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9)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19)
1. 和陣
(《靈樞》),秫米半夏湯,久病不寐者神效,世醫鮮用之。
秫米(一升),半夏(五合)
上用千里長流水八升,揚之萬遍,取清者五升,煮秫米、半夏,炊以葦薪,令竭至一升半,去渣,飲汁一小杯,日三服。其新病者,覆杯即臥,汗之即已;久病者,三日已也。
(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眩暈,及足太陰痰厥頭疼。
半夏(錢半),白朮,神麯(炒,各一錢),麥芽,陳皮(各錢半),人參,黃耆,茯苓,蒼朮,天麻,澤瀉(各五分),黃柏(二分),乾薑(三分)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二鍾,煎八分,食遠熱服。
(《金匱》),黃芩半夏生薑湯,治乾嘔而利者。
黃芩,生薑(各三兩),炙甘草,芍藥(各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個)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東垣),平胃散,治脾胃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嘔噦噁心,吞酸噫氣,體重節痛,自利霍亂,噫膈反胃等證。
厚朴(薑製炒),陳皮(去白,各五兩),蒼朮(去皮,米泔浸炒,八兩),炙甘草(三兩)
本方加人參、茯苓各二兩,即名參苓平胃散。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渣溫服。或去薑棗,入鹽一小捻,單以沸湯點服亦可。如小便不利,加茯苓、澤瀉;如飲食不化,加神麯、麥芽、枳實;如胃中氣痛,加木香、枳實或枳殼;如脾胃困倦,加人參、黃耆;如有痰,加半夏;如便硬腹脹,加大黃、芒硝;如脈大內熱,加黃連、黃芩。
調氣平胃散,治胃氣不和,脹滿腹痛。
厚朴(制),陳皮,木香,烏藥,白豆蔻,砂仁,白檀香(各一錢),甘草(五分),蒼朮(錢半),藿香(一錢二分)
水一鍾半,生薑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錢氏),益黃散,治脾土虛寒,寒水反來侮土而嘔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實,手足逆冷等證。
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炮去皮),炙甘草(各半兩),丁香(二錢)
上每服四錢,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治外感風寒,內停飲食,頭疼寒熱,或霍亂泄瀉,痞滿嘔逆,及四時不正之氣,瘧痢傷寒等證。
藿香,紫蘇,桔梗,白芷,大腹皮(各一錢),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朮,厚朴(各八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熱服取汗。
不換金正氣散,治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致發寒熱,或作瘧疾,或受山嵐瘴氣等毒。
厚朴(薑製),藿香,半夏,蒼朮(米泔浸),陳皮(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薑、棗、水煎服。
(陳氏),不換金正氣散,治感冒風寒,或傷生冷,或瘴瘧,或疫癘。
蒼朮(米泔浸炒),厚朴(薑汁炒,各四兩),橘紅(三兩),炙甘草,半夏(制),藿香(各二兩),人參,木香(濕紙裹煨),白茯苓(各一兩)
白話文:
和陣
秫米半夏湯,這個方子出自《靈樞》,對於長期失眠的人有奇效,但現在的醫生很少使用。
藥方組成:秫米(一升),半夏(五合)
煎煮方法:用乾淨的長流水八升,不停攪動水萬次,取澄清的五升,加入秫米和半夏一起煮,用葦草燒火,煮到剩下大約一升半的湯汁,濾掉藥渣,每次喝一小杯,一天喝三次。如果是剛得病的失眠,喝下湯藥就能睡著,發汗後病就好了;如果是長期失眠,喝三天也能好。
半夏白朮天麻湯,這個方子出自東垣,主要治療眩暈,以及屬於足太陰經的痰厥引起的頭痛。
藥方組成:半夏(一錢半),白朮,炒神麯(各一錢),麥芽,陳皮(各一錢半),人參,黃耆,茯苓,蒼朮,天麻,澤瀉(各五分),黃柏(二分),乾薑(三分)
煎煮方法:把藥材切碎。每次取半兩藥材,加兩碗水煎煮到剩八分,在飯後溫熱服用。
黃芩半夏生薑湯,這個方子出自《金匱》,主要治療乾嘔並伴隨腹瀉的症狀。
藥方組成:黃芩,生薑(各三兩),炙甘草,芍藥(各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個)
煎煮方法:將以上六味藥材,加一斗水煮到剩下三升,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兩次,早晚各一次。
平胃散,這個方子出自東垣,主要治療脾胃功能不好,導致不想吃飯、胸腹部脹滿刺痛、嘔吐噁心、胃酸過多、打嗝、身體沉重、關節疼痛、腹瀉、霍亂、反胃等症狀。
藥方組成:厚朴(用薑汁炒製),陳皮(去白瓤,各五兩),蒼朮(去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製,八兩),炙甘草(三兩)
**參苓平胃散:**在平胃散的基礎上加入人參、茯苓各二兩。
煎煮方法: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兩碗水、三片生薑、兩個大棗一起煎煮到剩七分,濾掉藥渣溫熱服用。也可以不加薑和棗,加入一小撮鹽,用開水沖泡後直接服用。如果小便不暢,可以加入茯苓、澤瀉;如果消化不良,可以加入神麯、麥芽、枳實;如果胃痛,可以加入木香、枳實或枳殼;如果脾胃虛弱,可以加入人參、黃耆;如果有痰,可以加入半夏;如果大便乾燥腹脹,可以加入大黃、芒硝;如果脈象大而有內熱,可以加入黃連、黃芩。
調氣平胃散,主要治療胃氣不調和,導致脹滿腹痛。
藥方組成:厚朴(製過),陳皮,木香,烏藥,白豆蔻,砂仁,白檀香(各一錢),甘草(五分),蒼朮(一錢半),藿香(一錢二分)
煎煮方法:加一碗半水,三片生薑,煎煮到剩八分,在飯後溫熱服用。
益黃散,這個方子出自錢氏,主要治療脾土虛寒,導致寒氣上逆,引起嘔吐、不想吃飯、腹痛、大便稀溏、手腳冰冷等症狀。
藥方組成:陳皮(一兩),青皮,訶子肉(炮製後去皮),炙甘草(各半兩),丁香(二錢)
煎煮方法:每次服用四錢,加水煎煮服用。
藿香正氣散,主要治療外感風寒、內有飲食積滯,導致頭痛發熱、或者霍亂腹瀉、胸悶嘔吐,以及四季不正之氣引起的瘧疾、痢疾、傷寒等症狀。
藥方組成:藿香,紫蘇,桔梗,白芷,大腹皮(各一錢),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朮,厚朴(各八分)
煎煮方法:加兩碗水,三片生薑,一個大棗,煎煮到剩八分,趁熱服用發汗。
不換金正氣散,主要治療脾氣虛弱,寒邪侵入,痰停胸膈,導致發冷發熱、或者得瘧疾、或者受到山嵐瘴氣等毒邪侵襲。
藥方組成:厚朴(用薑汁製過),藿香,半夏,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陳皮(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煎煮方法:加薑、棗和水一起煎煮服用。
不換金正氣散,這個方子出自陳氏,主要治療感冒風寒,或者吃了生冷食物,或者得瘴氣瘧疾、或者疫病。
藥方組成: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製),厚朴(用薑汁炒製,各四兩),橘紅(三兩),炙甘草,半夏(製過),藿香(各二兩),人參,木香(用濕紙包裹煨過),白茯苓(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