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0)

1. 和陣

上每服一兩,薑、棗、水煎服。

(徐氏),正氣散,正胃氣,進飲食,退寒瘧、食瘧、瘴氣,脾胃滯者,用之為宜。

藿香,草果(各二兩),半夏(制),陳皮,厚朴,砂仁,炙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加生薑七片,棗三枚同煎,俟瘧未發前,和渣服。

(《濟生》),大正氣散,治脾胃不和,為風寒濕氣所傷,心腹脹悶,有妨飲食。

白朮,陳皮(各二錢),半夏(制),藿香葉,厚朴(姜炒),桂枝,枳殼,檳榔,乾薑(炮,各錢),甘草(炙,五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時溫服。

(東垣),升陽益胃湯,治秋燥令行,濕熱少退,脾胃虛弱,怠惰嗜臥,體重節痛,四肢不收,口苦舌乾,飲食不消,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良方》無黃耆、甘草、半夏、芍藥四味。

人參,炙甘草,半夏(脈澀者宜用,各一錢),黃耆(二錢),白朮(三分),白芍,防風,羌活,獨活(各五分),柴胡,茯苓(小便利者勿用),澤瀉(不淋者勿用,各三分),陳皮(四分),黃連(二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漸加至五錢,生薑五片,棗二枚,水三鍾,煎一鍾,早飯、午飯之間溫服。忌語話一二時,及酒濕助火之物。服藥後,如小便畢而病反增,是不宜利小便也,當去茯苓、澤瀉。若得喜食增食,初一二日間不可太飽,恐藥力尚淺,胃氣再傷,不得轉運也。或用美食以助藥力而滋胃氣,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沉降也。

亦可小役形體,使胃氣升發,切勿大勞,致令復傷,但以胃氣安靜為尤善。

海藏白朮湯,治風濕惡寒脈緩。

白朮,防風,甘草

上㕮咀,加生薑煎服。

(《濟生》),白朮湯,治五臟受濕,咳嗽痰多,氣喘身重,脈濡細。

白朮,橘紅,半夏,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

水一鍾半,姜五片,煎七分,食遠服。

(《良方》),三味白朮湯,方在婦人。治妊娠內熱心痛。

(《良方》),四味白朮湯,方在婦人。治妊娠胃虛惡阻。

白朮散,治自汗盜汗極效。

白朮(半斤)

上將白朮切成小塊,用浮麥一升,水一斗,同煮乾,如白朮尚硬,再加水煎透爛,取起切片,焙乾為末,每服二三錢,仍用浮麥煎湯,食遠調服。如治小兒,以炒黃耆煎湯,量兒大小與服。忌蘿蔔、辛辣炙爆之物,乳母尤忌。

(《宣明》),白朮散,方在固陣。治虛風多汗痿弱。

(《良方》),白朮散,方在婦人。治妊娠傷寒內熱等證。

調胃白朮散,治脾胃不和,腹脹泄瀉,身面浮腫。

白朮,茯苓(各二錢),陳皮,白芍藥(炒),澤瀉,檳榔(各一錢),木香(五分)

白話文:

和陣

每服用一兩,加入生薑、紅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徐氏)正氣散,能夠調整胃氣,促進食慾,退除寒性瘧疾、飲食不當引起的瘧疾、以及瘴氣,適合脾胃功能失調的人使用。

藥材包含:藿香、草果(各二兩),半夏(製過)、陳皮、厚朴、砂仁、炙甘草(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三枚一同煎煮,在瘧疾發作前,連同藥渣一起服用。

(《濟生》)大正氣散,治療脾胃不協調,因風寒濕氣侵襲所導致的胸腹脹悶,影響食慾的情況。

藥材包含:白朮、陳皮(各二錢),半夏(製過)、藿香葉、厚朴(薑炒)、桂枝、枳殼、檳榔、乾薑(炮製過,各一錢),甘草(炙過,五分)。將藥材加入一碗半水,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七分,隨時溫服。

(東垣)升陽益胃湯,治療秋季燥熱盛行,濕熱稍微消退,導致脾胃虛弱,精神疲乏想睡覺,身體沉重關節疼痛,四肢無力,口苦舌燥,消化不良,大便不順,小便頻繁,同時伴隨肺部疾病,忽冷忽熱,心情沮喪不快樂,面色不好,這是因為陽氣無法伸展。此時應當升陽益胃。《良方》中沒有黃耆、甘草、半夏、芍藥這四味藥。

藥材包含:人參、炙甘草、半夏(脈象澀的人適用,各一錢),黃耆(二錢),白朮(三分),白芍、防風、羌活、獨活(各五分),柴胡、茯苓(小便順暢的人不宜使用)、澤瀉(無小便淋漓不盡的人不宜使用,各三分),陳皮(四分),黃連(二分)。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三錢,可以逐漸加至五錢,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二枚,以三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在早飯和午飯之間溫服。服藥後一兩個小時內,應避免說話,以及飲酒和食用助火的食物。服藥後如果小便結束而病情反而加重,說明不宜利小便,應當去除方中的茯苓、澤瀉。如果食慾增加,剛開始一兩天不宜吃太飽,以免藥力不足,再次損傷胃氣,影響消化吸收。可以食用美味的食物來幫助藥力,滋養胃氣,切忌食用清淡的食物,以免損耗藥力,助長邪氣下沉。

也可以適度活動身體,使胃氣升發,但不要過度勞累,以免再次受傷,以胃氣安靜為最好。

海藏白朮湯,治療風濕引起的怕冷和脈象遲緩。藥材包含:白朮、防風、甘草,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加入生薑煎煮後服用。

(《濟生》)白朮湯,治療五臟受濕,導致咳嗽痰多、氣喘、身體沉重、脈象濡細。藥材包含:白朮、橘紅、半夏、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以一碗半水,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服用。

(《良方》)三味白朮湯,此方在婦人科中,治療妊娠期間的內熱心痛。

(《良方》)四味白朮湯,此方在婦人科中,治療妊娠期間的胃虛惡心嘔吐。

白朮散,治療自汗盜汗效果極佳。藥材包含:白朮(半斤)。將白朮切成小塊,用一升浮小麥和一斗水一同煮乾,如果白朮還很硬,就再加水煎煮至軟爛,取出切片,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三錢,仍用浮小麥煎湯,在飯後調服。如果治療小孩,用炒過的黃耆煎湯,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酌量服用。忌食蘿蔔、辛辣油炸食物,哺乳期的婦女尤其要注意。

(《宣明》)白朮散,此方在固澀篇中,治療虛弱引起的汗多和肢體萎軟。

(《良方》)白朮散,此方在婦人科中,治療妊娠期間的傷寒內熱等症狀。

調胃白朮散,治療脾胃不和,導致腹脹腹瀉,以及身體或面部浮腫。藥材包含:白朮、茯苓(各二錢),陳皮、炒過的白芍藥、澤瀉、檳榔(各一錢),木香(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