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6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69)

1. 卷之五十六宇集·古方八陣

2. 散陣

(仲景),麻黃湯,治太陽經傷寒,發熱無汗,惡寒及身痛。此峻逐陰邪之方也。

麻黃,桂枝(各三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半,去柤。溫服八合,覆取微汗。

麻黃加朮湯,治風濕。

即前方加白朮四兩。

(仲景),麻黃附子細辛湯,治少陰傷寒,始得之,脈雖沉而反發熱者,此陰分之表證也,宜此主之。並治寒氣厥逆,頭痛,脈沉細者。

麻黃(去節),細辛(各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金匱》,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風濕一身盡痛,發熱,日晡劇者。因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

麻黃(去節,湯泡),薏仁(各半兩),甘草(炙,一兩),杏仁(十個,去皮尖,炒)

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煮八分,溫服取微汗,避風。

(仲景),麻黃附子甘草湯,治少陰傷寒,二、三日,無別證,用此微發其汗,並治風濕通身浮腫。

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三兩),附子(一枚,炮去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金匱》,麻黃甘草湯,治腰以上水腫者,宜此汗之。

麻黃(半兩),甘草(二錢半)

上咀。用水二鍾,先煮麻黃三、四沸,去沫,入甘草,再煎至八分,食遠熱服取汗。有人患氣喘,積久不瘥,遂成水腫,服此效。

(仲景),大青龍湯,治傷寒頭痛發熱,無汗而煩躁。

麻黃(三錢),桂枝,生薑(各一錢),杏仁(五枚),甘草(五分),大棗(一枚,此非古數),石膏(半雞子大一塊)

水一鍾半,煎分二服。

(仲景),小青龍湯,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嘔噦而咳,發熱,或渴,或利,或小水不利,小腹滿而喘,並治肺經受寒,咳嗽喘急,宜服此以發散表邪。

麻黃(去節),桂枝,芍藥,甘草,細辛,乾薑(各三兩),半夏,五味(各半升)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按:上方乃仲景古法,今當隨證輕重,酌宜用之。

(仲景),桂枝湯,治太陽經傷風,發熱,自汗,惡風。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食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一時許,令遍身微似有汗者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桂枝加黃耆湯,治黃疸脈浮者,當以汗解之。

即前桂枝湯加黃耆二兩。

桂枝加大黃湯

即前桂枝湯內加大黃一兩。

栝蔞桂枝湯,治痓。

白話文:

麻黃湯,治療太陽經受寒引起的感冒,症狀有發燒、不出汗、怕冷以及全身痠痛。這是一個快速驅除體內陰寒邪氣的方子。

藥材包含:麻黃、桂枝(各12克),甘草(6克),杏仁(70個)。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約1.8公升,先煮麻黃,煮到水量減少約400毫升,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約700毫升,濾掉藥渣。溫服約160毫升,服藥後蓋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

麻黃加朮湯,治療風濕病。

就是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入白朮16克。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少陰經受寒引起的感冒,剛發病時,脈象雖然沉,但反而發燒,這是陰分也有表證的表現,適合用這個方子。也能治療寒氣逆行引起的四肢冰冷、頭痛、脈沉細的症狀。

藥材包含:麻黃(去節),細辛(各8克),附子(一枚,炮製過並去皮,切成八片)。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約2公升,先煮麻黃,煮到水量減少約400毫升,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約600毫升,濾掉藥渣。溫服約200毫升,一天服用三次。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療風濕病導致全身疼痛、發燒,在下午時症狀加重。這種情況是因為出汗後吹到風,或者長時間受寒所導致的。

藥材包含:麻黃(去節,用熱水泡過),薏仁(各4克),甘草(炙過,8克),杏仁(10個,去皮尖,炒過)。

每次服用約4克藥材,加水約300毫升,煮到剩約240毫升,溫服後讓身體微微出汗,並注意避風。

麻黃附子甘草湯,治療少陰經受寒引起的感冒,病程二三天,沒有其他明顯症狀,用這個方子微微發汗。也能治療因風濕引起的全身浮腫。

藥材包含:麻黃(去節),甘草(炙過,各12克),附子(一枚,炮製過並去皮)。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水約1.4公升,先煮麻黃,煮滾一下,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約600毫升,濾掉藥渣。溫服約200毫升,一天服用三次。

麻黃甘草湯,治療腰部以上的水腫,適合用這個方子發汗。

藥材包含:麻黃(2克),甘草(10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加水約480毫升,先煮麻黃,煮沸三四次,撈去浮沫,再加入甘草,再煮到剩約190毫升,等快吃飯時趁熱服用,以達到發汗的效果。有人患有氣喘,久治不癒,最後變成水腫,服用這個方子有效。

大青龍湯,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不出汗而且煩躁不安的症狀。

藥材包含:麻黃(12克),桂枝、生薑(各4克),杏仁(5個),甘草(2克),大棗(1個,這不是古代的劑量),石膏(約半個雞蛋大小)。

加水約360毫升,煎煮後分兩次服用。

小青龍湯,治療感冒表證未解,同時體內有水氣,出現噁心嘔吐、咳嗽、發燒,或者口渴,或者腹瀉,或者小便不暢,小腹脹滿,呼吸急促等症狀。也能治療肺經受寒引起的咳嗽喘急,適合用這個方子來發散表邪。

藥材包含:麻黃(去節),桂枝,芍藥,甘草,細辛,乾薑(各12克),半夏,五味子(各約100毫升)。

將以上八味藥材,加水約2公升,先煮麻黃,煮到水量減少約400毫升,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約600毫升,溫服約200毫升。這個方子是張仲景的古方,現在要根據病情輕重酌情使用。

桂枝湯,治療太陽經受風邪引起的感冒,症狀有發燒、自汗、怕風。

藥材包含:桂枝,芍藥,生薑(各12克),甘草(8克),大棗(12個)。

將以上藥材加水約1.4公升,用小火煮到剩約600毫升,濾掉藥渣,根據體感調整溫度服用約200毫升。服藥後馬上喝約200毫升熱稀粥來幫助藥力,然後蓋被子靜躺一會,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好,不要大汗淋漓,否則病不會好。

桂枝加黃耆湯,治療黃疸病脈象浮現的,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

就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8克。

桂枝加大黃湯

就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大黃4克。

栝蔞桂枝湯,治療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