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4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41)

1. 和陣

當歸,芍藥,白朮,生地,熟地,川芎,甘草,茯苓,防風,白芷,獨活,羌活,黃芩(各七分),秦艽,石膏(各一錢),細辛(五分)

春、夏加知母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如遇天陰,加生薑七片;如心下痞,加枳實五分。按:此湯自河間、東垣而下,俱用為中風之要藥。夫既無六經之外證,而胡為用羌、辛、防、芷等藥?既內無便溺之阻隔,而何用石膏、秦艽、黃芩之類?其為風寒痛痹而血虛有火者,乃宜此方耳。

《拔萃》,養血當歸地黃湯,治中風少血偏枯,筋脈拘攣疼痛。

當歸,川芎,熟地黃,芍藥,藁本,防風,白芷(各一錢),細辛(五分)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薏苡仁湯,治中風流注,手足疼痛,麻痹不仁,難以伸屈。

薏苡仁,當歸,芍藥,麻黃,官桂,蒼朮(米泔浸,切,炒),甘草

水一鍾半,生薑七片,煎八分,食前服。自汗,去麻黃;有熱,減官桂。

滌痰湯,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南星(制),半夏(泡七次,各二錢半),枳實(麩炒),茯苓(各一錢),橘紅(一錢半),石菖蒲,人參(各一錢),竹茹(七分),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生薑五片,煎八分,食後服。

清心散,治風痰不開。

青黛,硼砂,薄荷(各二錢),牛黃,冰片(各三分)

上為細末。先以蜜水洗舌,後以薑汁擦舌,將藥末蜜水調稀擦舌本上。

《簡易》,虎骨散,治半身不遂,肌肉乾瘦為偏枯。忌用麻黃髮汗,恐枯津液,惟此方潤筋去風。

當歸,烏蛇肉(各二兩),赤芍藥,白朮,續斷,藁本,虎骨(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若骨中煩疼,加生地黃一兩;若臟寒自利,加天雄半兩。

虎骨散,治風毒走注,疼痛不定,少得睡臥。

虎脛骨(醋炙),龜板(醋炙,各二兩),血竭(另研),沒藥(另研),自然銅(醋粹),赤芍藥當歸,蒼耳子(炒),骨碎補(去毛),防風(各七錢半),牛膝(酒浸),天麻,檳榔,五加皮,羌活(各一兩),白附子(炮),桂心,白芷(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

交加散,治瘛瘲,或戰振,或產後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當歸,荊芥穗(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鍾,酒少許,煎七分,灌服,神效。

《良方》,交加散,方在婦人。

治經脈結聚不調,腹中撮痛。

(潔古),四白丹,清肺氣,養魂魄,以中風多昏冒,氣不清利也,兼能下強骨髓。

白朮,白茯苓,人參,川芎,甘草,砂仁,香附,防風(各半兩),白芷(一兩),白檀香,藿香(各錢半),知母,細辛(各二錢),羌活,薄荷,獨活(各二錢半),麝香(一錢,另研),牛黃,片腦(各五分,另研),甜竹葉

白話文:

[和陣]

這個方子包含當歸、芍藥、白朮、生地、熟地、川芎、甘草、茯苓、防風、白芷、獨活、羌活、黃芩(各七分)、秦艽、石膏(各一錢)、細辛(五分)。

在春天和夏天,可以加入知母一錢。

用水兩碗煎成一碗,溫服。如果天氣陰沉,可以加入生薑七片;如果覺得胸口悶脹,可以加入枳實五分。這個方子從金代名醫張元素到元代名醫李杲,都被認為是治療中風的重要藥方。既然沒有外感六經的症狀,為何要用羌活、細辛、防風、白芷等藥呢?既然體內也沒有排泄不暢的問題,又為何要用石膏、秦艽、黃芩之類的藥呢?這個方子應該是適合那些因為風寒導致疼痛麻痺,同時又有血虛和火氣的人使用。

《拔萃》中的養血當歸地黃湯, 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血虛、半身不遂、筋脈拘攣疼痛。

這個方子包含當歸、川芎、熟地黃、芍藥、藁本、防風、白芷(各一錢)、細辛(五分)。

用水一碗半煎至八分,在飯後稍遠一點時溫服。

薏苡仁湯, 用於治療中風後導致的經絡不通暢,手腳疼痛、麻木、難以伸直彎曲。

這個方子包含薏苡仁、當歸、芍藥、麻黃、官桂、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切片炒過)、甘草。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七片,煎至八分,在飯前服用。 如果有自汗,就去掉麻黃;如果有發熱,就減少官桂的用量。

滌痰湯, 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痰迷心竅、舌頭僵硬說不出話。

這個方子包含製過的南星、泡製過七次的半夏(各二錢半)、麩炒過的枳實、茯苓(各一錢)、橘紅(一錢半)、石菖蒲、人參(各一錢)、竹茹(七分)、甘草(五分)。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清心散, 用於治療風痰阻滯。

這個方子包含青黛、硼砂、薄荷(各二錢)、牛黃、冰片(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先用蜜水清洗舌頭,再用薑汁擦拭舌頭,然後將藥末用蜜水調稀,塗抹在舌根部。

《簡易》中的虎骨散, 用於治療半身不遂、肌肉乾瘦的偏枯症。要避免使用麻黃發汗,因為這樣會耗損津液,這個方子可以潤澤筋脈、祛除風邪。

這個方子包含當歸、烏蛇肉(各二兩)、赤芍藥、白朮、續斷、藁本、虎骨(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在飯後用溫酒送服。如果骨頭內有煩熱疼痛,可以加入生地黃一兩;如果體內虛寒導致腹瀉,可以加入附子半兩。

虎骨散, 用於治療風毒走竄引起的疼痛不定、難以安睡。

這個方子包含醋炙過的虎脛骨、醋炙過的龜板(各二兩)、血竭(另外研磨)、沒藥(另外研磨)、醋淬過的自然銅、赤芍藥、當歸、炒過的蒼耳子、去毛的骨碎補、防風(各七錢半)、酒浸泡過的牛膝、天麻、檳榔、五加皮、羌活(各一兩)、炮製過的白附子、桂心、白芷(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不拘時間。

交加散, 用於治療抽搐、顫抖,或者產後昏迷不醒、口吐痰涎。

這個方子包含當歸、荊芥穗(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加入少量酒,煎至七分,灌服,效果很好。

《良方》中的交加散, 這個方子在婦科也有記載。

用於治療經脈不調、腹部絞痛。

潔古的四白丹, 用於清肺氣、養護魂魄,因為中風常常會昏迷不醒、氣機不清。同時也能強壯骨髓。

這個方子包含白朮、白茯苓、人參、川芎、甘草、砂仁、香附、防風(各半兩)、白芷(一兩)、白檀香、藿香(各錢半)、知母、細辛(各二錢)、羌活、薄荷、獨活(各二錢半)、麝香(一錢,另外研磨)、牛黃、冰片(各五分,另外研磨)、甜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