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3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39)

1. 和陣

鱉甲(醋炙),川芎,黃耆,草果仁,檳榔,白朮,橘紅,白芍藥,甘草,厚朴(制,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七錢,水一鍾,姜七片,棗一枚,烏梅少許,煎七分,溫服無時。

《濟生》,清脾飲,治癉瘧脈來弦數,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小便赤澀。

厚朴(制),青皮,白朮,草果仁,柴胡,茯苓,黃芩,半夏,甘草(各等分)

每服四、五錢,水一鍾半,姜三片,棗一枚,未發前服。忌生冷、油膩。寒多者,可加肉桂;熱多者,可加黃連。

《局方》,草果飲,治諸瘧通用。

草果,川芎,白芷,蘇葉,青皮,陳皮,良薑,炙甘草

上等分,㕮咀。每服五錢,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留滓服並煎。當發日,進三服,不以時。加姜煎,亦治寒瘧。

《簡易》,七寶飲,治一切瘧疾,不拘寒熱,鬼瘧、食瘧。

常山,草果,檳榔,厚朴(薑製),青皮,陳皮,甘草(各一錢)

上用酒、水各一鍾,共煎一鍾,將滓亦如前再煎一鍾,各另放,俱露一宿,至次日當發清晨,面東先服頭服,少頃,再飲二服,大有神效。

《簡易》,四獸飲,治諸瘧,和胃消痰。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減半),陳皮,半夏,草果,烏梅(各等分),大棗(三枚),生薑(五片)

上咀,以鹽少許,醃食頃,濕紙厚裹,慢火煨香熟,每服四、五錢,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局方》,常山飲,治瘧疾發散不愈,漸成癆瘵。

知母,常山,草果,烏梅肉(各一斤),良薑(二十兩),炙甘草(一斤)

上咀。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丹溪),截瘧丹

雄黃(一兩),人參(五錢)

上為末,於端午日用粽子尖丸,桐子大。每服一丸,發日早,面東,井花水吞之。忌諸熱味。

《集成》,截瘧常山飲

常山,草果,穿山甲(炙),甘草(炙),檳榔,知母,烏梅

上等分,用水、酒各一鍾,煎至一鍾,露一宿,發前二時溫服。如吐則順之。

《寶鑑》,交加飲子,治痰、食、瘴氣、虛寒等瘧。

肉豆蔻,草豆蔻(各二個,一煨一生),厚朴(二錢,半炒半生),大甘草(二寸,半生半炙),生薑(一兩,半生半煨)

上水一鍾半,煎八分,發日空心服,未愈再服。

柴平湯,治脈濡濕瘧,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

柴胡,人參,半夏,黃芩,甘草,陳皮,厚朴,蒼朮

水二鍾,加薑、棗煎服。

《局方》,人參養胃湯,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寒熱頭痛,身體拘急,山嵐瘴氣,疫癘瘧疾等症。

半夏,厚朴(薑製),橘紅(各八分),藿香,草果,茯苓,人參(各五分),蒼朮(一錢),炙甘草(三分)

姜七片,烏梅一個,水煎服。

和解散,治瘴病初作,胸腹滿悶,頭眩發熱。

白話文:

[和陣]

**清脾飲:**用鱉甲(用醋炒過)、川芎、黃耆、草果仁、檳榔、白朮、橘紅、白芍藥、甘草、厚朴(製過),全部等份。將以上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五到七錢,加水一碗,生薑七片,紅棗一顆,少許烏梅,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不限時間。這個方子出自《濟生》,用於治療瘧疾,症狀是脈象弦數,只發熱不發冷,或者發熱多發冷少,口苦咽乾,小便顏色赤澀。

**草果飲:**用厚朴(製過)、青皮、白朮、草果仁、柴胡、茯苓、黃芩、半夏、甘草,全部等份。每次服用四到五錢,加水一碗半,生薑三片,紅棗一顆,在瘧疾發作之前服用。忌吃生冷、油膩的食物。如果發冷症狀比較嚴重,可以加入肉桂;如果發熱症狀比較嚴重,可以加入黃連。這個方子出自《局方》,用於治療各種瘧疾。

**草果飲:**用草果、川芎、白芷、蘇葉、青皮、陳皮、良薑、炙甘草,全部等份,磨碎。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藥渣可以繼續煎煮服用。在瘧疾發作當天,服用三次,不限制時間。如果加入生薑一起煎煮,也可以治療寒瘧。這個方子出自《簡易》,叫七寶飲,用於治療各種瘧疾,不論發冷發熱,包括鬼瘧和食瘧。

**七寶飲:**用常山、草果、檳榔、厚朴(用生薑製過)、青皮、陳皮、甘草,各一錢。用酒和水各一碗,一起煎煮至剩一碗,將藥渣也像之前一樣再煎一碗,把兩次的藥汁分開放置,都放在露天過一夜,到第二天瘧疾要發作的清晨,面向東方,先服用第一次煎煮的藥汁,過一會兒,再喝第二次煎煮的藥汁,效果非常好。

**四獸飲:**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過減半)、陳皮、半夏、草果、烏梅,全部等份,加上紅棗三枚,生薑五片。將以上藥材磨碎,加入少許鹽醃一下,用濕紙包裹厚厚的,用小火慢慢煨至香味出來,每次服用四到五錢,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這個方子出自《局方》,叫常山飲,用於治療各種瘧疾,可以和胃消痰。

**常山飲:**用知母、常山、草果、烏梅肉各一斤,良薑二十兩,炙甘草一斤,磨碎。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五片,紅棗一顆,用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出自(丹溪),叫截瘧丹,用於治療瘧疾發散不完全,逐漸變成虛勞。

**截瘧丹:**用雄黃一兩,人參五錢,磨成粉末,在端午節用粽子尖將藥粉搓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在瘧疾發作當天早上,面向東方,用井水吞服。忌吃各種熱性食物。

**截瘧常山飲:**用常山、草果、穿山甲(炙過)、甘草(炙過)、檳榔、知母、烏梅,全部等份,用水和酒各一碗,煎煮至剩一碗,放在露天過一夜,在瘧疾發作前兩個小時溫熱服用。如果出現嘔吐,就順其自然。這個方子出自《集成》。

**交加飲子:**用肉豆蔻、草豆蔻各兩個(一個煨過一個生的)、厚朴二錢(一半炒過一半生的)、大甘草二寸(一半生的,一半炙過的)、生薑一兩(一半生的,一半煨過的)。加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在瘧疾發作當天空腹服用,如果沒好,就再次服用。這個方子出自《寶鑑》,用於治療痰濕、飲食積滯、瘴氣、虛寒等引起的瘧疾。

**柴平湯:**用於治療脈象濡濕的瘧疾,症狀是全身疼痛,手腳沉重,發冷多發熱少。用柴胡、人參、半夏、黃芩、甘草、陳皮、厚朴、蒼朮。加水兩碗,再加入生薑、紅棗煎煮服用。

**人參養胃湯:**用半夏、厚朴(用生薑製過)、橘紅各八分,藿香、草果、茯苓、人參各五分,蒼朮一錢,炙甘草三分。加生薑七片,烏梅一個,用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出自《局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內傷飲食,引起的發冷發熱、頭痛、身體拘急,以及山嵐瘴氣、流行性瘧疾等症狀。

**和解散:**用於治療剛發作的瘴病,症狀是胸腹脹悶、頭暈、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