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5)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5)
1. 和陣
當歸,玄胡索,桂心(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一方加杜仲、牛膝、桃仁、續斷亦可。
(丹溪),玄桂丸,治死血留胃脘,當心作痛。
玄胡索(一兩半),官桂,紅花,紅曲,滑石(各五錢),桃仁(三十粒)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四十丸,薑湯下。
(潔古),枳朮丸,治痞積,消食強胃。
枳實(去瓤,麩炒,一兩),白朮(麩炒,二兩)
上為末,荷葉裹燒飯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朮湯下。但久服之,令人胃氣強實,不復傷也。東垣橘皮枳朮丸,即前方加陳皮一兩,半夏二兩,即名橘半枳朮丸。
香砂枳朮丸,破滯氣,消宿食,開胃進食。
木香,砂仁(各五錢),枳實(麩炒,一兩),白朮(米泔浸炒,二兩)
上制,服如枳朮丸法。
麴櫱枳朮丸,治強食多食,心胸滿悶不快。
神麯(炒),麥櫱(炒),枳實(麩炒,各一兩),白朮(二兩)
上制,服如枳朮丸法。
(東垣),木香人參生薑枳朮丸,開胃,進飲食。
木香(三錢),人參(五錢),乾生薑(二錢半),陳皮(四錢),枳實(一兩,炒),白朮(一兩半)
上為細末,荷葉燒飯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溫水下。
(《直指》),加味枳朮丸,治脾胃虛弱,食積氣滯,胸腹脹滿。常服進食寬中,和暢脾胃。
白朮(泔浸土炒,二兩),枳實(麩炒,一兩),神麯(炒),麥芽(炒),陳皮,山楂,香附(炒,(各一兩),砂仁(炒,半兩)
如前法丸服。
(丹溪),枳實丸,專治食積癖塊。
枳實,白朮,山楂,麥芽,神麯,半夏(各一兩),蒼朮,陳皮(各五錢),木香(錢半),薑黃(三錢)
荷葉蒸飯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食後薑湯下。
(《醫統》),大健脾丸,又名百穀丸。徐東皋曰:此方健脾養胃,滋穀氣,除濕熱,寬胸膈,去痞滿。久服強中益氣,百病不生。
人參,白茯苓(飯上蒸),廣陳皮(各二兩),枳實(飯上蒸),青皮(米醋洗),半夏曲(炒),山楂肉(飯上蒸,各一兩),白朮(土炒,三兩),穀芽(炒,一兩六錢),白豆蔻(炒),廣木香(各五錢)川黃連(一兩六錢,同吳茱萸五錢浸炒赤色,去茱萸)
上為末,用長流水煮荷葉老米粥搗丸,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愚按:此方雖佳,但脾多畏寒,若非有火,當去黃連,或仍加炮姜一、二兩為妙。
(楊氏),啟脾丸,治脾胃不和,氣不升降,中滿痞塞,心腹膨脹,腸鳴泄瀉,不思飲食。
人參,白朮,陳皮,青皮(去瓤),神麯(炒),麥芽(炒),砂仁,厚朴,乾薑(各一兩),甘草(兩半,炙)
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細嚼,米飲下。
白話文:
和陣
當歸、玄胡索、桂心,將這三種藥材等量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調和服用,不拘泥於時間。另外,也可以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杜仲、牛膝、桃仁、續斷這些藥材。
(朱丹溪的方子)玄桂丸,治療因為死血停留在胃部,導致心口疼痛的狀況。
玄胡索一兩半,官桂、紅花、紅曲、滑石各五錢,桃仁三十粒,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四十丸,用薑湯送服。
(張潔古的方子)枳朮丸,治療因消化不良導致的痞塊積滯,可以幫助消化,增強胃功能。
枳實(去掉瓤,用麩皮炒過)一兩,白朮(用麩皮炒過)二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荷葉包裹燒飯做成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朮湯送服。長期服用可以增強胃的消化功能,使胃不再容易受到損傷。李東垣的橘皮枳朮丸,就是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陳皮一兩、半夏二兩,就叫做橘半枳朮丸。
香砂枳朮丸,可以破除積滯的氣,消除積存的食物,開胃,促進食慾。
木香、砂仁各五錢,枳實(用麩皮炒過)一兩,白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二兩,按照枳朮丸的製法和服用方法製作和服用。
麴櫱枳朮丸,治療因暴飲暴食導致的心胸滿悶不舒服。
神麯(炒過)、麥櫱(炒過)、枳實(用麩皮炒過)各一兩,白朮二兩,按照枳朮丸的製法和服用方法製作和服用。
(李東垣的方子)木香人參生薑枳朮丸,可以開胃,增進食慾。
木香三錢,人參五錢,乾生薑二錢半,陳皮四錢,枳實(炒過)一兩,白朮一兩半,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荷葉包裹燒飯做成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在飯前用溫水送服。
(《直指》中的方子)加味枳朮丸,治療脾胃虛弱,因食物積滯導致的氣滯,胸腹脹滿。經常服用可以促進食慾,使胸腹寬鬆舒適,調理脾胃功能。
白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用土炒過)二兩,枳實(用麩皮炒過)一兩,神麯(炒過)、麥芽(炒過)、陳皮、山楂、香附(炒過)各一兩,砂仁(炒過)半兩,按照之前的方法製成藥丸服用。
(朱丹溪的方子)枳實丸,專門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的痞塊。
枳實、白朮、山楂、麥芽、神麯、半夏各一兩,蒼朮、陳皮各五錢,木香一錢半,薑黃三錢,用荷葉包裹蒸熟的飯做成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在飯後用薑湯送服。
(《醫統》中的方子)大健脾丸,又名百穀丸。徐東皋說:這個方子可以健脾養胃,滋養穀物精氣,去除體內的濕熱,使胸膈寬暢,消除痞滿。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質,補益氣力,使人不容易生病。
人參、白茯苓(在飯上蒸過)、廣陳皮各二兩,枳實(在飯上蒸過)、青皮(用米醋洗過)、半夏曲(炒過)、山楂肉(在飯上蒸過)各一兩,白朮(用土炒過)三兩,穀芽(炒過)一兩六錢,白豆蔻(炒過)、廣木香各五錢,川黃連(一兩六錢,與吳茱萸五錢一起浸泡後炒至紅色,去掉吳茱萸),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長時間流動的河水煮荷葉和老米粥,將粥搗成糊狀製作藥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在飯前用白水送服。我認為:這個方子雖然很好,但是脾大多怕寒冷,如果不是體內有火氣的情況,應該去掉黃連,或者再加入炮薑一、二兩會更好。
(楊氏的方子)啟脾丸,治療脾胃不和,氣機升降失常,導致中焦滿悶痞塞,心腹脹滿,腸鳴腹瀉,食慾不佳。
人參、白朮、陳皮、青皮(去瓤)、神麯(炒過)、麥芽(炒過)、砂仁、厚朴、乾薑各一兩,甘草(炙過)一兩半,將以上藥材煉蜜做成藥丸,如彈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在飯前仔細咀嚼,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