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4)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4)
1. 補陣
參朮湯,治氣虛顫掉,泄瀉嘔吐等證。
人參,白朮,黃耆(各二錢),白茯苓,陳皮,炙甘草(各一錢)
甚者加製附子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仲景),朮附湯,一名白朮附子湯。治中寒中氣不足,四肢逆冷,口噤,牙關緊急,痰盛脈弱,風虛頭眩,頭重苦極,不知食味。
白朮(二兩),炙甘草(一兩),附子(一兩半,炮去皮)
每用五六錢,姜五片,棗一枚,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或用此化蘇合丸,連進三服效。
(《濟生》),朮附湯,治寒濕腰痛重冷,小便自利。
白朮,附子(制,各一兩),杜仲(炒,半兩)
上咀。每服四錢,入姜煎服。
(嚴氏),耆附湯,治氣虛陽弱,虛汗倦怠。
黃耆(蜜炙),製附子(等分)
每服四錢,水一鍾,姜五片,煎六分,食遠服。
(《寶鑑》),當歸補血湯,治血氣損傷,或因誤攻致虛,肌熱口渴,目赤面紅,脈大而虛,重按全無,及病因飢飽勞役者。
黃耆(炙,一兩),當歸(酒洗,三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
(《濟生》),黃耆湯,治喜怒驚恐房勞,致陰陽偏虛者,或自汗盜汗不止。
黃耆(蜜炙),熟地,白茯苓,天門冬,麻黃根,肉桂,龍骨(各一錢),小麥(炒),五味子防風(各八分),當歸,炙甘草(各七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如冷汗,加熟附子二片,發熱自汗,加石斛一錢。
(《良方》),黃耆湯,方在婦人。安胎,治腹痛。
(魏氏),大補黃耆湯,治虛弱自汗。
人參,白茯苓,肉蓯蓉,熟地(各一錢),黃耆,白朮,當歸,山茱萸,防風(各八分),炙甘草,肉桂(各四分),五味子(十一粒)
水一鍾半,加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服。
(東垣),神效黃耆湯,治渾身或頭面手足麻木不仁,目緊縮小,及羞明畏日,視物不明。
黃耆(二錢),人參(八分),炙甘草,蔓荊子,芍藥(各一錢),陳皮(五分)
水煎,臨臥熱服。如麻木不仁,雖有熱證,不得用黃柏,但加黃耆。
黃耆六一湯,治陰陽俱虛盜汗。
黃耆(蜜炙,六錢),炙甘草(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服。
玉屏風散,治表虛自汗。
黃耆(蜜炙),防風(各一錢),白朮(炒,二錢)
水一鍾,姜三片,煎服。
(《良方》),潤神散,治勞瘵憎寒壯熱,口乾咽燥,自汗疲倦煩躁。
人參,麥門冬,黃耆,桔梗,淡竹葉,炙甘草(等分)
上每服一兩,水煎服。如自汗,加小麥同煎。
當歸六黃湯,方在寒陣。治陰虛血熱盜汗神效。
參苓散,治睡中汗出。
人參,酸棗仁,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遠米飲調下。大人小兒皆可服。
(《和劑》),參苓白朮散,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嘔吐泄瀉,或久瀉或大病後,調助脾胃。
白話文:
補陣
參朮湯,治療因氣虛引起的顫抖、跌倒、腹瀉、嘔吐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黃耆各二錢,白茯苓、陳皮、炙甘草各一錢。
症狀嚴重者可加入製附子一錢。
用水兩碗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仲景)的朮附湯,又名白朮附子湯。治療因體內虛寒、中氣不足引起的四肢冰冷、口緊閉、牙關緊咬、痰多、脈搏虛弱、風虛引起的頭暈、頭重、極度不適、食不知味等症狀。
藥方組成:白朮二兩,炙甘草一兩,附子(炮製去皮)一兩半。
每次使用五六錢,加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飯後溫服。也可以用此藥方製作蘇合丸,連續服用三次有效。
(《濟生》)的朮附湯,治療因寒濕引起的腰痛、沉重冰冷、小便頻繁。
藥方組成:白朮、製附子各一兩,炒杜仲半兩。
將藥材磨碎。每次服用四錢,加生薑煎服。
(嚴氏)的耆附湯,治療因氣虛陽弱引起的虛汗、疲倦乏力。
藥方組成:蜜炙黃耆、製附子,等量。
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碗,生薑五片,煎至六分,飯後服用。
(《寶鑑》)的當歸補血湯,治療因氣血損傷,或因誤用攻伐藥物導致的虛弱,引起的肌肉發熱、口渴、眼睛發紅、臉色潮紅、脈搏大而虛弱,輕按無力,以及因飢餓、過飽、勞累等引起的疾病。
藥方組成:炙黃耆一兩,酒洗當歸三錢。
用水一碗半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濟生》)的黃耆湯,治療因喜怒驚恐、房事過勞等引起的陰陽偏虛,或自汗、盜汗不止。
藥方組成:蜜炙黃耆、熟地、白茯苓、天門冬、麻黃根、肉桂、龍骨各一錢,炒小麥、五味子、防風各八分,當歸、炙甘草各七分。
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煎服。如冷汗,加熟附子兩片;如發熱自汗,加石斛一錢。
(《良方》)的黃耆湯,此方用於婦科,可安胎、治療腹痛。
(魏氏)的大補黃耆湯,治療虛弱自汗。
藥方組成:人參、白茯苓、肉蓯蓉、熟地各一錢,黃耆、白朮、當歸、山茱萸、防風各八分,炙甘草、肉桂各四分,五味子十一粒。
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七分,不拘時間服用。
(東垣)的神效黃耆湯,治療全身或頭面手足麻木不仁,眼睛緊縮、畏光、視物不清。
藥方組成:黃耆二錢,人參八分,炙甘草、蔓荊子、芍藥各一錢,陳皮五分。
用水煎煮,臨睡前熱服。如麻木不仁,即使有熱象,也不要用黃柏,只需增加黃耆用量。
黃耆六一湯,治療陰陽俱虛引起的盜汗。
藥方組成:蜜炙黃耆六錢,炙甘草一錢。
用水一碗半煎至八分,飯後服用。
玉屏風散,治療因表虛引起的自汗。
藥方組成:蜜炙黃耆、防風各一錢,炒白朮二錢。
用水一碗,加生薑三片,煎服。
(《良方》)的潤神散,治療因勞損引起的寒熱交替、口乾咽燥、自汗、疲倦煩躁。
藥方組成:人參、麥門冬、黃耆、桔梗、淡竹葉、炙甘草,等量。
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服。如自汗,可加入小麥一同煎煮。
當歸六黃湯,此方在寒陣中,治療因陰虛血熱引起的盜汗,效果顯著。
參苓散,治療睡中出汗。
藥方組成:人參、酸棗仁、白茯苓,等量。
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飯後用米湯送服。大人小孩都可服用。
(《和劑》)的參苓白朮散,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或久瀉、大病後,用以調養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