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景岳全書》~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陣 (2)

1. 補陣

四物二連湯,方在婦人。治婦人陰虛內熱。

(《局方》),八珍湯,治氣血兩虛,調和陰陽。

即前四君子、四物湯相合也。本方加黃柏、知母,即名補陰八珍湯,方見外科三二。

十全大補湯,治氣血俱虛,惡寒發熱,自汗盜汗,肢體困倦,眩暈驚悸,晡熱作渴,遺精白濁,二便見血,小便短少,便泄閉結,喘咳下墜等證。

即前八珍湯加黃耆、肉桂各一錢。

(《局方》),人參養營湯,治脾肺俱虛,惡寒發熱,肢體瘦倦,食少作瀉,口乾心悸自汗等證。

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炙甘草,桂心,陳皮(各一錢),熟地,五味,茯苓(各七分),白芍(錢半),遠志(五分)

加薑、棗,水煎服。

(《金匱》),小建中湯,治虛勞裡急,腹痛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等證。

炙甘草,桂枝,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膠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納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按:此即桂枝湯加膠飴也。今方俱改兩為錢,而以阿膠代膠飴,殊失本方之妙矣。

(《金匱》),大建中湯,治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氣上衝,上下疼痛不可觸近。

人參(二兩),蜀椒(二合,炒去汗),乾薑(四兩),膠飴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二次溫服,如一炊頃,可食溫粥覆之。

(《局方》),十四味大建中湯,治陽虛氣血不足,腰腳筋骨疼痛,及榮衛失調,積勞虛損,形體羸瘠,短氣嗜臥,漸成勞瘵者。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炙),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耆,肉桂,附子(炮),麥冬,半夏(湯洗),肉蓯蓉(酒浸,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空心溫服。

八味大建中湯,治中氣不足,手足厥冷,小腹攣急,或腹滿不食,陰縮多汗,腹中寒痛,唇乾精出,寒熱煩冤,四體痠痛,及無根失守之火出於肌表,而為疹為斑,厥逆嘔吐等證。

人參,甘草(炙,各一錢),黃耆(炙),當歸,芍藥(酒炒),桂心(各二錢),半夏,附子(制,各二錢半)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食前服。人參建中湯,治虛勞自汗。

即前小建中湯加人參二兩,煎法同。

黃耆建中湯,治諸虛羸瘠百病。

即前小建中湯加黃耆一兩五錢,煎法同。

當歸建中湯,治婦人血虛自汗。

即前小建中湯加當歸二兩,煎法同。

三味建中湯,治表虛自汗。

芍藥(二錢),甘草(一錢),官桂(五分)

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東垣),補中益氣湯,治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外感不解,體倦食少,寒熱瘧痢,氣虛不能攝血等證。

白話文:

補陣

四物二連湯,這個方子在婦科使用,主要治療婦女因為陰虛而產生的內熱。

八珍湯,治療氣血兩虛,可以調和陰陽。這個方子其實就是把之前的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結合在一起。如果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入黃柏和知母,就叫做補陰八珍湯,具體配方在外科部分的第三十二頁有記載。

十全大補湯,治療氣血都虛弱,出現怕冷發熱、自汗盜汗、四肢困倦、頭暈心悸、午後發熱口渴、遺精白濁、大小便出血、小便量少、便秘或腹瀉、喘咳氣短等各種症狀。這個方子就是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和肉桂各一錢。

人參養營湯,治療脾肺都虛弱,出現怕冷發熱、身體消瘦疲倦、食慾不振腹瀉、口乾心悸自汗等症狀。配方是: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炙甘草、桂心、陳皮(各一錢),熟地、五味子、茯苓(各七分),白芍(一錢半),遠志(五分)。再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用水煎煮服用。

小建中湯,治療因為虛弱導致的腹部拘急疼痛、遺精、四肢痠痛、手腳發熱、咽喉乾燥、口渴等症狀。配方是:炙甘草、桂枝、生薑(各三兩),大棗(十二枚),芍藥(六兩),膠飴(一升)。把這六味藥材加水七升煮到三升,濾掉藥渣,再加入膠飴,用小火慢慢融化,溫服一升,一天三次。需要注意的是,有嘔吐症狀的人不適合服用建中湯,因為它太甜了。這個方子實際上就是桂枝湯加上膠飴。現在的方子都把「兩」改成了「錢」,而且用阿膠代替膠飴,這就失去了原方子的精髓。

大建中湯,治療胸部非常寒冷疼痛、嘔吐不能進食、腹部寒氣上衝、上下腹部疼痛不能觸摸的症狀。配方是:人參(二兩),蜀椒(二合,炒後去除汗液),乾薑(四兩),膠飴。把這三味藥材加水四升煮到二升,濾掉藥渣,再加入膠飴一升,用小火慢慢煎到一升半,分兩次溫服。服藥後等一會兒可以吃點溫粥,蓋上被子。

十四味大建中湯,治療因為陽虛導致的氣血不足、腰腿筋骨疼痛,以及營衛失調、勞累過度引起的虛損、身體消瘦、氣短嗜睡,逐漸發展成癆病的患者。配方是: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黃耆、肉桂、炮附子、麥冬、半夏(用湯洗過)、肉蓯蓉(用酒浸泡過,各等分)。把這些藥材粗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鐘、生薑三片、紅棗兩枚一起煎煮到八分,空腹溫服。

八味大建中湯,治療因為中氣不足導致的手腳冰冷、小腹拘急疼痛,或是腹脹不能進食、陰囊萎縮、多汗、腹部寒痛、口唇乾燥、遺精、寒熱交替煩躁不安、四肢痠痛,以及虛火跑到皮膚表面出現疹子、斑點,或是出現厥逆嘔吐等症狀。配方是:人參、炙甘草(各一錢),炙黃耆、當歸、酒炒芍藥、桂心(各二錢),半夏、制附子(各二錢半)。把這些藥材粗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鐘、生薑三片、紅棗兩枚一起煎煮到七分,飯前服用。人參建中湯,治療虛弱導致的自汗。這個方子就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二兩,煎煮方法相同。

黃耆建中湯,治療各種虛弱消瘦的病症。這個方子就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入黃耆一兩五錢,煎煮方法相同。

當歸建中湯,治療婦女因為血虛引起的自汗。這個方子就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入當歸二兩,煎煮方法相同。

三味建中湯,治療因為表虛引起的自汗。配方是:芍藥(二錢)、甘草(一錢)、官桂(五分)。加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用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治療因為勞累過度損傷脾胃,導致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或是外感疾病沒有完全治好,出現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怕冷發熱、瘧疾痢疾、氣虛不能控制血液等症狀。