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64)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64)
1. 攻陣
清氣化痰丸
南星,半夏(各八兩,用皂角、白礬、生薑各三兩,水十碗煮至五碗,取湯浸星、夏二日,卻煮至無白點為度,曬乾聽用),橘紅,檳榔(各二兩),木香,沉香(各一兩),蒼朮(米泔浸炒,四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淡鹽湯、白湯任下。
(丹溪),清氣化痰丸,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煩熱口渴,胸中痞滿。
南星(制,三兩),半夏(制),黃連,黃芩(各五兩),栝蔞仁,杏仁(去皮尖),茯苓(各四兩),枳實(炒),陳皮(各六兩),甘草
上為細末,薑汁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法制清氣化痰丸,順氣快脾,化痰消食。
南星(去皮),半夏(各四兩,用皂角、白礬、乾薑各四兩,入水五碗,煎至三碗,去柤,卻入南星、半夏浸二日,再煮至星、夏俱無白點為度,曬乾,加後藥),陳皮,青皮,蘇子(炒),神麯(炒),麥芽(炒),蘿蔔子(炒,另研),杏仁(去皮尖,炒),葛根,山楂,香附(各二兩)
上為末,湯泡蒸餅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食後茶湯下。
(隱君),滾痰丸,治一切濕熱食積等痰,窠囊老痰。一方礞石止用五錢,外加百藥煎五錢,乃能收斂周身痰涎,聚於一處,然後利下,所以甚效。
礞石(硝煅金色,一兩),大黃(酒蒸),黃芩(去朽者,各半斤),沉香(五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量人強弱加減。凡服滾痰丸之法,必須臨臥就床,用熱水一口許,只送過咽,即便仰臥,令藥徐徐而下;服後須多半日勿飲食起坐,必使藥氣除逐上焦痰滯惡物,過膈入腹,然後動作,方能中病。或病甚者,須連進二、三次,或壯人病實者,須多至百丸,多服無妨。
(子和),硃砂滾涎丸,治五癇。
硃砂,白礬(生),硝石,赤石脂(等分)
上為細末,研蒜膏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丹溪),青礞石丸,解食積,去濕痰,重在風化硝。
南星(二兩,切片,用白礬末五錢,水浸一二日,曬乾。又云一兩),半夏(一兩,湯泡切片,以皂角水浸一日,曬乾),黃芩(薑汁炒),茯苓,枳實(炒,各一兩),礞石(二兩,捶碎,焰硝二兩同入小砂罐內,瓦片蓋之,鐵線縛定,鹽泥固濟,曬乾,火煅紅,候冷取出),法制硝(同萊菔水煮化,去卜,綿濾令結,復入臘月牛膽內風化之。或只用風化硝一兩)
上為末,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
又方:半夏(二兩),白朮,礞石(各一兩),黃芩(五錢),茯苓,陳皮(各七錢半),風化硝(二錢)
上為末,丸同前。
(節齋),化痰丸,潤燥開鬱,降火消痰,治老痰鬱痰結成黏塊,凝滯喉間,肺氣不清,或吐咯難出。皆因火邪炎上,凝滯於心肺之分,俱宜開鬱降火消痰,緩而治之,庶可效耳。
白話文:
清氣化痰丸
南星、半夏各用八兩,先用皂角、白礬、生薑各三兩,加水十碗煮到剩五碗,用這個湯浸泡南星、半夏兩天,再煮到沒有白點為止,曬乾備用。另外準備橘紅、檳榔各二兩,木香、沉香各一兩,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四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可以用淡鹽水或白開水送服。
(朱丹溪的方子)這個清氣化痰丸,是治療上焦痰火旺盛、咳嗽、煩躁發熱、口渴、胸悶的藥方。
另外一個清氣化痰丸的方子:南星(炮製過)三兩,半夏(炮製過)、黃連、黃芩各五兩,栝蔞仁、杏仁(去皮尖)、茯苓各四兩,枳實(炒過)、陳皮各六兩,甘草適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薑汁煮成糊狀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法製清氣化痰丸,可以順氣、健脾、化痰、幫助消化。
南星(去皮)、半夏各四兩,先用皂角、白礬、乾薑各四兩,加水五碗煮到剩三碗,把藥渣濾掉,再把南星、半夏放進去浸泡兩天,再次煮到南星、半夏都沒有白點為止,曬乾,然後加入其他藥材:陳皮、青皮、蘇子(炒過)、神麯(炒過)、麥芽(炒過)、蘿蔔子(炒過,另外磨成粉)、杏仁(去皮尖,炒過)、葛根、山楂、香附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開水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睡前或飯後用茶水送服。
(隱君的方子)滾痰丸,是治療各種濕熱、食物積滯引起的痰,以及陳舊的頑痰。有一個方子是礞石只用五錢,另外加入百藥煎五錢,這樣能收斂全身的痰液,聚集在一處,然後排泄出來,所以效果很好。
礞石(用硝石煅燒成金黃色)一兩,大黃(用酒蒸過)、黃芩(去除腐朽部分)各半斤,沉香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滴水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可以根據體質強弱增減藥量。服用滾痰丸的方法,必須在睡覺前,用少許熱水送服,馬上仰臥,讓藥慢慢往下走;服藥後要至少半天不要吃東西、起身活動,必須讓藥力把上焦的痰和不好的東西排出,通過膈膜進入腹部,然後才能活動,這樣才能發揮藥效。如果病情嚴重,需要連續服用二、三次,或者身體強壯、病情嚴重的,可以多服到一百丸,多服也沒有問題。
(戴思恭的方子)硃砂滾涎丸,是治療癲癇的。
硃砂、白礬(生的)、硝石、赤石脂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蒜泥做成藥丸,大小像綠豆。每次服用三、五十丸,飯後用荊芥湯送服。
(朱丹溪的方子)青礞石丸,是幫助消化、去除濕痰的藥方,重點在於使用風化硝。
南星二兩(切片,用白礬粉五錢,用水浸泡一兩天,曬乾。也有說一兩的),半夏一兩(用開水泡過,切片,用皂角水浸泡一天,曬乾),黃芩(用薑汁炒過)、茯苓、枳實(炒過)各一兩,礞石二兩(搗碎,和焰硝二兩一同放入小砂罐,用瓦片蓋住,用鐵絲綁緊,再用鹽泥密封,曬乾,用火燒紅,冷卻後取出),法製硝(和蘿蔔水一起煮化,去掉蘿蔔,用棉布過濾讓它結晶,再放入臘月的牛膽中風乾。或者直接用風化硝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另外一個方子:半夏二兩,白朮、礞石各一兩,黃芩五錢,茯苓、陳皮各七錢半,風化硝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製成藥丸的方法同前。
(節齋的方子)化痰丸,可以潤燥、疏通鬱悶、降火、化痰,治療因陳舊痰、鬱結痰形成的黏稠痰塊,阻滯在喉嚨,導致肺氣不清,或者吐痰困難。這些都是因為火邪上炎,凝滯在心肺,都需要疏通鬱悶、降火、化痰,慢慢調理才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