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3)

1. 補陣

人參,黃耆(炒),白朮(炒),甘草(炙,各錢半),當歸(一錢),陳皮(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上加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東垣),調中益氣湯,治濕熱所傷,體重煩悶,口失滋味,或痰嗽稠黏,寒熱不調,體倦少食等證。

黃耆(一錢),人參,炙甘草,蒼朮(各五分),橘紅,木香,柴胡,升麻(各二分)

水煎,空心服。一方有白芍三分,五味十五粒。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嗜臥少食,或大便不調,心脾疼痛,瘧痢鬱結,或因病用藥失宜,克伐傷脾以致變證者,最宜用之。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棗仁(各二錢),遠志,當歸(各一錢),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加圓眼肉七枚,煎七分,食遠服。

愚意此湯之用木香,特因鬱結疼痛者設,如無痛郁等證,必須除去木香,以避香燥,豈不於氣虛血動者為尤善乎。又遠志味辛,氣升而散,凡多汗而躁熱者,亦宜酌用。

加味歸脾湯,治脾經血虛發熱等證。

即前方加柴胡、山梔各一錢。

人參湯,治吐血咯血後宜服,並治吐血不止。

人參(一兩,為細末)五更時用雞蛋清調如稀糊。每用二錢,茶匙抄服,服訖卻臥,參盡則效。愚意此方固佳,其或有惡腥者,但以真牛乳稀調燉熟,或溫飲之,凡無火及微火者豈不更妙。一方治吐衄咯血不止,用人參為末,以雞子清投新汲水攪勻,調服一、二錢。

獨參湯,治諸氣虛氣脫,及反胃嘔吐喘促,粥湯入胃即吐,凡諸虛證垂危者。

用人參二兩,水一升,煮取四合,乘熱頓服,日再進之。兼以人參煮粥食之尤妙。

奪命散,治傷寒瘴疾陰陽不明,或誤用藥致病愈困,煩躁發渴,及婦人胎前產後受熱瘴疾。

上黨人參(七錢)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連罐浸新汲水中取冷,一服而盡,若鼻上有汗滴尤妙。

(嚴氏),參附湯,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呃逆自利,臍腹疼痛,手足厥冷,嘔惡不食,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等證。

人參,製附子

用須參倍於附,或等分,不拘五錢或一兩,酌宜用姜,水煎服。《良方》有丁香十五粒,名加減參附湯。

參歸湯,此即團參散,見小兒門十。亦名人參湯,見婦人門七七。治心虛盜汗。

人參,當歸(等分)

上先用豬心一枚,破作數片,煎湯澄取清汁,煎藥服。

參朮膏,治中氣虛弱,諸藥不應,或因用藥失宜,耗傷元氣,虛證蜂起,但用此藥補其中氣,諸證自愈。

人參,白朮(等分)

用水煎膏,化服之。一方用白朮一斤,人參四兩,切片,以流水十五碗浸一宿,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再用重湯熬膏,入真白蜜收之,每以白湯點服。

白話文:

補陣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身體不適,例如身體沉重、煩悶、口中無味、痰多黏稠、忽冷忽熱、身體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方組成: 人參、炒過的黃耆、炒過的白朮、炙甘草各用一錢半,當歸用一錢,陳皮用五分,升麻、柴胡各用三分。 使用方法: 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用水煎煮,在早上空腹時服用。

這個藥方出自《東垣》,名為「調中益氣湯」。

這個藥方也是用來治療因濕熱所引起的疾病,但使用的藥材和劑量略有不同。

藥方組成: 黃耆用一錢,人參、炙甘草、蒼朮各用五分,橘紅、木香、柴胡、升麻各用二分。 使用方法: 用水煎煮,在空腹時服用。 另外一個藥方版本,則加入了白芍三分和五味子十五粒。

這個藥方名為「歸脾湯」,主要治療思慮過度導致脾虛、無法統攝血液,引起出血、健忘、心悸、容易受驚、盜汗、嗜睡、食慾不振、大便不正常、心脾疼痛、瘧疾或痢疾,或因用藥不當損傷脾胃等症狀。

