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8)

1. 補陣

遠志飲子,治心勞虛寒,夢寐驚悸。

遠志肉,茯神,人參,當歸(酒浸),棗仁,黃耆,肉桂(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鍾半,姜五片煎服,無時。

(東垣),聖愈湯,治血虛心煩,睡臥不寧,或五心煩熱。

人參,川芎,當歸,熟地黃(酒拌蒸),生地黃(酒拌),黃耆(炙,各一錢)

上水煎服。

益榮湯,治思慮過度,心血耗傷,怔忡恍惚不寐。

人參(一錢),芍藥,棗仁,柏子仁(各五分),當歸,黃耆,茯神(各一錢),紫石英(五分),遠志甘草,木香(各三分)

水一鍾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元戎》),逍遙散,治肝脾血虛,及鬱怒傷肝,少血目暗,發熱脅痛等證。

當歸,芍藥,白朮,茯神,甘草,柴胡(各等分)

上薑、水煎服。

(薛氏),加味逍遙散,治肝脾血虛,發熱,小水不利。

即前逍遙散加丹皮、梔子各七分。

生薑汁煎,治噎食不下,咽喉閉塞,胸膈煩悶。

生薑汁,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百合(各二兩)

上入銅銚中,以慢火熬膏,每用一二匙,用人參百合湯調下,或嚥下。

(《局方》),胃風湯,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肉桂(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二錢,入粟米數粒同煎,食前服。

此方名為治風而實非治風,乃補血和血,益胃氣之藥,下血痢而挾虛者,實可倚仗,出太陽桂苓湯例藥也。

(《選要》),十寶湯,治冷痢虛甚,下物如魚腦,三服愈。

黃耆(炙,四錢),熟地黃,人參,白朮,白芍藥,當歸,茯苓,半夏,五味子,肉桂(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水一鍾,姜三片,烏梅一個,煎七分,食遠服。

《良方》,當歸黃耆湯,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澀。

當歸(炒),黃耆(各一兩),糯米(一合)

水二鍾,煎一鍾,溫服。

(《局方》),大防風湯,治足三陰虧損,寒濕外邪乘虛內侵,患鶴膝、附骨等疽,不問已潰未潰,宜先用此。及治痢後腳膝軟痛,不能動履,名曰痢後風。此藥祛風順氣,活血壯筋骨,行履如故。

人參,白朮,防風,羌活(各二錢),黃耆(一錢),熟地,杜仲(各二錢),官桂,甘草(炙,各五分),白芍,牛膝,附子(各一錢),川芎(錢半)

水煎服。一方有當歸,無官桂,加姜七片。

(河間),地黃飲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行,此謂少陰氣厥不至,急當溫之,名曰痱證。凡陰虛有二,有陰中之水虛,有陰中之火虛,此治火虛之劑。

熟地,巴戟(去心),山茱萸,肉蓯蓉(酒浸),附子,石斛,五味,石菖蒲,茯苓,遠志官桂,麥門冬

白話文:

遠志飲子:治療因心神勞累、身體虛寒引起的失眠、多夢、驚悸等症狀。

藥材:遠志肉、茯神、人參、當歸(用酒浸泡過)、酸棗仁、黃耆、肉桂各一兩,炙甘草五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一兩,加入一碗半水,以及五片生薑,煎煮後服用,不限時間。

聖愈湯:治療血虛引起的心煩、睡眠不安、或者手心、腳心發熱等症狀。

藥材:人參、川芎、當歸、熟地黃(用酒拌勻蒸過)、生地黃(用酒拌過)、炙黃耆各一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益榮湯:治療因思慮過度、心血耗損引起的精神恍惚、心悸失眠等症狀。

藥材:人參一錢、芍藥、酸棗仁、柏子仁各五分、當歸、黃耆、茯神各一錢、紫石英五分、遠志、甘草、木香各三分。

用法:加入一碗半水,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時服用。

逍遙散:治療肝脾血虛,以及因情緒鬱悶、惱怒傷肝導致的血少、視力模糊、發熱、胸脅疼痛等症狀。

藥材:當歸、芍藥、白朮、茯神、甘草、柴胡,各等量。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入生薑和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逍遙散:治療肝脾血虛,引起發熱、小便不暢等症狀。

藥材:在原逍遙散的基礎上加入牡丹皮、梔子各七分。

生薑汁煎:治療因食物哽咽難以下嚥,咽喉阻塞,胸膈煩悶等症狀。

藥材:生薑汁、白蜜、牛酥各五兩,人參、百合各二兩。

用法:將上述藥材放入銅鍋中,用小火熬煮成膏狀,每次取一至二匙,用人參百合湯調和後服用,或直接吞嚥。

胃風湯:治療風寒邪氣侵入腸胃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瀉、便如豆汁、或大便帶血、反覆不止等症狀。

藥材: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藥、肉桂,各等量。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二錢,加入幾粒小米一同煎煮,在飯前服用。

這個方子表面上是治療風邪,實際上是補血、和血、增強胃氣的藥物,對於因虛弱而導致的血痢特別有效,可以作為太陽桂苓湯的替代方劑。

十寶湯:治療因身體虛弱引起的寒性痢疾,大便如魚腦漿,通常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藥材:炙黃耆四錢,熟地黃、人參、白朮、白芍藥、當歸、茯苓、半夏、五味子、肉桂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用法:加入一碗水、三片生薑、一顆烏梅,煎煮至剩七分時,在飯後服用。

當歸黃耆湯:治療孕婦因下痢、腹痛、小便不暢等症狀。

藥材:炒當歸、黃耆各一兩,糯米一合。

用法: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時,溫服。

大防風湯:治療因足三陰經虛損,外感寒濕邪氣,引起的鶴膝風、附骨疽等病症,無論潰瘍是否形成,都適合使用。也可用於治療痢疾後出現的腳膝軟弱疼痛,不能行走,此藥具有祛風順氣、活血強筋骨的功效,能使患者恢復行走能力。

藥材:人參、白朮、防風、羌活各二錢,黃耆一錢,熟地黃、杜仲各二錢,官桂、炙甘草各五分,白芍、牛膝、附子各一錢,川芎一錢半。

用法: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個方子用當歸替代官桂,並加入七片生薑。

地黃飲子:治療因少陰經氣衰弱引起的舌頭僵硬不能說話,足部虛弱不能行走,這種情況又稱為「痱證」。陰虛分為兩種,一種是體內水分不足,另一種是體內火氣不足,此方主要治療體內火氣不足的情況。

藥材:熟地黃、巴戟天(去心)、山茱萸、肉蓯蓉(用酒浸泡過)、附子、石斛、五味子、石菖蒲、茯苓、遠志、官桂、麥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