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5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57)

1. 攻陣

用水一鍾半,先煎大黃至一鍾,納芒硝,煎一二沸去柤,納甘遂末和勻服,得利則止。此藥極峻,必不得已而用之。原方用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末一錢,水六升,如前法煮二升,分二服。得快利,止後服。

小陷胸湯,方在寒陣。

治小結胸,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河間),大黃湯,治瀉痢濕熱邪盛,膿血稠黏,裡急後重,日夜無度者。

大黃(一兩)

上細銼,好酒二大盞浸半日。煎至一盞半,去大黃,分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藥湯以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撤其毒。

《外科》,大黃湯,方在外科。

治腸癰小腹堅腫。

《金匱》,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按此湯必下焦脹實,大便秘結不通,而格拒吐食者方可用之。若因胃虛而食已即吐者,此則大非所宜,用者不可誤認。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金匱》,大黃硝石湯,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表和裡實者宜用之。

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硝,更煮取一升,頓服。

《金匱》,梔子大黃湯,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

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豉(一升)

上用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河間),防風通聖散,治諸風潮搐,手足瘛瘲,小兒急驚便結,邪熱暴甚,肌肉蠕動,一切風熱疥痢等疾。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麻黃,連翹,蒲荷葉,大黃,芒硝(各五錢),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鐘,生薑三片,煎六、七分,溫服。《醫統》方各五分,用水二鍾煎服。痰嗽加半夏;閉結加大黃二錢;破傷風加羌活、全蠍各五分。此方有四:賈同知方無芒硝;崔宣武方無芒硝,有縮砂;《癘瘍機要》有白芷、蒺藜、鼠黏子、甘草。

雙解散,方在痘疹。治痘疹表裡俱實。

牛黃雙解散,方在外科。治便癰熱毒,大小便秘。

《局方》,涼膈散,瀉三焦六經諸火。

大黃,朴硝,甘草(各一錢),連翹(一錢半),梔子,黃芩,蒲荷(各五分)

水一鍾半,加竹葉七片,煎八分,入蜜一匙,和勻服。

(東垣),涼膈散,方在痘疹。

解痘疹內熱良方。

(陶氏),黃龍湯,治熱邪傳裡,胃有燥糞結實,心下硬痛而下利純清水,身熱譫語發渴。此非內寒而利,乃因湯藥而利也,名曰積熱利證,宜急下之。身有熱者,宜用此湯;身無熱者,宜六一順氣湯。醫家有不識此證者,便呼為漏底傷寒,即用熱藥止之者,是猶抱薪救火也,誤人多矣。

白話文:

[攻陣]

用一碗半的水,先煎煮大黃至剩下一碗,加入芒硝,再煎煮一兩次沸騰後去除藥渣,加入甘遂末攪拌均勻服用,腹瀉後就停止。這個藥性非常強烈,必須是萬不得已的情況才使用。原來的藥方是用大黃六兩、芒硝一升、甘遂末一錢,加水六升,按照前面的方法煮成二升,分成兩次服用。如果快速腹瀉,就停止服用後面的藥。

小陷胸湯,藥方在寒陣中。

治療小結胸,病位在心下,按壓會疼痛,脈象浮而滑的狀況。

(河間)的大黃湯,治療腹瀉痢疾,因濕熱邪氣旺盛導致的,膿血稠黏,裡急後重,腹瀉次數頻繁的病症。

大黃(一兩)

將大黃切碎,用好酒兩大杯浸泡半天。煎煮至剩下一杯半,去除大黃,分成兩次頓服。痢疾停止後,服用一劑;如果沒停止,再服用,以腹瀉為度,之後服用芍藥湯調和。痢疾停止後,再服用黃芩湯來解毒。

《外科》中的大黃湯,藥方在外科中。

治療腸癰,小腹堅硬腫大的病症。

《金匱》中的大黃甘草湯,治療吃完東西就吐。這個方子必須是下焦脹滿,大便秘結不通,導致腸胃拒絕食物而嘔吐的情況才能使用。如果是因為胃虛導致吃完就吐的,就不適合這個方子,用藥的人千萬不要弄錯了。

大黃(四兩),甘草(一兩)

以上兩味藥,用水三升,煎煮至剩下一升,分兩次溫服。

《金匱》中的大黃硝石湯,治療黃疸,腹部脹滿,小便不利且顏色發紅,自己會出汗,表面平和但體內實熱的病症,適合使用。

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以上四味藥,用水六升,煎煮至剩二升,去除藥渣,加入硝石,再煮至剩一升,一次全部喝完。

《金匱》中的梔子大黃湯,治療因飲酒導致的黃疸,心中煩悶不安,或有發熱疼痛。

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豆豉(一升)

以上用水六升,煎煮至剩二升,分成三次溫服。

(河間)的防風通聖散,治療各種風病導致的抽搐,手足痙攣,小兒急驚風導致便秘,邪熱過盛,肌肉跳動,以及各種風熱引起的疥瘡痢疾等疾病。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麻黃、連翹、薄荷葉、大黃、芒硝(各五錢),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半)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大碗水,加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六、七分,溫服。《醫統》的方子是每味藥各五分,用水兩碗煎服。如有痰嗽,加半夏;便秘加二錢大黃;破傷風加羌活、全蠍各五分。這個方子有四種:賈同知的方子沒有芒硝;崔宣武的方子沒有芒硝,有縮砂;《癘瘍機要》有白芷、蒺藜、鼠黏子、甘草。

雙解散,藥方在痘疹中。治療痘疹表裡俱實的病症。

牛黃雙解散,藥方在外科中。治療癰瘡熱毒,大小便秘結的病症。

《局方》的涼膈散,用來瀉三焦六經的各種火氣。

大黃、朴硝、甘草(各一錢),連翹(一錢半),梔子、黃芩、薄荷(各五分)

用一碗半水,加竹葉七片,煎煮至剩八分,加入一湯匙蜂蜜,攪拌均勻服用。

(東垣)的涼膈散,藥方在痘疹中。

是治療痘疹內熱的良方。

(陶氏)的黃龍湯,治療熱邪傳入體內,胃中有乾燥糞便積結,心下部位堅硬疼痛,同時腹瀉純清水,身體發熱、說胡話、口渴的病症。這不是因為體內虛寒導致的腹瀉,而是因為藥物導致的,稱為積熱引起的腹瀉,要趕緊用瀉下的方法治療。身體發熱的,要用這個方子;身體不發熱的,要用六一順氣湯。有些醫生不認識這種情況,就把它當成漏底傷寒,用熱性的藥來止瀉,這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會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