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5)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5)
1. 補陣
人參,山藥(炒),白扁豆(去皮,薑汁炒),蓮肉(去心,各一斤半),白朮(二斤,米泔浸炒)桔梗(炒黃色),砂仁,薏仁(炒),白茯苓(去皮),炙甘草(各一斤)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或加薑、棗水煎服。或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飲、白湯任下。
七味白朮散,方在小兒。治脾虛熱渴。
(《醫錄》),生脈散,治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口渴,汗出不止,或金為火制,水失所生,而致咳嗽喘促,肢體痿弱,腳軟眼黑等證。
人參(五錢),麥冬,五味子(各三錢)
水煎服。此方以生脈為名,故俗醫之治脈脫者每多用此,是豈知脈脫由陽氣,豈麥冬、五味之所宜乎?見亦淺矣。
五味子湯,治喘促,脈伏而數,或虛煩作渴。
五味子(一錢),人參,麥冬,杏仁,橘紅(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無時服。
(陳氏),五味子湯,治腎水枯涸,口燥舌乾。
五味子,麥門冬(各一兩),黃耆(炒,三兩),人參(二兩),粉草(炙,五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日夜服數劑。
人參胡桃湯,治喘急不能臥。
人參(錢半),胡桃肉(五枚,泡去皮)
水一鍾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溫服。
(丹溪),瓊玉膏,治虛勞乾咳嗽,或好酒者久嗽尤效。
人參(十二兩),白茯苓(十五兩),白蜜(五斤,熬去沫),琥珀,沉香(各五錢),大生地(十斤,以銀石器杵取自然汁)
上先以地黃汁同蜜熬沸,攪勻,用密絹濾過,將人參等為極細末,和蜜汁入瓷、銀瓶內,用綿紙十餘層加箬封扎瓶口,入砂鍋或銅鍋,以桑柴火,長流水沒瓶煮三晝夜,取出換油蠟紙扎口,懸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氣,提起仍煮半日,以去水氣,然後收藏。每日清晨及午後,取三匙,用溫酒一兩許調服,或白湯亦可。
制須淨室,忌雞、犬、婦人。本方原無琥珀、沉香二味,乃臞仙加入者,云奇效異常,今並錄其方。
補肺湯,治勞嗽。
人參,黃耆,北五味,紫菀(各七分半),熟地黃,桑白皮(各錢半)
水二鍾,煎八分,入蜜少許,食遠溫服。
(楊氏),寧肺湯,治榮衛俱虛,發熱自汗,咳嗽痰涎,肺氣喘急,唾膿。
人參,茯苓,當歸,白芍藥,白朮,甘草(炙),川芎,熟地黃,麥門冬,五味,桑白皮(各七分),阿膠(炒,一錢)
水二鍾,姜二片,紫蘇五葉,煎八分,食遠服。
(《聖惠》),寧肺散,方在固陣。
治久嗽,收澀之劑。
鳳髓湯,治咳嗽,大能潤肺。
牛髓(一斤,胻骨中者),白蜜(半斤),乾山藥(四兩,炒),杏仁(四兩,去皮尖,研如泥)胡桃仁(去皮,四兩,另研)
上將牛髓、白蜜用砂鍋熬沸,以絹濾去渣,盛瓷瓶內,將杏仁等三味同入瓶內,以紙密封瓶口,重湯煮一日夜,取出冷定。每空心以白湯化服一二匙。
白話文:
補陣
將人參、炒過的白朮(用米泔水浸泡後炒)、去皮並用薑汁炒過的白扁豆、去心的蓮子、炒黃色的桔梗、砂仁、炒過的薏仁、去皮的白茯苓、炙甘草,各取一斤半(白朮取二斤),全部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也可以加薑、棗用水煎服。或者用蜂蜜煉製成丸,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空腹時用米飲或白開水送服。
這個配方又叫「七味白朮散」,記載在兒科相關的書籍中,主要治療兒童脾虛引起的發熱口渴。
