:以上兩味藥材加水三升半,煮到剩一升半的藥液,去渣,分兩次服用。溫熱服用第一次,如果服藥後吐了,就停止服用第二次。

(張仲景的方子)梔子柏皮湯,治療傷寒導致身體發黃,並且發熱的情況。

配方:梔子(十五枚),甘草(一兩),黃柏(二兩)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加水四升,煮到剩一升半的藥液,去渣,分兩次溫熱服用。

治療瘟疫熱毒的方法

瘟疫發作八九天後,已經發汗或瀉下,但病情沒有好轉,出現口渴咽乾,想喝水的情況,可以用蚯蚓糞(俗稱六一泥)不拘多少,用新打的水攪拌後飲用,或用晚蠶砂也可以。如果發熱很嚴重,可以用新青布用冷水浸濕後,略微擰乾,敷在病人胸口,用手按住一會兒,布變熱就換新的,過一會兒,應該會像出汗一樣發散熱氣,或是出冷汗而病癒。夏天非常熱的時候用這個方法,其他時候不適合用。

漏蘆丹麻湯,配方在外科章節。治療時毒引起的頭面紅腫。

黃連香薷飲,配方在和陣的章節。治療中暑引起的發熱。

《局方》裡的瀉心湯,治療心火旺盛。

使用川黃連去除鬚根,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字(古代的計量單位,約等於現在的0.3克),或五分(約等於現在的1.5克),或一錢(約等於現在的3克),可以用水或湯送服,或直接服用粉末,臨睡前服用。

(張仲景的方子)甘草瀉心湯,也叫半夏瀉心湯。治療嘔吐並且腸鳴,心下痞塞不舒暢的症狀。這個方子能讓辛味的藥材進入脾經而散氣,用半夏和乾薑的辛味來散開鬱結;苦味的藥材進入心經而泄熱,用黃連和黃芩的苦味來泄除痞塞的熱;脾喜歡緩慢,就用甘味的藥材來使之緩和,用人參、甘草、大棗的甘味來使之緩和。

配方:半夏(半升,洗過),黃連(一兩),乾薑,黃芩,甘草(炙過),人參(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用法:以上七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到剩六升的藥液,去渣,再煮到剩三升,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張仲景的方子)生薑瀉心湯,治療傷寒發汗後,胃不舒服,心下痞塞硬滿,打嗝有臭味,肋下有水氣,肚子裡雷鳴般作響並且腹瀉的情況。

配方:生薑(四兩,切片),甘草(炙過),人參,黃芩(各三兩),乾薑(一兩),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過),大棗(十二枚,掰開)

用法:以上八味藥材加水一斗,煮到剩六升的藥液,去渣,再煮到剩三升,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這個方子如果沒有生薑,就叫做半夏瀉心湯。

(張仲景的方子)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太陽傷寒發汗或瀉下後,臉色微微發黃,心下痞塞,按下去是軟的,脈象在關脈部位是浮的。

配方: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用法:以上兩味藥材用微沸的水兩升浸泡,一會兒後,絞出藥液,分兩次溫熱服用。

(張仲景的方子)附子瀉心湯,治療傷寒發汗或瀉下後,心下痞塞,又怕冷出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