藥方組成: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酸棗仁各用二錢,遠志、當歸各用一錢,木香、炙甘草各用五分。 使用方法: 用水兩碗,加入龍眼肉七枚,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服用。 我認為這個藥方中使用木香,主要是為了治療因氣鬱結所引起的疼痛。如果沒有疼痛、氣鬱等症狀,應該去除木香,避免其過於燥熱的特性,這樣對氣虛血動的情況更好。此外,遠志味道辛辣,具有升散的特性,所以對於多汗、躁熱的人,也應當酌量使用。

這個藥方名為「加味歸脾湯」,用來治療脾經血虛所引起的發熱等症狀。

藥方組成: 在原來的「歸脾湯」的基礎上,加入柴胡、山梔各一錢。

這個藥方名為「人參湯」,適合在吐血、咯血後服用,也可以治療吐血不止的情況。

藥方組成: 人參一兩,磨成細粉。 使用方法: 在早上五更時,用雞蛋清調成稀糊狀。每次用茶匙舀二錢服用,服用後立即躺下。將人參全部服用完畢,就會有效果。 我認為這個藥方雖然很好,但如果有人不喜歡雞蛋的腥味,可以用鮮牛奶稀釋後燉熟,或溫熱飲用,對於沒有火氣或火氣較小的人,效果會更好。另外一個藥方版本,是將人參磨成粉,用雞蛋清和新汲水攪勻,調服一到二錢,也可用於治療吐血、咯血不止。

這個藥方名為「獨參湯」,用來治療各種氣虛氣脫的症狀,以及反胃嘔吐、氣喘急促、喝粥湯等食物都會嘔吐,或是各種虛弱到危險的情況。

藥方組成: 人參二兩。 使用方法: 用水一升,煮至剩四合。趁熱一次性服用,一天可以服用兩次。同時用人參煮粥食用效果更好。

這個藥方名為「奪命散」,用來治療傷寒、瘴氣等疾病,導致陰陽失調,或因誤用藥物導致病情加重,出現煩躁口渴,以及婦女在懷孕或產後因受熱引起的瘴氣等症狀。

藥方組成: 上等黨參七錢。 使用方法: 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去除藥渣。將藥罐連同藥液一起浸泡在剛打好的井水中,等冷卻後一次性服用。如果鼻尖有汗珠滴落,效果更佳。

這個藥方出自《嚴氏》,名為「參附湯」,用來治療真陽不足引起的氣喘急促、打嗝、腹瀉、臍腹疼痛、手腳冰冷、嘔吐不想進食、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等症狀。

藥方組成: 人參、製附子。 使用方法: 人參的用量可以比附子多一倍,或者兩者等量。每次用量可取五錢或一兩,根據情況調整。可以加入生薑一起用水煎煮。 《良方》中還有一個加入丁香十五粒的版本,稱為「加減參附湯」。

這個藥方名為「參歸湯」,也是「團參散」,在兒科書籍和婦科書籍中也有記載,也叫「人參湯」,用來治療心虛盜汗。

藥方組成: 人參、當歸,兩者等量。 使用方法: 先用豬心一個,切成數片,煎湯取清汁,再用這個湯來煎藥服用。

這個藥方名為「參朮膏」,用來治療中氣虛弱,其他藥物效果不佳,或因用藥不當耗損元氣,導致各種虛弱症狀出現的情況。使用此藥可以補中氣,使各種症狀自然痊癒。

藥方組成: 人參、白朮,兩者等量。 使用方法: 用水煎煮成膏狀,化開後服用。 另一個藥方版本,則使用白朮一斤、人參四兩,切片後用十五碗流水浸泡一夜,用桑柴文火和武火煎煮取濃汁,再用隔水加熱的方式熬成膏狀,最後加入真正的白蜂蜜收膏。每次用白開水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