另外,還有「生脈散」,主要治療因暑熱損傷元氣,導致身體疲倦、氣短口渴、汗流不止,或是因為金(肺)被火(心)所制,導致水液生成不足而引起的咳嗽氣喘、肢體無力、腳軟眼黑等症狀。
配方是:人參(五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三錢)。
用水煎服。這個方子之所以叫「生脈散」,是因為它有恢復脈搏的作用,所以有些庸醫常用它來治療脈象微弱的人,卻不知道脈微弱是陽氣不足所致,而麥冬、五味子並不是治療陽虛的藥物,實在是見識淺薄。
還有「五味子湯」,主要治療呼吸急促、脈象微弱而急促,或是虛煩口渴的症狀。
配方是:五味子(一錢)、人參(一錢五分)、麥冬(一錢五分)、杏仁(一錢五分)、橘紅(一錢五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還有一個「五味子湯」,治療腎水枯竭、口乾舌燥。
配方是:五味子(一兩)、麥門冬(一兩)、炒黃耆(三兩)、人參(二兩)、炙甘草(五錢)。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白天晚上可以多次服用。
還有「人參胡桃湯」,主要治療氣喘急促,無法平躺。
配方是:人參(一錢半)、胡桃肉(五枚,去皮)。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溫服。
(朱丹溪的方子)「瓊玉膏」,主要治療虛勞引起的乾咳,特別對愛喝酒的人的久咳效果更好。
配方是:人參(十二兩)、白茯苓(十五兩)、白蜂蜜(五斤,熬煮去除泡沫)、琥珀(五錢)、沉香(五錢)、生地黃(十斤,用銀器或石器搗汁)。
先將地黃汁與蜂蜜一起熬煮至沸騰,攪拌均勻,用細絹布過濾。然後將人參等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蜜汁中,放入陶瓷或銀製的瓶子裡。用十幾層棉紙加上箬葉密封瓶口,放入砂鍋或銅鍋中,用桑柴火加熱,加入長流水沒過瓶子煮三天三夜。取出後換用油蠟紙密封瓶口,懸掛在井中浸泡半天,去除火氣。再取出重新煮半天,去除水氣,然後收藏。每天早上和下午,取三匙,用溫酒一兩左右調服,也可以用白開水送服。
製作時必須在乾淨的房間裡,避免雞、犬、婦女進入。這個方子原本沒有琥珀和沉香這兩味藥材,是臞仙加入的,據說效果非常好,現在也一起記錄下來。
還有「補肺湯」,主要治療勞累引起的咳嗽。
配方是:人參(七分半)、黃耆(七分半)、北五味子(七分半)、紫菀(七分半)、熟地黃(一錢半)、桑白皮(一錢半)。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加入少許蜂蜜,飯後溫服。
(楊氏的方子)「寧肺湯」,主要治療營衛虛弱,發熱自汗,咳嗽痰多,肺氣喘急,甚至咳出膿痰。
配方是:人參(七分)、茯苓(七分)、當歸(七分)、白芍藥(七分)、白朮(七分)、炙甘草(七分)、川芎(七分)、熟地黃(七分)、麥門冬(七分)、五味子(七分)、桑白皮(七分)、炒阿膠(一錢)。
用水兩碗,加生薑兩片、紫蘇葉五片,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聖惠方》)「寧肺散」這個方子在固澀的章節中。
主要治療久咳不止,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還有「鳳髓湯」,主要治療咳嗽,具有很好的潤肺作用。
配方是:牛髓(一斤,取自牛腿骨中的)、白蜂蜜(半斤)、炒過的乾山藥(四兩)、杏仁(四兩,去皮尖,研磨成泥狀)、胡桃仁(去皮,四兩,另外研磨)。
將牛髓、白蜂蜜放入砂鍋中熬煮至沸騰,用絹布過濾掉殘渣,盛入陶瓷瓶中。然後將杏仁等三味藥材一起放入瓶中,用紙密封瓶口,放入水中隔水燉煮一天一夜,取出冷卻後。每天空腹時用白開水化開服用一到兩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