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49)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49)
1. 和陣
芥菜子,白芷(等分)
上為末,薑汁和敷痛處。
蕪荑散,治大人小兒蛔咬心痛不可忍,或吐青黃綠水涎沫,或吐蟲出,發有休止,此蛔心痛也,宜此主之。
蕪荑,雷丸(各半兩),乾漆(捶碎,炒大煙盡,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溫水七分鐘調和服,不拘時,甚者不過三服。小兒每服五分。
《直指》,蕪荑散,取諸蟲。
雞心檳榔,蕪荑(各三錢),木香(一錢)
上為末,作一服,先以酸石榴根煎湯,俟五更時,乃嚼炙肉引蟲頭向上,然後以石榴根湯調藥溫服,蟲自軟困而下。
榧子煎,治寸白蟲,化為水。
細榧子(四十九枚,去殼)
以砂糖水半盞,用砂鍋煮乾,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心服七枚,七日服盡,蟲化為水,永瘥。一方以百枚食盡佳;不能食者,盡五十枚。經宿,蟲消自下。並治三蟲,神效方也。
聖效方,治寸白蟲神效。
檳榔(半兩),南木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濃米飲調下。須五更空心,先嚼炙肉,只咽汁下咽,吐其肉,隨即服藥,辰巳間當蟲下,盡去病根,此方簡易屢驗。
(仲景),烏梅丸,治胃寒吐蛔、蛔厥等證。
烏梅(三十個),人參,黃柏(炙),細辛,附子(炮),桂枝(各六錢),黃連(炒,一兩六錢),乾薑(一兩),當歸(酒浸),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各四錢,《撮要》作各四兩)
上研末,先將烏梅用酒蒸爛搗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日三服。忌生冷滑物。或用理中湯下。成無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烏梅之酸,以收肺氣。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人參之甘,以緩脾氣。寒淫於內,以辛潤之;當歸、桂、椒、細辛之辛,以潤內寒。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薑、附之辛熱以勝寒。蛔得甘則動,得苦則安,黃連、黃柏之苦以安蛔。
《濟生》,烏梅丸,方在固陣。治大便下血。
神授散,方在因陣。治傳屍癆蟲。
《寶鑑》,川楝散,治諸疝、小腸氣。
木香,小茴香(鹽炒,各一兩),川楝子(一兩,用巴豆十五粒打破,同炒黃,去巴豆不用)
上為末。空心酒下二錢。
荔核散,治疝氣陰核腫大,痛不可忍。
大茴香(炒),沉香,木香,青鹽,食鹽(各一錢),川楝肉,小茴香(各二錢),荔枝核(十四枚,用新者,燒焦裂)
上為細末。每三錢,食前熱酒調服。
《經驗》,蒼朮散,治下元虛損,偏墜,腎莖痛楚。
真茅山蒼朮(六斤,分六制,一斤用老米泔水浸二日夜;一斤酒浸二日,切片曬乾;一斤用斗子青鹽半斤,同炒黃色,不用鹽;一斤用小茴香四兩,同炒黃色,去茴香不用;一斤用大茴香四兩,同炒如前;一斤用桑椹二斤,取汁拌制,曬乾)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酒下。
白話文:
和陣
芥菜子和白芷(等量)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後敷在疼痛的部位。
蕪荑散,治療大人小孩因蛔蟲咬噬引起的心痛,疼痛難忍,可能出現嘔吐青色、黃色或綠色帶有黏液的涎水,或者吐出蟲體,疼痛發作有間歇。這屬於蛔蟲引起的心痛,適合使用此方治療。
蕪荑,雷丸(各半兩),乾漆(捶碎,炒至無煙,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調和服用,不拘泥於時間,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三次。小孩每次服用五分。
《醫學直指》記載,蕪荑散主要作用是驅除寄生蟲。
雞心檳榔,蕪荑(各三錢),木香(一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做成一服的量。先用酸石榴根煎湯,等到五更天時,先嚼食烤過的肉,引導蟲頭向上,然後用石榴根湯調服藥粉,溫服。蟲體會自行軟化無力而排出。
榧子煎,治療寸白蟲,使其化為水排出。
細榧子(四十九枚,去殼)
用半盞砂糖水,用砂鍋煮乾,煮熟後食用。每月上旬早晨空腹服用七枚,七天內服用完畢,蟲體會化成水排出,達到痊癒的效果。另一個方法是服用一百枚效果更佳;如果不能吃那麼多,至少也要吃五十枚。隔夜之後,蟲體就會自行排出。這個方子對治療各種蟲疾都有神效。
聖效方,治療寸白蟲有神奇效果。
檳榔(半兩),南木香(二錢)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濃米湯調服。必須在五更天時空腹服用,先嚼食烤過的肉,只吞下汁液,吐掉肉渣,立即服用藥物,辰時或巳時蟲體就會排出,徹底去除病根。這個方子簡單易用,且多次驗證有效。
(仲景)的烏梅丸,治療因胃寒引起的嘔吐蛔蟲、蛔蟲厥等病症。
烏梅(三十個),人參,黃柏(炙),細辛,附子(炮),桂枝(各六錢),黃連(炒,一兩六錢),乾薑(一兩),當歸(用酒浸泡),川椒(去除椒目及閉口者,各四錢,《撮要》記載為各四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先將烏梅用酒蒸爛搗成膏狀,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每天服用三次。忌食生冷油膩食物。也可以用理中湯送服。成無己說:肺氣欲收斂,應急食酸味以收斂,烏梅的酸味可以收斂肺氣。脾氣欲緩和,應急食甘味以緩和,人參的甘味可以緩和脾氣。寒邪在內,要用辛味來溫潤,當歸、桂枝、花椒、細辛的辛味可以溫潤內部的寒邪。
寒邪過盛時,要用辛熱的藥物來平復,乾薑、附子的辛熱可以克制寒邪。蛔蟲遇到甘味會活動,遇到苦味會安靜,黃連、黃柏的苦味可以使蛔蟲安靜。
《濟生方》記載,烏梅丸的方子在固陣中,主要治療大便出血。
神授散,方子在因陣中,主要治療傳屍癆蟲。
《醫方寶鑑》記載,川楝散,主要治療各種疝氣、小腸氣。
木香,小茴香(用鹽炒過,各一兩),川楝子(一兩,用巴豆十五粒打破,一起炒黃,去除巴豆不用)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空腹用酒送服二錢。
荔核散,治療疝氣引起的陰囊腫大,疼痛難忍。
大茴香(炒),沉香,木香,青鹽,食鹽(各一錢),川楝肉,小茴香(各二錢),荔枝核(十四枚,用新鮮的,燒至焦裂)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前用熱酒調服。
《經驗方》記載,蒼朮散,主要治療下元虛損引起的偏墜,腎莖疼痛。
真正的茅山蒼朮(六斤,分成六份製作:一斤用老米泔水浸泡兩天兩夜;一斤用酒浸泡兩天,切片曬乾;一斤用斗子青鹽半斤,一起炒至黃色,不用鹽;一斤用小茴香四兩,一起炒至黃色,去除茴香不用;一斤用大茴香四兩,一起炒製方法同前;一斤用桑椹二斤,取汁拌製,曬乾)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